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范文六篇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302144637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范文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范文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范文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范文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范文六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范文六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在已发布的党、人大、政府、司法、军队机关的公文处理规范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6篇 第1篇: 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 关于着力解决非贫困村、非贫困户与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差距倒挂问题的整改报告 按照省和市县安排部署,围绕着力解决非贫困村、非贫困户与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差距倒挂问题,我县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项部署和研究,

2、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全面提升非贫困村扶贫脱贫工作水平,保障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稳定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1、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了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收入调查。 2、已完成全县385个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共纳入贫困户2666户,4530人。帮扶、退出等工作标准和程序按照贫困村标准执行。非贫困村的所有贫困户均已安排帮扶责任人进行帮扶,每月访贫日开展入户走访,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对贫困程度较深的非贫困村由乡镇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包联帮扶。 3、进一步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力度。对所有非贫困村的贫困户落实了产业项目全覆盖,安排光伏517户

3、、绿化2138户和订单种养殖375户,项目对接贫困户,促进增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培训223人,加强输转就业,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排了公益性岗位489人,激发了内生动力,使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在一起。 4、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精准防贫机制的实施方案, 明确防贫对象范围,加强监测管理,分类制定精准防贫办法,有针对性进行扶持和救助,强化对脱贫户、非贫困户特别是非建档立卡低保人员、特困供养人员开展精准防贫工作。为非贫低保人员实施了防贫险人,坚决防止出现边脱贫边返贫、边增贫现象。 五、加大财政投入,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程序,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我县所有非贫困村均已实现通动力电,实现安全饮水,有标准化

4、卫生室,并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确保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实现。 下步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大减贫力度。到2022年底,力争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二、完善后续帮扶。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统领,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效,对已脱贫村、户工作力量、资金投入“两不减”,政策措施、帮扶机制“两不变”,确保脱贫质量长效稳固,坚决防止返贫现象;未脱贫村、户加强政策保障,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 第2篇: 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 农业产业扶贫“夏季整改”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重

5、要讲话精神,以及全省脱贫攻坚“夏季整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对标国家考核评估、全省考核评估、督察、审计以及农业产业扶贫“春季攻势”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帐,制定整改措施,狠抓整改落实,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为圆满完成全市2022年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坚强支撑。 二、整改内容 (一)农业产业覆盖率不高。根据各地发展产业的程度,对发展产业普及率、适用性和长效机制等问题进行整改,突出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与资源条件相匹配的产业,贫困户参与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不强。对贫困户与产业发展组织的有机联动、产业贷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激励机制

6、、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进行整改,规范产业扶贫运行机制管理,加快引进和培育产业带动的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先进利益联结模式,增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脱贫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技术指导力量不强。对产业发展项目引导、帮扶干部技术指导和业务素质,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各种、养业思路不宽等问题进行整改,建立健全贫困户产业发展“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机制,增强产业发展技能。 (四)产品销售不畅。对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农产品的流通等进行整改,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要亮出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使产品能销售到全国各地,形成“产、经、销”一条龙的销售格局。 三、

7、整改措施 (一)增大产业到户覆盖面。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长短结合、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依托本地自然优势和发展条件,大力发展快速见效的短平快的产业,挖掘潜力摸索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实现“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继续巩固发展烟叶、蚕桑、油茶、蔬菜和毛竹产业。2022年种植绿色(有机)生态水稻1万亩、设施蔬菜1010亩、稻田养鱼1万亩,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白莲6000亩和小黄牛1万头以上的产业,让它们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要不等不靠,着重支持未实施任何产业扶贫项目的贫困户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要克服畏难情绪,倾斜支持有劳力、有意愿的贫困户实施自种自养项目,提高自种自养贫困户比例。要着

8、力实施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逐年予以支持,以项目的长效性促进脱贫产业发展的持续性。积极依托我县农业结构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耕地流转,支持和引导各地联动发展一批见效快、增收好、可持续的扶贫特色产业。(责任单位:办公室、农技站、经作站、畜牧局、水产站、高标准农田建设办公室;整改期限:脱贫攻坚期) (二)加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联动力。采取贫困户以土地、山林、务工和金融政策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获得收入,加快培育壮大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支持经营主体吸纳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采取发放产业贷和贫困户务工补贴等优惠政策激励新型经营主体与

9、贫困户的双向联动机制,推进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新模式,确保每个产业扶贫对象都有一个经营主体。支持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吸纳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责任单位部门:经管站;整改期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三)增强开展技术指导力度。要发挥县、乡农技部门的主体作用,深入开展扶贫产业技术指导与服务,实行贫困村产业发展技术包干服务,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确保每个发展产业的贫困村有一名专家或技术人员开展全过程技术跟踪指导服务。加大公开招聘农技人员及定向招生力度和在职人员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

10、技能培训,对全县农业帮扶干部、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围绕优质水稻、烟叶、大棚蔬菜、蚕桑、中药材、白莲、特种养殖和小黄牛等开展产业精准扶贫技能培训,拓宽他们的技术能力和帮扶思路。确有必要时,外聘一批技术人员服务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责任单位部门:农技站、经作站、水产站、科教股、信息站;整改期限:脱贫攻坚期、每年不定期组织) (四)拓展农产品流动渠道。发展壮大全县农业产业,每个贫困村都要有一个以上支柱产业,构建上档次上规模的“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全方位打造自己的产业品牌,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减少流动环节,形成统一加工、统一销售,重点打好花猪、

11、竹笋、油茶、蔬菜、绿色(有机)水稻品牌。从源头上抓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全程可监管、可追溯体系,做好“三品一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益农信息社等,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流动格局。(责任单位:信息站;整改期限:脱贫攻坚期) 四、整改步骤 (一)自查整改阶段。4月20日6月15日,各乡镇农技服务综合站要认真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各个环节工作,精准对接,实际制定本地整改方案,局有关部门细化整改措施,全面完成自查整改。5月11日前,农业局报送本地整改工作方案;6月15日前,报送整改落实工作总结。 (二)督导检查阶段。6月1日6月15日,积极配合市派脱贫攻坚督察组对局各有关部门整改情况进行的督导检查。

12、(三)巩固成果阶段。6月15日6月30日,根据督导检查反馈情况,对整改不落实的问题进行“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 (四)总结提升阶段。6月20日7月30日,根据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脱贫攻坚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督查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做好农业产业扶贫方面配合工作。 五、整改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局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农业产业扶贫“夏季整改”行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加强情况调度和总结,及时按要求向县、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送有关情况。局各部门要明确相应组织机构,扎实推进本地区农业产业扶贫“夏季整改”各项工作,并按时报送整改落实成效。 (二)狠抓整改落实。建立健局有牵头统筹、部门有归

13、口任务、抓具体落实的合力推进机制,局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细化整改措施,切实抓好本行业涉及问题的整改工作。 (三)突出长效管理。局各部门要以制定整改措施、抓好整改落实为契机,健全农业产业带动增收脱贫的长效机制,把解决当前问题与长远问题、显性问题与隐形问题、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治标问题与治本问题相结合,统筹处理好“后三年”和“三年后”的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以新时代农产业扶贫的新气象新作为新成就,全力支撑我市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第3篇: 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 农业产业扶贫“夏季整改”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

14、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省脱贫攻坚“夏季整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对标国家考核评估、全省考核评估、督察、审计以及农业产业扶贫“春季攻势”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帐,制定整改措施,狠抓整改落实,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为圆满完成全市2022年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坚强支撑。 二、整改内容 (一)农业产业覆盖率不高。根据各地发展产业的程度,对发展产业普及率、适用性和长效机制等问题进行整改,突出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与资源条件相匹配的产业,贫困户参与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不强。对贫困户与产业发展组织的有机联动、产业贷对社

15、会化服务组织的激励机制、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进行整改,规范产业扶贫运行机制管理,加快引进和培育产业带动的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先进利益联结模式,增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脱贫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技术指导力量不强。对产业发展项目引导、帮扶干部技术指导和业务素质,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各种、养业思路不宽等问题进行整改,建立健全贫困户产业发展“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机制,增强产业发展技能。 (四)产品销售不畅。对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农产品的流通等进行整改,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要亮出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使产品能销售到全国各地,形成“产、经、销”一条龙的销售格局。 三、整改措施 (一)增大产业到户覆盖面。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长短结合、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依托本地自然优势和发展条件,大力发展快速见效的短平快的产业,挖掘潜力摸索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实现“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继续巩固发展烟叶、蚕桑、油茶、蔬菜和毛竹产业。2022年种植绿色(有机)生态水稻1万亩、设施蔬菜1010亩、稻田养鱼1万亩,加大资金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