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本土文化植根在孩子心中

上传人:c** 文档编号:301797343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本土文化植根在孩子心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让本土文化植根在孩子心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让本土文化植根在孩子心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让本土文化植根在孩子心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让本土文化植根在孩子心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本土文化植根在孩子心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本土文化植根在孩子心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让本土文化植根在孩子心中 让本地文化植根在孩子心中 泗阳县测验小学 胡亮 邮编:22370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必修课程。我校充分利用地域特色资源,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才能,提出了“以生为本,全员参与,突出本地特色”的创办思路,确立了“践行本地文化”这个实践活动主题,重点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结合本地的名人文化,地名文化、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地方戏曲,习俗文化,民间工艺等,让学生讲家乡事,唱家乡歌,描家乡图,观家乡景,编家乡书等多种形式举行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在校园中表示,在课堂中渗透,在社会实践中实施,用心打造校园文化新亮点,努

2、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进展,使学校朝着天性化、特色化方向进展。 一、让孩子讲家乡事知家乡人 挖掘本地资源,首先从宣传家乡人与事开头。为了让孩子们立足家乡地,胸怀强家志,心藏家乡事,甘为家乡人,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我爱泗阳”“我是泗阳人”等主题演讲;每年四月份定为革命传统教导月,向孩子们宣讲家乡的名人轶事,如泗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孙耀宗烈士,抗日战役时期的父子烈士吴翠轩、吴森仁,解放战役时期的魏其虎烈士,六塘河畔的女英雄董振英烈士,荣获雷锋式好干部称号的曹翠江烈士;民警丁友国同志;革命烈士卢集镇张士广同志等英雄事迹;平日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播送、校园网页、班级

3、橱窗、校园文化长廊等广泛宣传泗阳人文风情,如:泗阳历史名人张相文父子、科学怪才王预等历史名人;泗阳拾金不昧的士司机左臣,助人为乐楷模张雅丽、危害时刻挺身而出的保安朱士领等现代好人。用身边的模范感染和带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从小立志,长大为创办家乡建言献策,争光出力。 二、教孩子唱家乡歌赞家乡美 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其次从唱家乡歌曲入手。家乡歌曲都是根据本地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编写,唱起来亲切感人,领人豪情满怀。为了让孩子们从小熟悉家乡,喜欢家乡,我校要求音乐教师把美观泗阳歌颂家乡的歌带进音乐课堂,让孩子们学唱我们家乡的歌,如淮海戏,云渡村的民谣泗阳落实之歌等;孩子们在响亮的歌声中唱出了作为泗阳人的热

4、心与豪迈,每一首优 1 美的歌曲都抒写着泗阳人民对家乡的无限喜欢和真诚赞美,心中的骄傲感便油然而生。这种做法,达成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导双赢效果。 三、让孩子描家乡图绘家乡画 挖掘本地资源离不开对家乡印象的熟悉。学校少先队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以“我心目中的泗阳”为主题的家乡印象描绘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留心查看,找出自己心目中的泗阳印象,并把它画下来、拍下来或写下来,加入校园文化艺术节作品展。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抓获到一个个具有泗阳标志的家乡印象,美观的古黄河湿地公园、魅力四射的泗阳夜景、奔放豪迈的广场喷泉、高大雄伟的泗阳大桥、风景如画的意杨林,五花八门,精彩纷呈。同时,还有些同学从另一种角度去

5、查看,画出的家乡印象有打开的下水井,被踩扁的垃圾等等。也有的同学画出了家乡未来清澈的河水,高大的楼房,完全现代化的教室等,他们用笔,用镜头记录并描述着自己对家乡现在的印象,描绘着自己对未来家乡美好的憧憬。这一项活动共评比出优秀绘画、摄影及作文100余篇(幅)。次项活动的开展,既让孩子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正在蓬勃进展中的泗阳,巩固了他们作为泗阳人的骄傲感,也让他们找到了一些存在的缺乏,告诫他们美观的家乡要靠我们泗阳人民共同维护,有损于家乡形象的事坚决不能做,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美好未来的敬仰,从而鼓舞他们发奋学习,练好才干,将来服务家乡,创办家乡。 四、领孩子编家乡书扬家乡韵 挖掘本地资源,创造

6、地方特色,提升学校文化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途径。为了让我校师生深入了解家乡泗阳的进展和变化,巩固爱家爱国之情,我们几经尝试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本地文化资源,把组织学生编写校本教材作为开展工作的突破口,学生利用节假日,通过走访专家学者,古稀老人,查阅档案馆资料,网上查询,实地考察等方式,自己动手,搜集本地文化资料,亲身实践,返校后在班主任老师的引导下成立编写小组,编写校本教材。学校每两年就组织学生编写一期融当地文化和时代进展为一体的校本教材。先后编写了爱我泗阳、水道采风、美观的校园绚烂的文化有名的特产旖旎的风光兴旺的百业高兴的劳动好习惯养成喜悦成长等校本教材,我校申报了“江苏省少先队杨树文

7、化研究院创办”特色工程学校。编印了小杨树校本教材。家乡文化的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才能, 2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这些校本教材也成为我校地方课的主要脚本,这些内容寓教导于活动中,寓活动于教导中,并不断拓展深化,与教学活动对接,与民族传统文化对接,与思想教导对接,相互依托,相互搭手,有抓手,有扶手,有血有肉,脱离了简朴的说教,学生喜闻乐见。通过实践,既巩固了师生对家乡文化的深入了解,又磨练了他们的综合实践才能,也践行了泗阳实小 “为学生终身进展和幸福奠基” 的办学宗旨。 五、带孩子观家乡景品家乡味 我们深深地知道本地文化的浸润需要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亲身去体会当地的风

8、俗习惯和风土人情,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教导囿于课堂,而应拓展多样化的教导渠道,率领孩子参观游览家乡的风景名胜,了解家乡的新变化,如去泗水王陵,杨树博物馆,棉花博物馆,农耕博物馆,张相文故居?感受家乡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去风景秀美的森林公园、生态公园,苏北绿色“氧吧”林中自驾游,水道风光带,六塘河畔,洪泽湖畔,让学生亲近接触自然,感受家乡巨变。带孩子们走进洋河集团,泗绢集团,千仞岗服饰,顺洋木业,勇仕照明?,感受劳动者的们辛苦,泗阳经济的腾飞。让孩子搜集地方特产,如八集的小花生、洋河的车轮饼、穿城的大饼、新袁的羊肉、三庄的金针菜等感受家乡物产丰富。 另外我们与看护所民警联系建立“大手牵小手”的法制

9、教导基地,与体委建立体育阳光活动基地;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组织学生春游、秋游,红领巾小记者社团先后到敬老院,慰问演出;草莓园,采摘草莓,参观张相文故居等地方举行采风。 这样使本地文化真正地在孩子们身上生根发芽,并得以传承。因此,挖掘本地文化应着重于激活本地的教导资源使之有效地得以开发与利用。众所周知,传统的校园文化,缺乏创新。孩子们采纳的教导内容具有一致性,缺少了独特的东西,而本地文化的介入将大大地变更这一传统模式,由于本地文化素材是校园文化创办取之不尽的学识宝库,是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宗教、建筑等方面学识的补充,本地文化的精华加强了校园文化的渗透,有助于

10、孩子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健康人格,从而达成德育无痕化的最高境界。校园文化进展的途径虽然有好多,但立足于本地文化那么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由于它源于实践、源于真情感知,从而实现从知到行的 3 转化,不仅培养了本地文化的传承精神和喜欢意识,而且构建了美好的精神家园。 由于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劳绩: 1.建构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通过“良好习惯养成”、“磨练健康体魄”、 “书香润泽童年”、“践行本地文化”四个实践活动课模块的实施形成了“年有主调,月有主题、周有活动、校有园地”的活动局面。 2.研发出了一批既贴近生活,又具浓郁乡土气息的课程资源. 3.巩固了教师的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才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师生获得赏赐人数多,李芬老师获市、县综合实践课评比一等奖、胡亮老师获市劳动与技术根本功比赛二等奖、李苏林老师获县综合实践活动课评比一等奖。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自信仰和才能都有了较大提高,丰富了课外学识,提升了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学生不但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了新的改观,并且在研究意识上有很大提高。 4.建立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管理体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学校办学更具特色,涌现了大量优秀指导教师。 4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