文档详情

A1241探究家校携手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报告(最终版)

spr****ha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8.28KB
约36页
文档ID:302317636
A1241探究家校携手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报告(最终版)_第1页
1/36

A1241探究家校携手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报告(最终版)20__A1241探究家校携手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报告(最终版)探究家校携手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报告摘要:某小学多年来坚持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以“家校携手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为研究课题,精心构建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以科学管理为手段,用怎人去启智怡人,教育他们学会做人,让每个生活在我们学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信,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长大成人后做一个对社会有担当的人关键词:责任意识 家校携手目 录TOC \o 1-2 \h \z \u \l _Toc415480639 一、研究对象PAGEREF _Toc415480639 \h 1 \l _Toc415480640 二、研究背景PAGEREF _Toc415480640 \h 1 \l _Toc415480641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PAGEREF _Toc415480641 \h 2 \l _Toc415480642 四、研究时间及步骤PAGEREF _Toc415480642 \h 4 \l _Toc415480643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PAGEREF _Toc415480643 \h 4 \l _Toc415480644 六、研究方法PAGEREF _Toc415480644 \h 6 \l _Toc415480645 七、研究依据PAGEREF _Toc415480645 \h 7 \l _Toc415480646 八、主要措施PAGEREF _Toc415480646 \h 8 \l _Toc415480647 八、研究成果PAGEREF _Toc415480647 \h 12 \l _Toc415480648 九、研究过程PAGEREF _Toc415480648 \h 13 \l _Toc415480649 十、回顾与反思PAGEREF _Toc415480649 \h 14一、研究对象某小学三年级学生二、研究背景小学三年级是一个人预备迈进成人世界以及走向____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而当前的小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尤其是城市中的小学生生活条件相对来讲比较优越,致使他们的个人主义意识较强,享乐主义思潮严重,责任心缺乏,也有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原因,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他们的内心由于缺乏父爱母爱,变得自闭,不愿意加入集体活动中,从而身心不能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为以后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甚至以后工作中都影响深远,然而近年来,社会上以“金钱”为价值衡量标准、以个人为中心、忽视集体、缺失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等消极落后思想在学生中产生了不少影响,加上家庭、学校对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忽视,致使当今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非常淡薄更令人忧虑的是,不少初中学生无理想,读书无目标,学习无兴趣,到校混日子在此背景下,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这个老话题,又一次成为学校教育的热点课题针对当前小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在本班进行了小学生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第一、家长的过分呵护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厚望注重孩子的智力和身体的投资,不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资巨耗对孩子放任溺爱、百依百顺衣食住行,一切包揽有的父母甚至为了让孩子干点家务活、考个好成绩,就用给钱的方法表示鼓励结果,学习成了为家长而学,干活也成了为钱而干,孩子全然没有体验到这些都是自己应尽的职责也有的家长怕孩子累着,在孩子做作业或做家务时“参与意识”特强,甘当孩子的“拐棍”,使孩子失去了“主体意识”久而久之,必然淡化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第二:学习负担过重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观念的问题,学校和家长注重的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现在的学生负担还是过重,学生每天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习题这种狭隘的、封闭性的教育,使学生无暇关心外面的世界,也没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他们也就不会看到自己在社会、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也就不可能意识到自己应承担的各种角色责任相反,考个好成绩、取得一点荣誉却使他们对自我更加关注,以我为主、以我为出发的观点使他们终日将目光停留在个人努力、个人奋斗上对父母、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要求甚高,甚至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时,还常常怨气冲天,而至于自己肩负什么责任,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则很少考虑第三,受不正常家庭关系的影响一方面,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是农村的学生和一些外来打工的子女,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外公外婆带,他们本身的素质较差,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只知道一味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又忙着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理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养成了为所欲为的坏毛病另一反面,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为数不少,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或的宠孩子,把他们当做“小皇帝”,养尊处优,加上不健康的家庭关系,造成了许多孩子畸形的心理,冷漠、孤僻、敌视、,责任意识也就无从谈起了。

第四,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风气、人们所生活的精神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也起着巨大的熏陶作用有些父母素质低下,在单位中对工作不负责任,在家里对家人不负责任、对父母不忠不孝等这种不称职父母的言行举止自然导致孩子胸无大志,光想索取的意念滋长,必将成为不想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平庸之辈.三、研究目的及意义1.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2.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3.通过研究,提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前进的精神支撑力之一,是先进阶层实现自己的社会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规格要求,在人的素质组成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和信息____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文化的传播主体走向多元化在这一社会背景之下,学校无法成为文化传递的垄断者,学校需要家长共同参与到学校教育和管理中来家长与学校是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他们应该在教育方向上一致,在教育内容上协调,在教育方法、手段上互补而当前现状是,国内更多的学校常常只在表面上重视家长的支持和建议,而真正让家长做到、做好参与、管理以及评价的少之又少,在教育中没有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或忽视了家长的作用,这是教育的畸形发展。

家长既是子女的启蒙教师,又是终身教师家庭是子女接受教育最早最长久的场所,是子女天然的学校,是人一生温暖幸福的港湾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子女成才的起点,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对学校教育起着铺垫、协助和补充作用,不良的家庭教育则会抵消学校教育的影响因此,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向,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是学校应该重视而且要做好的一项重点工作家长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榜样,这是任何学校教育无可替代的十一五”期间,我校德育课题《用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中通过亲情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学校搬到新校址,外来务工子弟在学生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愈发凸显,学校面对这个群体教育难度也越来越大,我们选择这个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这话可以理解为,为人父母,不仅要生育孩子,更要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

他说,“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然而,在教育走进21世纪的今天,虽然学校很清楚地认识到家长对教育的重要性,但事实上,家校合作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结合我校几年来对家长参与教育的现状调查____,问题主要还是表现在认识的偏差上:从家庭方面看,大多数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认为学校是教师和孩子的领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自己只要管好吃、喝、拉、撒、睡即可有的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和分数,而对品行、习惯等不太注重,有的家长则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也有一些家长成为教师理想的默默无闻的支持者,在家里督促子女用功学习甚至陪读,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对教师的工作则从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教师的角度看,大多数教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不仅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反而时常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教师认为家长介入校内事务多是为了监督、挑刺,这是对家校合作意义的狭隘认识,也是对自己工作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教师应把家长当作自己教育工作中的伙伴,同时有必要对家庭教育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指导,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助推者。

从学校的角度看,学校一般很少主动倾听并采纳家长的见解,也很少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尽管有些学校常常说他们非常重视家长的积极参与,然而家长并没有全身心地参与到学校事务中来,更多时候只是作为倾听者、接纳者了解学校的一些事务而已近几年来,我校已经形成了家校合作的雏形,建立了三级家委会组织、实施了家校通、编辑家长读物-彩虹报,每学期向家长举行教育教学开放活动,适时印发《致家长一封信》,定期召开家长会等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主动、诚恳地为家长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平台,营造更为平等、民主的家校合作氛围,肯定会有更多的家长愿意积极投身到学校教育活动中来,而获得他们的支持,挖掘他们的资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受益的一定是学校,是教师,是学生本课题正是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家长的正向作用,让广大家长都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和建设中来,以此促进家校携手,实现我校的育人目标,提升我校学生的责任感,提高我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四、研究时间及步骤1.20____年3月-20____年7月 申报课题 准备工作2.20____年8月-20____年11月 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五、研究内容及方法20____年4月,本课题组对本校学生266人,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评议法,了解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并汇总、____。

a.学生对父母的关心很少调查结果显示,知道父母生日的学生只有30.4%,能主动分担家务的只有20.6%,能为父母分忧解愁的只有17.4%而父母普遍的要求是孩子读好书就行了,很少让孩子分担家务,更不会把家里的困难、内心的苦恼与孩子交流久而久之,造成现代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的劳累、忧烦视而不见b.学生缺乏崇高的理想在学生学习责任调查中选“为自己将来找份好工作”一项占34.8%,为父母读书占了52.3%,为国家富强读书仅占12.9%可见,当今学生大多目光短浅这是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父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教育、学校“应试教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共同作用的结果c.学生为他人服务及集体主义意识淡薄主动分担班级工作的占40.9%,工作大多是被逼无奈而为之,在校园里主动拣地上废纸的仅占35.4%;公共汽车上主动让座的占8.7%;虽有82.6%的学生能主动跟左邻右舍打招呼,待人较有礼貌,但看见邻里有困难能积极提供帮助的只有32.3%现在,父母生怕孩子吃亏,教育孩子助人为乐的少,怎样才能不“吃亏”的多,从而使得学校正面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本课题研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营造家校协同教育的良好氛围,完善建立促进家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