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的故事5篇荟萃(3篇)

上传人:老** 文档编号:301797249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功人的故事5篇荟萃(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成功人的故事5篇荟萃(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成功人的故事5篇荟萃(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功人的故事5篇荟萃(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功人的故事5篇荟萃(3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成功人的故事5篇荟萃集锦(3篇) 1903年11月的一天,英国伦敦皇家学会把该会的最高奖赏戴维奖章,挂在一对年轻夫妇的胸前,以表彰他们为人类发觉了一种极其宝贵的放射性元素镭。 这对年轻夫妇,就是举世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妇彼埃尔居里和他的夫人居里夫人。夫妇两人望着纷纷前来庆贺的人们,同时流出了热泪。 人们只知道发觉这种稀有元素的意义,可有谁知道他们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尤其是居里夫人,她不仅是镭元素的主要发觉者,更主要的是,她有着别人没有的困难的历程。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诞生在波兰,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少年的玛丽,虽然家境贫寒,但非常好学,16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沙女子中

2、学,并获得金质奖章。 但那时的波兰,已被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女子没有上大学的权利。家境贫困,又无力到国外求学,因此只好到乡下当了5年家庭教师。在此期间,她省吃节用,积了一点钱预备到国外求学。 1891年的冬天,这个年轻波兰女青年只身踏上了去巴黎的旅途。 虽然这时天气很冷,但这位女青年的胸中,蕴含着一股渴望的烈火,由于,她立刻要到闻名的巴黎大学学习,这是她多年梦寐以求和为之奋斗的抱负。 现在,她的抱负就要变为现实,怎么能不感动呢!进入巴黎大学理学院之后,这位贫困的波兰姑娘每天上课来得很早,总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全神贯注地倾听教授讲解。下课之后,除吃饭之外,不是到试验室搞试验,就是到图书馆读书

3、。很快,便成为全班中最优秀的学生,备受教师的重视和同学的敬重。 在生活上,玛丽因经济拮据,过着特别艰难的生活。她在学校四周租了一间又小又矮的阁楼,忍受着夏天的闷热和冬天的严寒。为了挤时间学习,经常几天不做饭,只吃现成的涂上黄油的面包。 晚上为了节约灯油,就到四周图书馆看书,始终到图书馆关门后,才回家点起小煤油灯,伏案学习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去休息。 由于长期劳累,再加上养分不良,玛丽得了贫血症。有一天,她与一位同学刚走出教室突然头晕腿软,晕倒在地,在场的同学吓了一跳,连忙把她送到四周的一所医院。玛丽的姐夫是这家医院的一位医生,当他闻知此事慌张赶来时,玛丽已经清醒过来,他赶忙替玛丽检查,心中立刻明

4、白了。“这几天你吃些什么东西?”姐夫问。“这几天吃什么饭呀!”玛丽慌张答道。“真是饭吗?!”姐夫又问了一声。玛丽什么也不说了。 后来,姐夫才了解到,这几天,玛丽为了节省钱去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每天只吃一把小萝卜和半磅樱桃。同时,为了赶功课,每天睡缺乏三个小时。就这样,这位贫困的女学生,最终以她超人的吃苦精神,于1893年夏,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物理系毕业,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次年夏天,又以其次名的成绩在数学系毕业,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学成毕业后,玛丽本想回波兰为祖国效劳。 但由于熟悉了志同道合的法国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才打算留下工作。 1895年,玛丽和居里结婚,以后,人们称玛丽为居里夫人。就在这

5、一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觉了一种能透过固体物质的X光射线。 其次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又发觉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与X光线相像的奇异的射线。这种奇异的射线,对玛丽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使她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她认为,这是个绝好的讨论课题。 于是,就同丈夫彼埃尔商议。“这个课题虽好,可难度太大,讨论起来怕是不太简单”彼埃尔关切地说。“这我知道,”玛丽笑道:“正是由于它有难度,我才去选择它!”看着妻子仔细而坚决的面孔,彼埃尔没说什么,开头为妻子奔东忙西,做起筹备工作,经过彼埃尔的屡次努力,才在他原来工作过的理化学校借到一间又严寒又潮湿的小工作间。自己也放下正在讨论的课题,同妻子一道进展工作。可试验条件

6、太差,屋顶漏雨倒不要紧,最麻烦的是仪器太少。 但居里夫人根本不把这些外在条件放在眼里,由于她知道,科学讨论方面的难度比这些更大,她心中关怀的只是她的讨论课题。在讨论过程中,她发觉能放射出那惊奇光线的不只有铀,还有钍,可见贝克勒所发觉的光线要比铀放射的光线强得多。因此,她做出大胆推断:还有一种物质能够放射光线,这种新的物质,也就是还未发觉的新元素,只是极少量地存在于矿物之中。居里夫人把它定名为“镭”,由于在拉丁文中,它的原意就是“放射”。 当时许多科学家并不信任,认为居里夫妇只是一种假设,甚至有人说道:“假如真有那种元素,请提取出来,让我们瞧瞧!”要提炼镭元素,需要足够的沥青铀矿,而这种矿很稀有

7、,价格又很昂贵,他们可根本无法得到。这件事后来传到奥地利,快速得到奥地利政府的支持,赠送他们一吨已提取过铀的沥青矿残渣,这才开头了提取纯镭的试验。 经过3年多的艰难工作,居里夫妇最终在1902年提炼出0.1克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发觉这种元素的放射性比铀强200万倍,因而它不用借助任何外力,就会自然发光发热。镭的发觉,引起科学乃至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究原子世界的神秘翻开了大门。 可以说,它的发觉,开拓了科学世界的新领域,并由此诞生了一门新兴的放射学,所以,镭被誉为“宏大的革命者”。正是由于居里夫妇为科学革命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其次年,他们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金。过后不久,人们又发

8、觉镭在医学方面的价值,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使原来已经特别昂贵的镭,变得更加宝贵。 有人劝告居里夫妇说:“您假如去申请专利,定会成为百万富翁!”“不,镭是一种元素,它应属于全世界!”居里夫妇毫不迟疑的答复。居里夫妇特别信奉“科学是无国界”的,也可以说,这是他们献身科学的共同宏愿。但不幸的是,1906年4月的一天,在一次车祸中彼埃尔居里失去了自己珍贵的生命。居里夫人强忍哀思,连续进展自己的科学讨论。 1910年,居里夫人胜利地分别出纯镭,分析出镭元素的各种性质,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在同年居里夫人出席的国际放射学理事会上,制定了以居里名字命名的放射性单位,同时采纳了居里夫人提出的镭的国际标准

9、。 1920年5月,一位美国女记者在访问居里夫人时问道:“假如世界上全部的东西任你选择,你最情愿得到什么?”“我很想有一克纯镭来作讨论。但它的价格太高,我实在买不起。”居里夫人答道。“您不是把价值百万法郎的镭,送给了巴黎大学试验室吗?”女记者不解地问。“不,那不是我的,那是属于试验室的。”这位记者听完这番话,心中感慨万千,被这位女科学献身科学的无私精神深深感动,当她回到美国后,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居里夫妇,并号召美国人民开展捐献运动,要赠给居里夫人一克镭。 次年5月,美国总统在首都华盛顿亲自把这克镭转赠居里夫人。在赠送仪式的前夜,居里夫人坚持要求修改赠送证书上的文字,再次声明:“美国赠送我的这一

10、克镭,应当永久属于科学,而不能成为我个人的私有财产。”这位宏大的女性,在一生中共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聘为其它15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她共承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当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 1934年7月4日,这位宏大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但她精神永久鼓励着后人! 胜利人的故事5篇精选荟萃集锦 篇二 马戏虎德卡 旺家族,泰国首屈一指的驯兽世界,无论多么凶悍的猫科动物,只要经过旺家族的驯养,就犹如被金手教导化出了灵性一样,聪慧温存。数百年来。泰国全部马戏团顶梁的猛兽马戏明星,无一例外都是由旺家族启蒙驯养而出。 阿培是泰国国

11、家大马戏团的驯兽师,也是旺家族目前唯一的嫡传子孙,惋惜的是,由于家族专注于驯养猛兽,随着孟加拉虎、华南虎等猛兽的濒危灭亡,祖先传承的绝艺渐渐变成了屠龙之技,正日益失去在马戏界的王者地位。 阿培始终在等待,等待一个能重振家族传奇的时机。这个时机最终来了-已经在野外灭亡的孟加拉虎,在泰国政府的爱护下,国家动物同里硕果仅存的最终8只,经过人工生殖,最终产下了第一只后代-德卡。 在国家大马戏团德一再要求下,政府不得不考虑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德重要组成局部之一的马戏团的要求,在德卡满月后,它被送到了一个生疏的地方,迎接它的是一个人类的暖和怀抱-阿培,最终如愿以偿成为德卡的启蒙教练。 将德卡搂在怀里,阿培兴奋

12、得浑身都在抖动,他明白,只要自己能把德卡训练成为马戏虎明星,旺家族这块金字招牌就会在蒙尘多年后重新熠熠生辉。 在阿培呕心沥血德驯养下,德卡很快就一日千里地成长起来。阿培对德卡的训练过程始终严格保密这固然是为了防止自己独家的训练方式泄密:与别的驯兽师用响亮的哨声指挥猛兽不同,阿培使用的是一个祖先传下来的工具-一枚可以含在嘴里的微小的口哨。这枚口哨发出的声音微小,人类几乎听不见,但对于听觉比人类灵敏100倍的老虎而言,却是清楚又洪亮,只需要吹动这个小口哨,德卡就会清晰地根据命令做出动作。 整整一年时间,阿培与德卡同吃同住,将满腔期盼注入到对德卡德训练中。德卡,最终到了可以登台演出的时候了。 然而,

13、荣耀并不属于阿培。就在德卡将在一个月后登台的预报传遍大街小巷的时候,坎努取代了阿培登台的地位-坎努并不是个优秀的驯兽师,始终以来,都只能担当一些狗之类的小把戏。但是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国家大马戏团副团长。 坎努大大咧咧地来找德卡,眼角眉梢俱是前途绚烂的喜气。阿培根本没有反对的权利,他只告知坎努,盼望他在表演胜利后,能够提到德卡是由旺家族的传人启蒙驯养的。坎努随口应着,表情却明显看得出来是敷衍。 阿培没有立刻将德卡交给坎努,他为自己争取了一周的时间,他说德卡还需要最终一次系统德训练。 阿培找了一个塑胶假人放在自己的隐秘训练场地,在假人的脖子上挂上一块鲜嫩的牛肉,用口哨吹出一个短促的音符作为命令,

14、德卡一听到这种哨声,就会直扑假人的咽喉,一口咬下那块牛肉大嚼。一个星期,始终重复着这一个动作的训练,直到德卡的扑咬万无一失。 三个星期后,马戏虎明星德卡的首次登台最终开头了。虽然坎努没有指挥猛兽的阅历,但由于阿培的训练为德卡打下了良好的根底,再加上三周的临时磨合,人与虎的协作尚算默契,事先排练好的表演工程也都一一胜利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掌声雷动。 在首场演出大获胜利的记者款待会上,坎努信口开河地胡诌自己驯养德卡的艰辛和种种危急,全部的功绩都成了他一个人的。阿培的心慢慢发冷,他从不奢望能位居首功,却无法承受自己家族的荣耀被如此轻轻抹去。 随后的庆功宴会上,阿培始终坐在角落里等待,等着坎努来向自己表

15、达谢意-根据马戏界的传统,接任的驯兽师是必需在表演胜利后前来对启蒙驯兽师前期的培育、训练表示敬重和感谢的。 可坎努始终没来 阿培叹了口气,轻轻松开了紧握的拳头,里面是一个小小的口哨。 其次天的演出依旧人山人海,当坎努和德卡的表演接近尾声的时候,后台的阿培眼睛一闭,用力用嘴里的口哨发出了一个短促的音符-没有丝毫的迟疑,刚刚还温驯无比的德卡,风一般地扑倒了坎努,张开大嘴,对准他地脖子就咬了下去 坎努当场毙命,德卡随后被麻醉枪击中,送返到动物同-有过伤人历史德猛兽,便永久失去了马戏表演的资格。 没有人疑心阿培,猛兽伤人是马戏界不行避开的事情,全部人都以为这只是意外。马戏团打算再次引进孟加拉虎幼崽,并盼望阿培能再次担起驯兽师的重任。可是,阿培觉察他已经失去了驯兽的力量,他根本不敢看孟加拉虎幼崽的眼睛,那双清亮漆黑的眼睛里,好像饱含德卡的委屈与哀怨。 阿培静静来到动物园,以驯兽师的身份获准进入德卡独居的虎山。观察阿培,德卡快乐地朝他跑来,当距离越来越近的时候,阿培又一次吹出了短促的音符-当德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