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中考试题精编

上传人:那****人 文档编号:301843084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中考试题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孙权劝学中考试题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孙权劝学中考试题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孙权劝学中考试题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孙权劝学中考试题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中考试题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中考试题精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中考试题分课精编孙权劝学名句积累(本课不要求背诵)课内阅读(共2份)【2013年浙江省衢州市】三(二)(9分)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权谓吕蒙曰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孰若孤 ( ) 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孤岂欲卿治

2、经为博士邪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B蒙乃始就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结友而别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8从文章哪几处可看出吕蒙学有所成?(2分) 【答案】15(3分)对说(告诉) 推托(推辞) 谁(哪一个)16(2分)B17(2分)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18(2分)鲁肃对吕蒙的夸奖(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和吕蒙结友而别(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012年广西百色市】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

3、,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但当涉猎(应当) 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孰若孤 曾不若孀妻弱子B蒙乃始就学 久而乃和C卿今者才略 二者不可得兼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在乎

4、山水之间也1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12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蒙辞以军中多务。(3分)译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分)译文: 【答案】9D(应为“再”) 10A(A项两个“若”均译

5、为“如”或“比得上”;B项第一个“乃”译为“于是”,第二个“乃”译为“才”;C项第一个“者”附在时间词后,译为“的时候”,第二个“者”附在数词后,译为“个、样、种”;D项第一个“乎”是感叹语气,译为“啊”,第二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 11C(“正面”不正确,应为“侧面”)12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推辞(托)。(“辞”翻译正确给1分,“以多务”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正确给1分,译文表达通顺给1分)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岂”“治”“博士”翻译正确给2分,译文表达通顺给1分)对比阅读(共2份)【2016年湖北省黄石市】二、(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6、(选择题每题2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

7、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趋,快步走向 捐,抛弃 亡,通“无”,不足 懿,美好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见往事耳 (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 (才)10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

8、他的学业。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1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 何异断斯织乎?(2分) 【答案】9D(遂:终于、于是);10B;11A(孙权主要是要求吕蒙,多读书,涉猎广泛)12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

9、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您要积累

10、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七年都没有回家。【2014年黑龙江省龙东五市】(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114题。(共10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

11、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炳烛:点燃蜡烛。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1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及鲁肃过寻阳 _ 恐已暮矣 _12翻译下列语句。(4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_1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

12、得到的两点启示。(2分)_【答案】11到了的时候 迟、晚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得1分,12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各2分,要求翻译正确,语言流畅。13示例一: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示例二: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评分标准:(2分)【参考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晚了,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