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专家纵论地勘队伍改革发展热点实录

上传人:闪**** 文档编号:301797668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队长专家纵论地勘队伍改革发展热点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队长专家纵论地勘队伍改革发展热点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队长专家纵论地勘队伍改革发展热点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队长专家纵论地勘队伍改革发展热点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队长专家纵论地勘队伍改革发展热点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队长专家纵论地勘队伍改革发展热点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队长专家纵论地勘队伍改革发展热点实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队长专家纵论地勘队伍改革发展热点实录 1队长专家纵论地勘队伍改革进展热点实录 2022年07月30日 :李 平 整理 编辑:赵京燕 王宏坤 7月的大连,清凉舒适。拂面的海风徐徐吹过,带给人阵阵凉意,沁人心脾。在这样的环境下,260余位来自地质行业的精英从全国各地集聚到这里。 7月14日,第四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院)长座谈会在大连棒棰岛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在地勘队伍属地化后再次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全国开展地质找矿改革进展“大议论”的特定背景下召开的。 地质工作是一项先行性的根基工作,承载着保障经济社会进展的使命。新中国成立60年来,更加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地质找

2、矿取得了重大的劳绩,也做出了重大的付出。由于历史的理由,地勘单位的改革与进展,一向是决策层关切的问题,而作为地勘单位本身,也存在着确定的困惑和迷茫。 今年3月底,国土资源部部署开展地质找矿改革进展“大议论”,徐绍史部长用三个“尚未”对眼下所面临的问题举行了这样的表述:中央对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分外明确,但是尚未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地质找矿的布局和思路逐步形成,但是尚未顺畅落地;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课题已经提出并积极探索,但是尚未真正破题。 徐绍史这段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的表述,将一向困扰地勘队伍的问题 点得一清二楚。那么,作为地质找矿主力军的地勘单位,对当前的形势又是怎么看,问题又出在哪

3、里呢?这也正是本次座谈会的引爆点。当天上午的开幕式终止后,会议以主持人、特邀专家、嘉宾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就当前制约地勘队伍改革进展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开展了强烈的议论。 一 时 间: 7月14日下午。 主持人: 中国矿业报社社长王家华 特邀专家: 国土资源部接洽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彦英、研究员胡魁 嘉 宾:安徽地勘局332队队长马中伟、广东地勘局722队队长姚新民、辽宁省地质勘查院院长张贺鹏 主持人: 你认为目前制约有宏观影响的地质找矿成果实现的理由是什么,问题出在哪里?作为一线的管理者,请马队长谈谈你的感受。 马中伟: 在我看来,目前制约地质找矿成果的主要理由首先是地勘队伍没有探矿权,或者说很

4、难取得探矿权。在筹划经济时期,就算没有探矿权,地勘单位也同样可以随时在野外找矿。而现在的处境是,你没有探矿权,就不能开展工作。结合我们本省的处境我谈谈我的个人看法。在安徽,现在已经暂停了探矿权的审批工作,为什么暂停?其主要理由就是前几年登记对比混乱,除了预留地以外,能登记的地方几乎都登记完了。仅2022年,安徽就登记了1000多个探矿权,登记的主体除了地勘单位,还 有大量社会法人。一下子一窝蜂登记这么多矿权是很不正常的。尤其好多以自然人登记的矿权,他们并不举行地质找矿,而是热衷于圈地炒作矿权。而政府监管根本处于无为状态。 主持人:那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马中伟: 理应对矿产资源法举行必要

5、的修改,对进入矿权市场的企业和单位要设置确定的门槛,在技术、人员、设备和资金上做出确定的限制,最低投入也要做适当调整,不然很轻易把这个市场搞乱套。我个人以为,这方面可以参考房地产企业的准入模式,设立资质门槛,对进入矿业权市场的企业,实行资质考核准入制度。此外,地勘单位缺乏资金也是制约找矿成果的一个大问题,应建立风险勘查资本市场。从地勘单位本身来讲,有了探矿权以后,没有资金和技术人才,下一步工作也很难开展起来,而要实现重大地质找矿成果也就无从谈起。 主持人: 张主任,你认为要解决资金问题理应采取什么手段? 张彦英: 地质找矿风险很大,国家采取了设置地勘基金的过渡性措施,由于风险勘查资本市场一下子

6、还很难建立起来。地勘基金本质上是带动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地质找矿有周期性,一般的中型以上矿至少是3年5年。过去有统计,一个矿从察觉到开采约莫是14年,周期分外长,而且找矿本身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全球的找矿告成率大约在3%。用地勘基金来带动商业性投入,从理论上讲,这个手段还是不错的。现在大家不满的是,政府动辄就把探矿权拿到市场上炒作,这种做法我也不赞成。 主持人:胡魁同志过去承担过国家储委办主任,对矿权问题研究很深。老专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胡魁:我也认为在探矿权的熟悉上出了一些问题。有些队长说探矿权是地勘队伍的生命线,这个说法并不切实,理应说探矿权是从事矿产勘查的生命线。据我所知,目前大量地勘单位

7、并不从事找矿,而且这个规模还在持续扩大,地质工作理应根据社会的需求,服务于经济社会创办的方方面面,找矿只是其中的一片面。现实处境是,中部地区的地勘单位是以矿产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并重,但西部依旧以矿产勘查为主,矿产勘查占西部地质工作的大片面。这几年在矿政管理上展现一个错误的定位,就是把探矿权和采矿权定为一体,后来展现了一个矿业权的统称,其实矿业权在法律上是没有这个说法的。实际上,探矿权和采矿权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探矿权在勘查阶段是不能实现回报的,探矿期间要投入资金、劳动,而投入以后只有3%能见到回报,对探矿权来说就是价款。矿产储量实现了,采矿权才能诞生,而采矿本身是有收益的,采矿权可以实行“招拍挂

8、”。有些省份一律以“招拍挂”的方式出让探矿权,当一个队的总工程师认为那块地有找矿前景,他往那里一坐,自由投资者就盯着他,他举哪个牌,人家也跟着举哪个牌。这样的“招拍挂”无形中加大了探矿本金,是不利于找矿的。此外,探矿权的取得不能等同于拍卖古董,谁出的价高就是谁的,由于古董的拍卖含了意念价值,你认为它是宝物它就是个宝物。而矿产资源不同,它有确定的概括价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出让方式是极不科学的。地勘单位绝大片面是搞勘探的,结果由于登记不了探矿权就无法找矿,或者只能给人打工。地勘单位梦想要有矿产勘查的权利,这是正值的要求。我个人以为探矿权理应向有确定的实力、诚恳诚意搞勘查工作的地勘单位倾斜。

9、 主持人: 让我们再回到地勘基金上来。地勘基金本身的定位是社会资本不愿投的、风险对比大的区域,这时候,基金去做开路先锋,带动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但基金不是商业性地质工作主要的投资主体,无论是中央基金还是省基金。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抉择上说:只要是社会资本容许投的,国家财政资金原那么上要退出。马队长怎么看? 马中伟:假设基金的投入拉动了社会资金的投入当然是好的,但这一块目前表现得并不明显。 主持人: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安徽的“泥河模式”,这个工程是用大调查立项获得的矿权,然后拉动商业性的整装勘查,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其中大调查的投入形成的矿权如何处置?该不该归工程实施单位? 马中伟:我个人认为

10、,理应把这个问题与地勘基金形成的矿权联系起来,与地勘单位的改革与进展结合起来。一方面地勘单位要向企业化过渡,另一方面切实应出台些扶持政策。地勘基金要有一个退出机制,最好普查以前就退出,这样才有利于地勘基金的良性循环。对这片面投入形成的矿权举行评估作价,评估以后由地勘单位和社会资本进入。探矿权转让时收取的价款应有确定比例给实施该工程找矿任务的勘查单位,这样既有利于地勘单位提高找矿积极性,还有利于地勘单位下一步改革和进展,进而实现下一步的探采一体化。 主持人:问题在于有关部门包括地方政府说你转企了以后我就给你这项政策,你不转企我就不给你这个政策,这就涉及到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马中伟:所以我们就需要取得国家的支持,要有落实抉择的细那么,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