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责有哪些内容(通用4篇)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302145122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案说责有哪些内容(通用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以案说责有哪些内容(通用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以案说责有哪些内容(通用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案说责有哪些内容(通用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案说责有哪些内容(通用4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案说责有哪些内容(通用4篇) 内容是汉语词汇,拼音是ni rng,意思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一个艺术作品的表现、基本含义、意味或审美价值。内容关涉的是我们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的感觉的、主观的、心理的和情感方面的意涵,与我们对描绘性方面的单纯知觉相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以案说责有哪些内容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以案说责有哪些内容4篇 第一篇: 以案说责有哪些内容 以案说责发言材料 以案说责发言材料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营造更加良好的政治生态,深入开展以案说纪、说法、说德、说责,其根本目的在于警示广大党员干部要敬畏党

2、纪、崇尚国法、严修政德、牢记职责。以案说责就是要牢记职责。“*。”纵观“以案四说”中落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堕落轨迹,他们也曾努力拼搏过,并取得过可喜的成绩,但他们取得成绩后便忘记了初心、懈怠了职责、背离了宗旨。从而走上了不归路。 案例既有雁过拔毛、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问题,又有漠视群众利益、不作为、慢作为引发不良影响的不正之风,还有违规操办婚喜事宜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反面典型。“身边事”教育警醒“身边人”,最具贴近性也最有教育意义,给我们的教训极其深刻,给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坚决整改。 (一)违规发放津补贴是典型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我们要

3、从上述通报的案例中吸取深刻教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违规发放津补贴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的党员干部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给干部职工发福利是关心群众,是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只要不是为个人谋利,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些人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前,与严纠“四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格格不入。公款姓公,一分都不能滥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不可逾越的纪律红线,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克服惯性思维,自觉维护党纪的严肃性,做遵守纪律的模范。 (二)公款吃喝问题也是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是最典型的“四风”问题。公款吃喝实际上是以权谋私的表现,是

4、带有个人享乐主义色彩的“四风”问题,不仅浪费大量国家资财,更为严重的是会吃坏党风、喝痛民心、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动摇党的执政根基,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格格不入,危害极大。我们要切实筑牢思想防线,牢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自觉敬畏权力、守住纪律、不踩红线。 第二篇: 以案说责有哪些内容 1、 本课程学习内容有哪些?哪些是学习重点?为什麽说他们是重点? 答:本课程学习内容有:专题一、“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二、当代小说中的革命叙事;专题三、“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实验”; 专题四、“朦胧诗”与当代诗歌的探索;专题五、新时

5、期乡土小说;专题六、女性文学;专题七、先锋小说;专题八、新写实小说;专题九、当代散文的多样化;专题十、新派武侠小说;专题十一、台湾小说;专题十二、台湾诗歌。其中,第3、5、7、8四个专题为本课程的重点,因为期末考试最后一题30分的论述题就是出自这四个专题,小说是当代文学专题的重点部分。 2、 本课程重点阅读作品有哪些?你准备读哪些?怎样阅读? 答:老舍的茶馆、沈默君的红灯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张炜的古船、陈忠实白鹿原、莫言红高粱、余华活着、汪曾祺的陈小手、王蒙的我是你爸爸池莉的来来往往、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等。我准备看一看在网上下载红灯记看一看,剩下的作品已看过原文或电视剧。陈忠实的白鹿原和路遥的

6、平凡的世界由于看的年代久远,有所遗忘,有时间可以翻书回味一下。 3、 你对样板戏有何印象?谈谈你对样板戏的感受。(必答) 样板戏是江青抓过的一些大中型舞台艺术作品。江青当时主管文艺,并被宣传为“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旗手”。其中艺术质量最高、广播电台播放得最多、被专业和业余团体演出得最多、全剧或部分剧情最吸引大众的有五个戏: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样板戏人物是高大全的钢铸铁浇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形象。他们在精神上无限高尚、高大,但是却不是普通人,不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因此他们是一群现实中不存在的理想主义色彩十分浓郁的英雄。是按照神话中塑造神的手段加以塑造出来的

7、。可以说,样板戏就是一场运动。非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人们是无法体会的。我可以理解当时人们对样板戏的狂热,但却无法体会这种情感。 第三篇: 以案说责有哪些内容 一、如何认定范某的违纪行为性质 范某是某公司经理,党员。2022年2月因其父住院从该单位出纳手中借款6000元,范某给财务科打了一张“今借到现金6000元整”的借据,并落款本人名字及年、月、日。2022年12月,出纳找其签批报销条据时,问:你借的6000元时间长了怎么办?要么处理了(报销)。范同意让在单位小金库中作报销处理,但未在原借条上签批“准报”。2022年12月15日,出纳将范6000元借据做了帐务处理,帐面记载为借款6000元,附

8、原借据一张。范某讲:让出纳报销我知道,但未抽借条,谈不上报销。调查期间范某主动将6000元借款上交了组织。 对于本案的定性存在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定贪污错误,理由是:范某在主观上有明确占有公款的目的。范某是该公司的经理,利用职务之便实施了公款私用直至通过报销方式将公款据为己有的违纪手段。客观上将借用公款予以报销,形成了非法占有公款所有权的事实,按照违纪错误构成主观、客观相一致的原则,范某的行为构成贪污错误。第二种:意见认为:范某虽同意将借款6000元让出纳作了报销处理,但其未在借据上签字,范某借款的事实并未改变。而范某利用职务之便擅自使用公款超过三个月不还,侵害了公款使用权,应定挪

9、用公款错误。第三种:意见认为:根据卷宗现有借据即“书证”、出纳将借条用公款冲抵后的帐目并未掩盖范某欠公款6000元的事实。范某虽口供承认报销,但又讲没抽借条,谈不上报销。故此案应以借用公款错误定性为妥。 我们认为:本案既不能定贪污,也不能定挪用公款,应定为借用公款错误。(1)贪污错误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故意的,是以永久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客观上以窃取、侵吞、骗取或者以其它手段将公款占为己有。范某在主观上对这笔款先是借款,一年后在出纳问其这笔款如何处理时,范某在主观上才萌生占有公款的故意。答应“行”。但其却未采取永久性的涂改或销毁凭证的手段,而是用很不规范的记帐方法将6000元借款记入帐内。即“借款6

10、000元”,所以从形式上来看,公款冲抵了借款,但其实质仍显示着范某借款6000元的事实。即使范某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但客观上并未形成非法占有的事实。按照主客观一致的原则,认定贪污欠妥。(2)挪用公款错误的客观方面必须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未经合法批准,擅自采取隐蔽手段将公款挪作私用。本案中范某并没有采取这种隐蔽手段,相反是以个人名义写了借条,帐面上显示的是个人借款。而挪用公款错误是不具备这一特征的。(3)根据本案借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及书证具有更高的证据价值而应优先采纳的证据规则。审理认为以借用公款错误定性稳妥。借用公款错误是指行为人违反规定借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超过六个月不还的,或者借用公款

11、进行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的行为。从本案看,范某借用6000元履行了必要的借款手段,用途是为其父看病,无营利或非法活动。时间长达四年未还,即使存在着范某不准备归还公款的故意,但终究未形成侵占公款所有权的落实。而案发后本人又主动归还了6000元借款。综观本案,范某个人使用公款的事实符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116条之规定,应以借用公款错误对其定性处分为妥。 二、索要财物用于发放干部职工福利,如何定性? 某单位安全环保部经理杨某在2022年元旦、春节前,主持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会议,研究决定向下属三家单位索要现金5万元,所收取的款项,直接用于给职工发放福利。 对杨某向管理服务对象索要现金用于发放干部职

12、工福利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杨某以单位向管理服务对象索要5万元现金,构成单位受贿犯罪;单位受贿后,又将受贿所得予以私分,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的犯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杨某是以单位名义向管理服务对象索要5万元现金,虽然索要财物最终未归单位所有,但是因索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后,单位决定将违法所得以福利分配方式转化为单位成员的报酬,仍应认定为单位受贿犯罪。 同意第二种意见。 本案涉及的核心问题:一是如何正确认定单位受贿行为?单位先占有违法所得后私分的,还能否认定为违法所得为单位所有?二是私分违法所得的行为,是否还需要评价以及如何评价? 某些单位内设部门利用职权,以单位开

13、展福利的名义大肆受贿,这类案件在实践中具有典型性。单位受贿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索取他人财物,是指上述单位以明示或暗示的要挟方法主动向他人索取一定财物的行为。这种要挟应当是以其职务活动与对方的利害关系为由的,且要挟的程度通常表现为对财物的一种要求而非强索。所谓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益,则是指单位违反规定,消极或被动地接受他人贿赂,并利用职责之便为他人谋利益的行为。至于单位为他人谋取的是非法利益还是正当利益,客观上都不影响本错误的成立。 因索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后,单位决定将违法所得通过工资、奖金

14、、福利、提成等分配方式转化为单位成员的报酬,仍应认定为单位受贿行为。 2001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是单位犯罪。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所有的,应认定为单位犯罪。不能因单位 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没有可供执行罚金的财产,就不将其认定为单位犯罪,而按照个人犯罪处理。不正当利益的归属,对认定单位违纪还是个人违纪具有决定意义。本案中,如何正确评价非法所得的归属对案件定性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同意第二种意见。因索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后,单位决定

15、将违法所得通过工资、奖金、福利、提成等分配方式转化为单位成员的报酬,仍应认定为单位受贿犯罪,不能就此认定“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原因在于:索贿所得虽然最终归单位干部职工个人所有,但利益的最终归属只是单位对利益的分配问题,是经过单位授权的,单位已经先行取得了对利益的支配权。 三、罗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罗某为某道路建设单位负责人。2022年4月,罗某所在单位需对一处公路涵洞塌方进行修建。罗某与李某(该单位一名小车队司机)察看了现场后商定,两人合伙承包该涵洞维修工程,请工、备料由李某负责,结余资金2人平分,于是李某编制了维修涵洞约需4万元的工程概算。工程完工后,李某编制工程结算表,罗某签批同意支付38500元结算,扣除实际支付工程费用,罗某分得8500元、李某分得8700元。 第一种意见:认为罗某的行为构成贪污违纪。第二种意见:认为罗某的行为构成受贿违纪。第三种意见:认为罗某的行为构成违规参与营利活动违纪。 同意第一种意见。 所谓贪污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综合分析本案,罗某的行为属于利用职务便利,伙同李某采取骗取的方式非法占有该单位维修公路资金,构成贪污违纪。理由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