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301835166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题题号后面的答题要求;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6.本学科试卷共23道小题,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中国文化一直以“和”为美,“和”文化是我们的一部智慧宝典。九年级(3)班开展“和”润成长”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任务一:探寻“和”文化】下面是同学们

2、收集的“2022北京冬奥会”与“和”文化有关的资料,请你进行整理。(1)吉祥物“雪容融”,不仅有可爱的外表,更承载了丰厚的中国文化。“容融”意喻包容、融合,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2)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场景的设计匠心独运【甲】,以秀美的自然风光做背景,以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为应和,与自由弛骋的运动场景交相辉映【乙】,诠释了天地人之间的和美。(3)开幕式上出演的小朋友个个精神抖擞,在童声合唱雪花的歌声中,小朋友手持白色的和平鸽模型,与脚下的星星雪花追逐嬉戏,其乐融融【丙】。(4)奥林匹克火炬的传递仪式设计得鬼斧神工【丁】,火炬传递没有点燃的动作,没有火烟台的熊熊燃烧,但留下了一棒棒火

3、炬传承的微火。主火炬最后留在了由所有代表团的小雪花构筑而成的大雪花中,意喻齐心谐力,一起向未来。1. 文段中画线的词注音或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承载(zi) 和谐发展B. 应和(h) 脍炙人口C. 抖擞(su) 自由弛骋D. 模(m)型 齐心谐力2. 结合语境,文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 B 2.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承载(zi)zi;C.自由弛骋自由驰骋;D.齐心谐力齐心协力;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使用。A.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此处形容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场

4、景的设计具有独创行,心思巧妙,使用正确;B.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此处指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场景与自由弛骋的运动场景相互映照,使用正确;C.其乐融融:形容快乐和谐的景象。此处形容“小朋友手持白色的和平鸽模型,与脚下的星星雪花追逐嬉戏”的情景快乐和谐,使用正确;D.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此处形容奥林匹克火炬的传递仪式设计,使用不当;故选D。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和”文化,影响着中国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B. “和”文化推崇呵护自然的宇宙观。能否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观念,是推动经济“绿色复苏”的重

5、要保障。C. “和”文化推崇与人为善的道德观。疫情期间,通过传递“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暖心话语,使各国人民之间的友爱和善意得以传递。D. 人类命运之所以紧密相连,是因为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和”的力量。【答案】A【解析】【详解】B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或在“推动经济”前添加“能否”一词;C缺少主语;删去“使”;D搭配不当;可将“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故选A。4. 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 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 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A.

6、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句子介绍的内容跟“和”有关,引出“和”的介绍对象,应放在首位;后面接着介绍“和”,结合“既也”的关联词搭配,可知后面接;“还被认为”进一步阐释“和”的意蕴,紧接着前面的介绍,应放在后;“更被”,是更进一步的阐释,应放在后;故顺序为:。故选C。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和”与“合”谐音,“和”文化也讲究团圆。除夕是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夜,又叫“团圆夜”,有吃团圆饭、吃饺子、吃元宵、守岁等习俗。B. 礼记提出了“天下为公”“大同”等观点,礼记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C.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岁寒

7、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松、竹、梅”。D.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答案】C【解析】【详解】A.表述不正确。“吃元宵”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习俗,而非“除夕”(团圆夜)习俗;B.表述不正确。“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礼记不是四书之一;D.表述不正确。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幼年)、束发(1520岁)、弱冠(20岁)、而立(30岁)、知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而非“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故选C。【任务二:致用“和”文化】6.

8、班级将举办“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编写“和”歌】宣传委员想编一曲“和”字歌,请仿照前后句补写。和和美美的日子年丰民乐_的百姓共享家和_的邻里亲近祥和和和顺顺的儿女传承亲和(2)【创写“和”语】请为本次活动创作一则含有“和”字的宣传标语。(3)【制定“和”规】在活动中,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需要拟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请你根据班委会的对话补写两条。要求语言简明。班长:我们应该要发动全班同学勇于为班集体献计献策,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宣传委员:但在议事的时候,要_文艺委员:我觉得还要注意_班长:对!还加一条:最后议事结果民主决定

9、,少数服从多数。【答案】(1) . 和和乐乐,或“和和气气” . 和和睦睦,或“和和气气” (2)示例1:愿“和”驻你我心间,让“爱”在大家庭中示例2:有“和”就有朗朗晴天,有“和”就有春暖花开示例3:班级有“和”,所向披靡示例4:有“和”就有力量 (3) . 示例:互相尊重,就事论事,不适用侮辱性字眼。 . 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其意图;能包容不同观点,择善而从。【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根据例句“和和美美的日子年丰民乐”“和和顺顺的儿女传承亲和”可知,“和和美美”是由两个“和”字组成的AABB式的词语,“和和美美”修饰“日子”,“和和顺顺”修饰“儿女”,因此空要填的词语也必

10、须是“和和+两个相同的字”,再根据空后面的“百姓”,可知“和和乐乐”或“和和气气”可以与“百姓”搭配,因此空可填“和和乐乐”或“和和气气”;根据空后面的“邻里”可知,“和和睦睦”或“和和气气”可以和“邻里”搭配,因此空可填“和和睦睦”或“和和气气”。【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特别是主题要鲜明,要包含“和”字,突出“以和为贵”的主题。示例一:以和为贵万事顺。示例二:立世贵以和。【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拟写规则。拟写时要围绕”和”的主题,语言得体即可。例如:空:班级议事,本着”和为贵,善为

11、本,诚为先”的原则,如果你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有理有据说出自己的看法。空:争论时请放弃成见,学会换位思考,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问题,学会尊重,就事论事,不能进行人身攻击。【任务三:以“和”文化自勉】7. 我们推崇“和”,我们追求和美,但是生活总留有遗憾,就如苏轼写到的“_ ,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然而,这又何妨!我们要秉持“_,_”(范仲淹岳阳楼记)的积极心态,坚定美好的信念,一起向未来!【答案】 .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

12、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注意“离合”“圆缺”等字词的书写。二、阅读(共44分)(一)古诗文阅读(共16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注释: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8. 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首诗的标题点出了写作的缘由。标题中的“乐天”,就是写钱塘湖春行的诗人。B. 标题中“闻”,有“忽闻”“惊闻”“悲闻”之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闻”也包含这些意思。C. 首句写“灯”为失去光焰的“残灯”,“影”为昏暗而摇曳不定的灯影,道出了同样遭贬谪的

13、诗人元稹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D. “暗风吹雨入寒窗”一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汇一体。9. 诗句“垂死病中惊坐起”被誉为传神之笔,白居易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恻恻:悲痛、凄凉)耳。”请赏析这句诗。【答案】8. C 9. 示例:“惊”字,有“震惊”(或“惊讶”“吃惊”“惊诧”)之意,表达了震惊的感情;“坐起”则把诗人当时震惊的模样表现了出来;“惊坐起”三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听闻朋友遭贬谪之后的震惊情状。“垂死病中”写到诗人当时的身体状况,这就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更为传神。【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14、C.有误。失去光焰的“残灯”,昏暗而摇曳不定的灯影,道出了诗人被贬谪之后的悲伤之情,选项中“道出了同样遭贬谪的诗人元稹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说法错误;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一个神态写“惊”字,真可谓“情意满满”:震惊、担忧、愁苦、愤懑,尽显诗人听闻友人贬谪之后的心情。结合“坐起”写出的震惊的模样,惟妙惟肖地摹写出诗人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诗人却“惊坐起”了,写出了诗人为友人被贬而伤心、震动。可见他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二人友谊之深。甲】管鲍之交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