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试题精编

上传人:那****人 文档编号:301843327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中考试题精编(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中考试题分课精编桃花源记名句积累(共19小题)【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2012年宁夏】1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2016年上海市】2 ,落英缤纷(桃花源记)【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2015年福建省莆田市】4阡陌交通, 。(陶渊明桃花源记)【2015年广东省】5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 , 。【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2015年辽宁丹东市,2014年内蒙古包头市】6芳草鲜美, 。(陶渊明 )【2015年宁夏,2012年上海市】7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2015年浙江省杭州市

2、,2014年重庆A卷,2014年江苏省南京市】8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2014年江苏省徐州市】9忽逢桃花林 , , ,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2013年四川省德阳市】10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2014年山西省】11默写省略的文言句子(不含标点)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 【2014年四川省资阳市,2012年贵州省遵义市】1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桃花源记陶渊明)【2013年湖南省永州市】1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 , ”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2013年辽宁省营口市】14桃花源记中

3、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2013年陕西省,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15复行数十步, 。(陶渊明桃花源记)【2013年四川省绵阳市】16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2012年广东省梅州市】17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201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8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 。”【2012年福建省厦门市】19陶渊明,东晋杰出的文学家。他赏花观山,悠然自得:“ , 。” (饮酒其五)。他理想中的社会,人人自耕自食,真诚相处。桃花源中,自然环境优美:“土地平旷, , ”老人孩子生活幸福:“ , ” (桃花源记)【答案】1并怡然自乐

4、2芳草鲜美3芳草鲜美,落英纷缤4鸡犬相闻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落英缤纷(桃花源记)7阡陌交通8芳草鲜美,落英缤纷9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2屋舍俨然1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5豁然开朗1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7落英缤纷18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课内阅读(共10份)【2016年广东省】二、(一)(10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5、。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6、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渔人甚异之(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欣然规往 ( )7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

7、,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答案】6(3分)感到诧异 类 计划7(4分)(祖先)率领妻子和儿女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了惋惜起来。8(3分)D解析:“柳暗花明”不出自本课。【2016年湖北省十堰市】三、(一)阅读桃花源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8、,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见渔人,乃大惊 乃:就 乃不知有汉 乃:竟然B无论魏晋 无论

9、:更不用说 便要还家 要:要求C问今是何世 是:表判断 吾尝疑乎是 是:这句话D未果,寻病终 寻:很久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

10、离实际,无法实现。22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19C 解析:A乃,竞然;B要,同“邀” 邀请;D寻,不久。20土地平坦幵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优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错译、漏译一词扣1分)(共3分)21A 解析:前半句“入世”说法有误。22桃花源记用桃源民风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醉翁亨记用“滁人出游”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共3分)【2016年吉林省】二、(一)(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桃花源记晋太元

11、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敷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0本文作者是东晋诗人 (人名)。(1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屋舍俨然( ) 便扶向路( )1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