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怎样备课ppt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01817817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怎样备课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谈谈怎样备课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谈谈怎样备课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谈谈怎样备课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谈谈怎样备课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谈怎样备课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怎样备课ppt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怎样备课谈谈怎样备课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l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上、布、检。l备备课l上上课l布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l检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一、什么是备课一、什么是备课 l 备教材l 三备 备教法l 备学生l备课l 写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l 三写 写课题或单元计划l 写教案(课时计划)1.备教材l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籍。钻研教学大纲l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l钻研教学大纲,就是要l(1)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l(2)了解教材的体系和基本内容;l(3)明确本学科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钻研教科书l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l教师备课,

2、必须做到:l(1)先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的知识结构体系;l(2)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将重点、难点、关键等进行初步排队;l(3)确定每一章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要求;l(4)对每一次课要讲授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进行具体安排。对待教材的态度l信:教师必须首先相信教材,才能引导学生相信教材。l用:教师应当始终运用教材,不能舍本求末l疑:教师在相信教材、使用教材的前提下要对教材进行质疑。l质疑就是钻研、探究,不是怀疑一切。这就要求教师不要书云亦云,尽信书言。l慎:是指教师对教材的质疑要审慎,不要信口开河。没有十分把握的问题绝不

3、能向学生说。否则,只会造成不良影响。 2.备学生l是指备课时要结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研究当前所讲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可能遇到的困难,确定如何针对学生和教学特点,启发学生思考,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如何照顾,等等。l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有机地纳入教案。l备课时不研究学生,就等于闭门造车,上课时势必处于被动。3.备教法l就是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教给学生。l确定选用什么样的方法,要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本人特长等几方面去考虑。4.写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l这种计划,应该在学期或学年开学以前订出来。l内容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教学要求、教学大纲、教科书

4、的章节或课题,各个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安排,各个课题所需要的教具和实验仪器等。l有了进度计划,才能保证按时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 5.写课题或单元计划 l课题或单元计划包括:l课题名称l教学目的l本课题中各个课时的主要问题l上课类型(单一课,综合课)l教学方法l必要的教具、实验仪器6.写教案 l写教案的一般步骤:l(1)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选择难点。l(2)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思想教育要求目标,学生的一般发展目标)。l(3)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组、复、新、巩、布),分配教学时间。l(4)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板书设计(正板书,副板书)。

5、l(5)最后写成教案。【教案样例】l 第十章第十章 表象和想象表象和想象l【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l1.识记:表象、遗觉象、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名词。l2.理解表象的种类与特征;表象三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关系。l【重 点】表象l【难 点】表象的理论l【教学方法】讲授法l【学时分配】3学时l【教学过程】l第一节第一节 表表 象象 l一、什么是表象一、什么是表象l【教学反思】二、怎样备课二、怎样备课(一)备课的意义(一)备课的意义l备课在整个教学工作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l教师能否上好课,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备课是关键。l教师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和提高教

6、学水平的前提和保证。1、备课的过程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l 事业心l教师素养 责任感l 品德修养 l 备课l深厚的专业素养和 现实的教学能力 l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l教育理论修养 (潜在的教学能力)备课中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条件l教师形成教学能力,必须通过备课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化:l通过熟悉教材,把教材的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l通过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使其转化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l通过研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内在联系,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从而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形成教学能力教师形成教学能力为什么必须实现这三个转化为什么必须实现这三个转化l第

7、一,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应是知识的已知者。如果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不懂、不会,就不能把学生教懂、教会。所以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l第二,在教学这种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教学就会盲目活动,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所以,教师必须通过备课,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并转化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l第三,教师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如果学生不能接受,就要研究问题出在哪里。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l教师通过备课,只有实现了上述三个方

8、面的转化,才能形成现实的教学能力。2、备课的过程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过程l备课既要认真总结已有的教学经验,也要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l既要对教材的内容、思想观点进行挖掘,又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征有所了解;l既要对教具、实验仪器的性能及其运用条件有所了解,又要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必要的准备。l这些工作无疑是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的过程。(二)备课应掌握的几个基本观点(二)备课应掌握的几个基本观点 1.教学目标的决定性 l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l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决定教什么,不教什么,以及怎样教。l凡是与教学目标

9、无关或不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内容和方法都要勇于舍弃。 2.教材内容的规定性l教学要达到目标,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来实现的。l因此,教师所教的内容,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围绕如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来准备教学内容。 3.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l 教师备课时,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l因此,备课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l研究如何创设条件,使一些难点、重点内容变为使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听懂、容易学会的内容。“最近发展区”l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l一种是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10、。l学生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l教学提出的要求只有落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4.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l选用教学方法的三个标准:l是否有利于本次课教学内容的需要;l是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l是否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l一切不适应于当前教学条件和教学需要的方法,都会是形式主义,不可能达到教学目标。l备课时不能离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照搬别人的教学方法。5.教学活动的教育性l任何教学活动,永远都具有教育性。l这是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l“教学具有教育性”包括两层含义:l一是任何教学活动都在进行教育;l二是任何教材都渗透着教

11、育的因素 。l马说的中心思想: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三)备课过程的几个阶段(三)备课过程的几个阶段l备课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掌握教学内容 l熟悉,意味着对大纲和教材要多次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l通过多次的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前后联系起来思考。l对一些基本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外延;l对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定理、定律、法则、公式、原理等)要弄清是如何论证或推导出来的,以及它的运用范围等。l熟悉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研究,深入掌握教材的过程。 2.驾驭教材,掌握教学目标和重点 l 驾驭教材,是指教师在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把所掌握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

12、,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l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使学生明确什么,突出什么,解决什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l 弄懂什么理论、原理、定理、法则、公式、规律等l 学会什么技能、技巧l 发展什么智力、能力l 培养什么道德品质l 形成什么思想观点、世界观 3.研究和掌握教学方法 l选择教学方法,应从多方面考虑:l如何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起疑点,引起动机,启发思考;l如何利用直观教具,搞好演示,为学生感知新教材创造条件;l如何利用学生的已知,启发学生思考,推导出新的结论,获得新的知识;l如何通过剖析、解释、类比、辩异等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l如何通盘设计好整个教学活动,遵循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特点,安排好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4.编写教案,熟悉教案l第一,教案应系统、鲜明、实在。l第二,教案应有详有略,不宜于过繁琐l第三,熟悉教案,使教案的内容融化在自己的头脑中。l上课时都应带教案。做到讲课不离教案,但基本不看教案 结束语l“每有所得句归囊”l唐朝诗人李贺(字长吉)l李商隐为他写的李长吉小传l重要的备课在平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