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第二板块 专题一 练案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上传人:HQ10****0545 文档编号:301834188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第二板块 专题一 练案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第二板块 专题一 练案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第二板块 专题一 练案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第二板块 专题一 练案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第二板块 专题一 练案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第二板块 专题一 练案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第二板块 专题一 练案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案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巨万,瑰单身襆被自将。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以为:“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著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神龙初,入为尚

2、书右丞,封怀县男。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为乱。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

3、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文贞。(选自新唐书苏瑰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著僧常员数/缺则补B.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著/僧常员数/缺则补C.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

4、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著僧常员数/缺则补D.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著僧常员数/缺则补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浮屠,亦作“浮图”,佛教用语,可指佛教、和尚、佛塔、寺庙。文中“浮屠”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的“浮图”所指相同。B.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C.烧尾,是指唐代大臣新授官时向皇帝献食,亦可指唐代士子新登科第或升迁的庆贺宴席。文中就是第一个意思。D.阴阳,我国古代哲学概念,两

5、者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具体可以指日月、天地、昼夜、寒暑、君臣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瑰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扬州地处都会冲要,有很多名珍异产,前任长史敛取资财巨万,而苏瑰任扬州长史时,严格约束自己,洁身自好,分文不取。B.苏瑰公正处事,直言进谏。百姓担心来俊臣再次被起用,写信给苏瑰。苏瑰承诺绝不会错待一个小人;武后要建佛寺,立庙塔,苏瑰从容进谏,最终武后减少修建数量。C.苏瑰为人耿直,不怯权贵。郑普思私结党羽并到处煽惑作乱,苏瑰力争追究到底;大臣初次拜任官职时,照例“烧尾”,苏瑰出任仆射,独不献食。D.苏瑰志存大节,独发谠言。中宗驾崩后,遗诏让

6、皇太后临朝听政,相王辅政。宗楚客等讨好太后,要求停止相王辅政,苏瑰坚决反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2)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5.请结合文本和下面两则选自新唐书酷吏列传的材料,概括来俊臣被贬州参军时,人们害怕再用他的三点原因。(3分)(1)武后以为谅,擢累侍御史,按诏狱,数称旨。后阴纵其惨,胁制群臣,前后夷千余族。生平有纤介,皆入于死。拜左台御史中丞,中外累息,至以目语。(2)久之,俊臣纳贾人金,为御史纪履忠所劾,下狱当死。后忠其上变,得不诛,免为民。长寿中,还授殿中丞,坐赃贬同

7、州参军事,暴纵自如,夺同僚妻,又辱其母。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王莽败,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及王郎起,遣将徇上谷,急发况兵。恂与门下掾闵业共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恂对曰: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况然之,乃遣恂到渔阳,结谋彭宠。恂还,至昌

8、平,袭击邯郸使者,杀之,夺其军,遂与况子弇等俱南及光武于广阿。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又并州未安,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朱鲔闻光武北而河内孤,使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将兵三万余人,度巩河攻温。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刘公兵到!”苏茂军闻之,阵动,恂因奔击,大破之,追至洛阳,遂斩贾疆。自是洛阳震恐,堿门昼闭。恂归颍川。建武三年,遣使者即拜为汝南太守,又使

9、骠骑将军杜茂将兵助恂讨盗贼。盗贼清静,郡中无事。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选自后汉书寇恂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B.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C.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D.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

10、/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郡国,诸侯王的封地,西汉时经过朝廷“削藩”“割地”后逐步变小,略等于郡,常“郡国”相连。B.大司马,古代官名。汉武帝时废太尉设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C.檄书,古代官方用以声讨、晓喻、征召的文书的通称。D.谥,指封建时代在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按其生前行迹而加给的一种称号以寓褒奖。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寇恂胁迫使者,取回印绶。更始帝的使者收取了耿况的印绶,不打算还给耿况,寇恂喝令使者召见耿况,耿况到来后,寇恂上前取

11、印绶佩带到耿况身上。B.寇恂才华出众,受到重用。光武帝南下平定河内后为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是不二人选,于是光武帝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C.寇恂巧用计策,大败敌军。在温县会战时,寇恂在援军到来之时,命令士兵爬上城墙大喊“刘公兵到”,扰乱了敌军军心,并乘机指挥部队出击,大败敌军。D.寇恂仗义疏财,受到称赞。寇恂将得到的俸禄送给朋友、熟人以及跟随他的人,当时的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9.(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2)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

12、者,亲受学焉。10.王郎起兵后,面对耿况对王郎(邯郸)势力的过分担忧,寇恂提出无须过于顾虑的理由有哪些?(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20分)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

13、王敖至长安。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

14、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叔以官卒。太史公曰:孔子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B.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C.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D.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12.下列对

15、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文中意为升官。一般指官职的调动,有贵右贱左之说,故将贬官称为“左迁”。B.赭衣,在古代只有囚犯才穿的衣服,用赤土染成赭色,后来借用为囚犯的代称。C.景帝,这是用谥号来指称帝王,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庙号、年号、封号等来指称。D.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的死叫“不禄”,地位不同,称呼也就不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叔为人率直,清廉公正。他以严谨廉洁为追求,喜欢与有名望的人交游,被层层推荐给赵王张敖,任职郎中,因德行突出而得到赵王看重。B.田叔忠诚侠义,不惧死亡。高祖傲慢无礼,赵王臣属阴谋刺杀却被发觉,赵王被逮捕时,田叔甘冒罪及三族的威胁,装扮成家奴追随赵王。C.田叔为官有才,善于理事。他被赵王张敖推荐给高祖时,才能胜过朝廷所有大臣,故而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相,施政才能被皇帝赞赏。D.田叔处事圆通,柔中带刚。田叔刻意公开袒护鲁王,从而使鲁王羞愧而自愿偿还百姓;又故意不在馆舍休息,以此来讽劝鲁王不要大肆游猎。1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