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规划设计报告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301838399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规划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规划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规划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规划设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规划设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规划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规划设计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规划设计报告 前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了包括“生态宜居”在内的二十字总要求。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8部委联合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8部门下发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5部门制定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为让农民生活方式绿起来、农村生态环境美起来,去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启动,各地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

2、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等。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在此背景之下,山西xxxx规划公司受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川底乡政府委托,制定了川底乡乡域人居环境改善概念规划设计。 川底乡位于泽州县西部长河岸畔,距市区23公里。东与城区和南村镇相邻,南与周村镇相接,西与沁水县交界,北与大东沟镇接壤,总面积686平方公里。陵沁公路穿乡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乡辖27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20226口人,28980亩 耕地。煤铁资源丰富,是泽州县重点产煤乡镇之一。煤炭为其主导产业,新兴地面工业和规模化农业发展迅速。全乡现有煤炭、冶炼

3、、规模化养殖、农产品加工、生物科技、商贸等工商企业260多家,其中煤炭企业4家,规模较大的工业和农业龙头企业有弘鑫318、晋大奶业、马坪头万头猪场和振远生物科技等。 一、规划设计范围及内容 本次规划设计的范围是川底乡乡域内陵沁线及沿街建筑立面。内容包括陵沁线沿线建筑风貌改造提升规划设计及长河镇区段沿岸景观改造提升规划设计。 二、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22)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 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22 4、泽州县川底乡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现状概述(一)地理位置 川底乡位于泽州县西部,长河岸畔、岳圣山下,东靠大东沟镇、晋城市城区

4、,西邻阳城县,北连沁水县,南与周村镇、南村镇相接。地理坐标东经112.40 113.0 ,北纬35.3 -35.0全乡南北长约14.5公里,东西宽约4.85公里,总面积68. 6平方公里。 川底乡交通便利,乡政府驻地距长晋高速公路马窑头出入口3公里,省道陵沁公路东西向斜穿乡域中部。 (二)自然条件 川底乡所在区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 气温11.89,无霜期200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52 60毫米,夏秋季 多为东南风,东春季多为西北风,风力一般为3-5级,年平均风速2.3米/秒,最大冻土深度33厘米。 川底乡东、西两面环山,中间低平,整体格局为“东西两架山,中间夹平川”。地势整

5、体由北向南倾斜。地貌以丘陵山区为主,因长期受洪水冲刷, 境内山洼密布,土丘连绵,地形复杂。海拔最高1150米,最低715米。 境内煤炭、铁矿石、石灰岩等矿产资源丰富,是一个典型的以煤铁为主的资源型乡镇。全乡共有耕地面积38866.86亩,适宜耕种的良田大部分集 中在乡域中部。 (三)社会经济发展 川底乡辖27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 23050人。 2022年川底乡经济总收入112558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3250万元, 工业总收入94197万元,第三产业收入15111万元。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 89: 83. 69: 13. 42o财政收入177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14元。 (四)镇域建

6、设用地现状 镇区为两山夹一川的地理格局,东、西为丘陵坡地,中间为长河,用地局促。 现状用地由焦河、川底、和村、下麓村建成区组成,沿长河由北向南呈带状分布。建设用地152. 89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61.60平方米,远高于国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标准,主要原因是城镇建设处于分散式的发展模式。 (五)项目区域概述 本次规划设计的范围沿陵沁公路自周庄古镇入口至下窑头村入口处沿线,全长约4128.5m,改造覆盖面积约13.39公顷,现状风貌欠佳,建筑虽经过统一修饰,但因改造年代较远且往来运输车辆对建筑立面及周围环境污染严重,街道环境及建筑风貌均体现出“脏、乱、旧”的不足。 项目区域内绿化主要以行道树及长河

7、周围点缀绿化为主。行道树虽经过组织,但植株间距较大,树种单一,松散且层次单调;长河河道内有淤泥及生活垃圾,河道沿岸有带状绿化,周围绿化缺乏主要的节点,河道上假设的四座桥梁形式较为单一,整体人居环境欠佳。 四、规划设计目标、原则(一)规划设计目标 1、对陵沁公路乡域范围内进行修复设计,修复路面、梳理河道、加植树种、营造节点提升乡域景观效果。 2、在本次规划设计中,注重相关文化符号的保留和利用,使地域文脉得以延续。 3、在本次规划设计中,延续并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使其在促进当地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在本次规划设计中,整合川底乡现有商业资源,集中建设特色商业街区、搬迁住宅及幼儿园等

8、,完善乡镇功能布局。 (二)规划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川底乡是传统文化风貌和自然风貌的共同载体,是包括建筑、环境、空间格局以及人类活动等在内的统一整体,在本次改造规划中不能把这些元素彼此割裂,要从整体上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保持川底乡风貌完整性。 2、经济性原则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基础上降低工程支出,尽量保留原有建筑,采选本地树种及石材石料,以较少的投资营造良好的景观及建筑风貌。 3、与老建筑相协调原则 传统建筑是反映古镇历史文化价值和传统风貌的核心所在,建筑改造要从建筑体量、色彩、形式等方面与传统建筑相协调,以保持和维护川底乡建筑特征。 五、机遇与挑战分析(一)项目

9、成功的机遇 1.早期规划确定的红线使街道个性初步形成,街区基本完整 2.道路交通联系功能基本完善,路网体系基本合理 3.历史的城市机理留下的印记 4.镇区有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促进了景观多样性 4.已经成型的植栽使街道具有了空间感 5.周边土地使用的一致性使街道具有强烈节奏 (二)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 1.建筑立面脏乱损毁、形式无序,需要协调或利用其他方式予以改善 2.部分建筑拆迁后后可能打破现有的街道界面 3.商业缺乏统一规划与集中管理,显得较为零乱 4.部分道路与沿街景观不利于行人辨识车辆,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5.占道停车,需要规划停车加强管理 6.广告标志位置及形式杂乱,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

10、规范 7.绿化相对层次欠缺、树种单一,难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植物景观 8.河道内有淤泥及生活垃圾,河道沿岸景观风貌欠佳 9.与项目区域配套的公共服务设计及景观小品亟待补充完善 六、规划布局与修复设计 总体布局:经过对项目区域布局的分析,结合现场踏勘,确定本方案的布局为:一轴、五区、九节点。 一轴: 以陵沁公路为主要轴线营造景观,对沿路两侧建筑立面实修复与美化,对人行道进行疏导整理,增加植木,营造节点,提升美化人居环境。 五区:以镇区内外作为划分界限,将项目区域划分为一个核心景观区两个过渡景观区及两个一般景观区,改造力度由“一般过渡核心”逐级递增。通过规划营造一个良好的景观序列,避免景观变化过

11、于突兀。 两个一般景观区的重点是行道植物的补种及绿化层次的丰富,在现有绿化的基础上增加树种,形成更美观的行道景观,密植的行道树同时能对过往车辆造成的污染起到隔绝作用。 核心景观区重点是设立民俗风情商业街,补齐回迁住房及幼儿园等功能建筑,改善道路两侧外立面,梳理人行道路,美化河道及沿河景观,将河道东侧道路改造为单向车行及人行的景观道,在尽可能保持现状的同时合理的进行人车分流,强化交通安全,增设小型广场,丰富镇区功能。 十节点:通过梳理,项目区域存在以下十个重要的节点场所: 1、川底乡域南侧入口处: 该节点是乡域入口,对该区域进行适度的景观提升,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导视系统,强化出入口感,强调景观序

12、列的起始点。 2、和村工业园及大通铸业有限公司入口处: 该节点包含两个重要工业园区入口且场地均较为开阔,新建大门、营造良好的入口广场,合理规划停车位,可以有效的提升沿路街道景观。 3、和村及和苑小区入口处: 和村村口处新建“和园”,在园内通过设置“和谐”主题雕塑及特色绿化形成鲜明的路边节点,完善景观结构。 和苑小区入口处设有牌坊,形式特点鲜明,但缺乏绿化,色彩以暖黄为主,较为单一,应当适当增加绿化,丰富景观色彩。 4、晋阳一级路与陵沁公路交汇处: 该节点为两路交汇处,晋阳一级路设有高架桥,桥下景观单一,应在预留大桥辅路(桥)的前提下增设绿化,以柔化大桥轮廓线过于硬朗的感觉,美化环境。 5、长河

13、湿地公园入口: 湿地公园入口现状植被稀松,入口景观层次单调,在现状基础上丰富树种、增大绿化面积,合理改变入口广场布局,形成良好的路旁景观效果。 6、春熙路桥梁: 该桥梁作为乡政府必经之路,桥面狭窄,人车共行,交通混乱,缺乏适当的特点及景观效果,应进行进一步拓宽桥面并进行适度的装饰美化。 7、镇区北沿河改造区: 该节点为本次规划设计的核心景观节点,河道西侧路中岛现状建筑密度大,风貌差,且建筑遮挡道车辆及行人视线,有很强的交通安全隐患,河道东侧土地利用率低,规划在该区域新建民俗风情商业街、幼儿园、全龄康养社区、回迁安置房等,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完善川底乡商业、教育、养老等功能。 节点内大面积绿化能增

14、强核心区域的景观观赏价值,丰富镇区的景观形态,营造良好的镇区风貌。 8、南苑新村入口处: 该小区为近年修建,入口景观经过设计,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但树种较为单一,且缺乏雕塑小品。本次规划着力提该节点升景观品质,通过铺装与绿化的组合,结合景墙、跌水等景观小品,丰富入口景观元素。该节点建成也将与镇区北沿河改造区域形成统一的景观效果,美化川底人居环境。 9、乡域北湿地公园 该节点位于川底乡乡域北部,设置湿地公园与乡域南部长河湿地公园相互呼应,南北两个湿地公园不仅能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精神空间,更能起到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川底内涝等作用。 10、下窑头村入口处: 该节点为镇域分界处,且该节点附近有厂区入口

15、,应同周村古镇入口处进行类似处理,对该区域进行适度的景观提升,建设导视系统,强化出入口感,强调景观序列的终结点。 七、建筑整治、修复设计(一)建筑分类 通过对川底乡的详细调查,街道两侧的建筑按保存质量可以分为:保护建筑、改造建筑、拆除建筑三个类别。 1、保护建筑: 现状保存完好,无需进行处理的建筑。 2、改造建筑: 保存比较完整的单体临街建筑,只有局部受损或需要进行立面统一处理。 3、拆除建筑: 违建或私建建筑影响到人行道路通行或者影响车行视线的需要拆除,核心景观区内的旧建筑需要拆除。 (二)整治修复措施: 1、保护建筑: 使用安全,不影响街景整体美观的,本次规划不对其进行修复设计。 2、改造建筑: 在不改变、不破坏现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适度美化及外立面统一。 现有砖墙已经进行过墙绘处理的,应保留墙绘延续仰韶文化脉络,将墙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