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上传人:闪**** 文档编号:301801245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模样”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布局 。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纯熟,方位正确。同时适当留神模样的模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纯熟,这时就务必侧重于模样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留神事项。 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陈氏太级拳务必保持意念上的清静,摈弃一切内外干扰。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那

2、么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珍藏,从而使五脏健运, 内气充满,神得所养,动作强壮。 2.留神身法,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 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成制止展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但运行方位、角度、依次务必十足正确,力争做到模样柔嫩、大方顺随。 每天坚持练10遍左右,两个月即可将套路练熟。这时要进一步考虑动作要求, 从头至足,一招一势举行校正。在

3、动作速度上尽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斟酌动作的正确与否。每天坚持10遍拳,再练习一个时期,就可以通过这一阶段而进入其次阶段了。 (二)调整身法 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要求的原那么。要调整身法,首先务必在放松上下功夫。为了使骨节松开,伸筋拔骨,可选练些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摆脚跌叉”等,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这一阶段练习展现的主要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产生这些毛病主要理由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含 意理解不够;二是腿的支撑力缺乏,难以放松。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说的

4、“端正”,也有两种含意:一是指躯干四肢及头的位臵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身体在歪斜处境下,保持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引下进动作。所谓“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气沉丹田。初学时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理解和留神,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成制止地会发生上述毛病。可通过增加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加大运动量,并且做一些单腿或双腿下蹲运动及站桩功来抑制上述毛病。同时留神松胯、曲膝、圆裆,保持立身中正。随着腿部气力的增长,身法的放松,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巩固,其毛病就会消释。 这一阶段练习,需有3至4个月时间。 届时,身法已得到调整

5、,模样已根本正确,并且随着练习质量的提高,已有内气活动的感觉。 (三)疏通经络 引动内气 经络遍布周身,内联脏腑,外系肌表,从而沟通人体上下表里,是调理机体和内气运行的通道。“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极其微小的物质微粒,很难直查看觉,只能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根据事物的各种变化而表达它的存在。人体的气,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禀赋于先天父母之精气,二是饮食物化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存在于人体内的精气,通过脾、肺、肾三脏的生理功能综合作用而生成。拳论说:“气者,生之本,经者,气之路,经不通那么气不行。”又说:“以吾本身自有之元气,运行吾身”,“以气运形,一气贯串”。说明气是本身固有的

6、本元物质,只有在经络畅通无阻的处境下,才能引动与鼓荡,达成一气贯串,从而产生防病健身和技击效果。 前面已经说过,在“调整身法,周身放松”阶段后期,体内已有内气滚动的感觉, 练拳也有兴趣。但是这个感觉如波浪起伏,时有时无,时隐时现。经过一段时间,甚至会全然无有。这是经络之气通流不畅,气机运行不利,内气引动不力之故。因此,在这一阶段练习中务必重于意念引导,在大脑意识的指挥下,以意运形,使内气节节贯穿。如有不顺之处,可以自行调整身法,以得劲为准。练习速度宜慢不宜快。一招一式要精力专注,活泼无滞。形状尽量与内气意识保持一致。这样进一步练习一段时间,内气就会自然畅通,僵劲拙力也会逐渐抑制,逐步达成周身相

7、随,连绵不断,内气会按拳势要求,产生有规律的鼓荡,达成一气贯串。 (四)形气结合 如环无端 所谓“形”是指形体,也就是拳式动作的外在表现。“气”即指内气。从医学 角度讲,“形”、“气”是统一的,是相互依附,相互为用的。拳论说:“以心行气,务令冷静,及能收敛入骨”。又说:“以气运身,务令顺随。”就是要求每招每势,都要留神以意引气,以气运身,顺其自然,催动形状。通过形气结合的反复练习,使内气周而复 始,如环无端的在体内运行。努力做到,周身一致,内外合一,形状在内气的催动下,一动那么周身全动,一静那么周身全静,动静开合,起落旋转,无不顺其自然。在练习过程中,身与手、内与外某 一部位不够协调,某一部位

8、即产生冲突,就会影响内气的贯串,从而使意气与形体难以结合。如动作运行速度的快慢,以及身法位臵角度掌管不够,难以适得其中,在套路架式的练习中,就会产生身慢、手快、眼不随等散乱现象,不能身手一家,动作协调。谚云:“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也到,击敌如摧草”。说明形气结合,身肢顺随的重要性。这一阶段的练习,要提防于意念与形体模样的结合,也就是心到、意到、气到、 形到,使内气一气贯串。同时应当理解,某一部的开合,是全身整体开合的局部表现,全身总的毛病,也可以从局部回响出来。因此,只要调整局部模样时,务必留神整体的调整,从而达成意气合一。这一阶段的概括表现为:肌肤发胀,手指发麻,足跟发重,丹田有发

9、沉之感。 (五)周身相随 内外一致 “周身相随,内外一到”的意思,是指全身形成一完整的运动体系。陈长兴在十大要论云:“太级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此段论述,概括表明了周身相随、内外一致,以及一气贯串的整体表现。 在周身内外相随一致这一阶段,内气虽已贯串,但很薄弱。在练拳时,稍不留神或运动不当(如疲乏过度或精神欠佳),都会影响内气的贯串和运行。在前一阶段

10、,如身、手、内、外产生了冲突,可以用调整身法的手段去解决,使模样顺随,内气贯串。而在这一阶段,就不许用调整身法的手段去解决。这一阶段,要求周身相随,以内气催形状。气不到,形状寂然不动;气一到,形状 随气而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每招每势,气由丹田发起,内走五脏百骸,外行肌肤毫毛,运行周身而复归丹田,缠绕往来,圆转自如。动作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气为统驭,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缠丝劲”发源于肾,起于丹田,遍布全身,四处有之,无时不然,衍溢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间,达四梢通九窍,增长内气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伸筋壮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祛病延年,皆缠丝内劲之成果。“缠丝系劲”为陈氏太极拳之精

11、华。 此段时间,每天除坚持练架式套路以外,可以结合练习推手,从而体会沾连粘 随,挤按的劲别,校正拳势运动的正确与否。每天还可以增加练习几遍炮捶,用来巩固耐力和爆发力;练习刀枪剑棍等器械,以检验手眼身法步的合作。从而使在练拳时,能够做到不加思量,不犯疑意,不期而然,内外一致,周身相随的程度。完全掌管太极拳的要求和运动规律。 通过这一阶段练习,已经有了自我校正的才能,可以脱离老师的指导,不走弯 路。 持续深入研究,就可逐步进入微妙境界。陈鑫说:“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到。” (六)稳固根基 充实内气 所谓“稳固根基,充实内气”,意思是

12、指在上一阶段的根基上,更进一步地扎稳下盘,以促使内气的充实和饱满。拳论云:“根本固而枝叶荣。”培其根那么枝叶自茂,润其源那么流脉自长。练习拳架,就是培根润源的方法。这里所指的“根”,具有根其之意,也就是下盘。拳论云:“下盘稳固,上肢自然轻灵”。所说的“下盘”,就是指体的下半片面“腿”而言,靠腿的撑力,以两足为根基,裆劲圆活自然、沉稳。另一咱说潮“根本”指元气。元气藏于肾、肾气足那么精力充满,即为“根本固”。所谓“润其源”,源指根源,即来源。元气为诸气之本,根源于肾通于丹田,禀赋于先天,又称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肾藏元阴元阳,元阴以养五 脏之阴,元阳以养五脏之阳,周身之阳得以温、阴得以养,故活

13、力旺盛,那么又反过来益助肾气,充盈丹田。这样相互资益,周而复始,从而使根本固,源流润。 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练拳时周身已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但在合作呼吸上不能恰当自然和细腻。在第一至四阶段,由于动作模样的僵硬不协调,及内气形状不结合,要求动作合作呼吸是做不到的。到了第五阶段,虽然周身相随,内外结合一致,但在动作加速、疾变,或者快慢相间时,动作与呼吸就难以合作。在这一阶段的练习时,随着练拳质量的提高,动作与呼吸务必严密合作。 要更加指出,此阶段的腹式呼吸形式与医学上的腹式呼吸恰恰相反,就是要做逆式呼吸。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们的呼吸方式和过程,是由肺、胸膜、肋间内外肌、隔肌等来参与完成的。主要

14、表现以胸式呼吸为主,同时在腹肌合作下完成。在胸腔脏器病变时,由于胸式呼吸受到限制,那么代偿性地使腹式呼吸加大加强。这咱腹式呼吸的运动 表现为:吸气时膈肌收缩,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部向外突出;呼气时膈肌舒缓,腹腔脏器上移回位,腹壁收敛。 太极拳中的“腹式逆呼吸”与上述处境恰好相反。其表现为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丹田之气由小腹上升,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肺活量加大;呼气时小腹外突,膈肌下降,内气下沉至丹田,胃部与胸廓自然平复。由于腰肾旋转,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结合一致。发劲时呼吸的合作,是用短促的一吸一呼来完成的。 在呼吸合作一致以后,除了正常的套路练习外,还要加练些辅佐功。如:练站桩,采用大马步、弓步、丁步都行,练拳前后坚持20分钟,练习稳固桩步,呼吸行气,进展气力和耐力;练抖杆子,用后尾直径6-8厘米,长3米的白蜡木杆,每天用拦、拿、扎的方法抖100下。另外还要把拳式内的单势发劲分别抽出练习,以增加在根基稳固、内气充实处境下的蓄发力。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