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重点整理

上传人:折*** 文档编号:301796993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重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财政学重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财政学重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财政学重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财政学重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重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重点整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财政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市场失灵:指市场不能有效地供给社会所需要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一般只能由政府或国家财政来解决。 公共物品: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公共部门供给用来得志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社会公共需要:识别于个人消费需要,是不能由市场所得志的需要,是具有非排它性,非竞争性的需要。 财政:政府集中一片面国民生产总值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理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应使之相互协调,达成优化资源配置、公允调配及经济稳定和进展的目标。 资源配置:在各个部门合理调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确定的

2、资产布局、产业布局以及技术布局和地区布局,达成优化资源布局的目标。 经济稳定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进展是指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得志人们不断增长的根本需要。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表现为:自然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调配不公经济波动 2、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两个根本标准 区分或分辩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根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摈弃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付钱添置私人产品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

3、,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本金的增加,每多供给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本金,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其次个特征。非排他性那么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摈弃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其次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本金的增加,或者说,供给公共物品的边际本金为零。此外,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成分割性,也是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重要标准。 3、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比例; 优化财政支出布局; 合理安置政府投资的规模、布局,保证国家重点创办; 通

4、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理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投资整体效率; 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4、财政的收入调配职能 财政实现收入调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划清市场调配与财政调配的界限和范围; 模范工资制度; 加强税收调理; 通过转移性支出,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5、财政的经济稳定和进展职能 财政实现稳定和进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保持社会总供应与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发挥某些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功能; 通过必要财政手段的实施加快公共设施的进展; 切实保证纯社会公共需要的得志。 其次章 财政支出的根本理论 免费搭车:想不花代价而盼望从别人花费中得到好处的动机所引起的问题

5、。又称搭便车问题。它使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买卖来举行消费。 价格听证制度:是指在制定和调整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时,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邀请消费者、经营者和社会有关方面对其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举行论证,为价格决策供给参考的制度 公共定价: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确定程序和规矩制定供给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确实定。 公共选择理论:市场缺陷的存在为政府决策代替市场决策供给了理论依据和现实根基。简朴地说,公共选择理论是对非市场决策(政府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说是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 1、为

6、什么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供给? 纯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纯公共物品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大家都不容许买,所以公共物品无法由市场来供给,只能以公共供给的方式。 其一,市场是通过买卖供给产品和服务的。 其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抉择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供给纯公共物品。 其三,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抉择了他可以解决市场供给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 由以上分析可知,市场适于供给私人物品,对供给纯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供给纯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2、简述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及其选择。 准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1)政府授权经营。对于具

7、有规模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部门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选择私人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嘱托中标的私人企业去经营,但政府部门对这一领域实行政府规制,一方面遏止其他企业自由进入,另一方面又遏止中标企业制定垄断价格。 (2)政府参股。对于那些初始投资量较大的根基设施工程,由政府通过控股参与创办。 (3)政府补助。对于那些供给教导服务、卫生服务的私人机构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私人企业,政府赋予确定数量的补助。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布局分析 添置性支出:指政府支出货币资金时,以商品或劳务作为补偿的一类支出。 转移性支出:指政府支出货币资金时,不以商品或劳务作为补偿的一类支出。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8、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若弹性系数大于1。 说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瓦格纳法那么: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进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1、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按经济性质分类分为添置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 添置性支出是指政府支出货币资金时,以商品或劳务作为补偿的一类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支出货币资金时,不以商品或劳务作为补偿的一类支出。 意义: A、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的影响不同。添置性支出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间接影响收入调配;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调配,间接影响生产

9、和就业。 B、通过添置性支出表达出的财政活动队政府形式较强的效益约束,通过转移性支出表达出的财政活动队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C、添置性支出对微观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专营性支出对微观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 经济性因素:经济进展水平、经济体制、中长期进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 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体布局和行政效率、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 社会性因素:指人口状况和社会背景 3、根据个人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布局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答案一:(1)实行重点倾斜政策。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的社会经济进展,二是增加社会保障,三是保

10、障教导、科技等重点支出,四是增加国防支出。 (2)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 (3)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持续适量发行国债,主要用于续建和收尾工程,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布局调整、生态环境创办和中西部倾斜。 (4)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方间财力差距,协调地方社会经济进展,加强中央财政的调控作用,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创办。 书上的答案是: A.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 B. 加大新农村创办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C. 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D. 促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E. 加大专业支付力度,促

11、进区域协调进展 F. 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添置性支出之一 经常性支出: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根本上或所必要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社会保障支出。 定员定额管理:指通过制定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的人员编制和财务收支额来安置和操纵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管理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对加入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流失劳动才能或失业时赋予必要的特质扶助的制度。社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 1、分析我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增长偏高的理由,斟酌操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有效措施? 理由:经济总体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

12、率以及管理本身的使用效率。 措施: A、对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指标十足规模或其占财政支出的规模比重规定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病 由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审计部门对其实行严格的审计监视和立法监视 B、一般公共服务部门本身务必对行政管理费的供给范围,完善行政经费定额和考核手段,坚持支出程序,加强检查监视,使其不如法制化、模范化轨道。 2、试述政府务必介入和干预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 理由:卫生领域中的市场供给存在着广泛的缺陷,公允的收入调配,外部效应。 政府需要和能够对卫生医疗领域供给的服务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公共卫生服务。(2)根本医疗服务。 政府应当介入的主要方面:一是供给卫生医疗领域的

13、纯公共物品和片面准公共物品;二是校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缺陷;三是补助穷人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添置性支出之二 储蓄(广义):当年不用于消费的国民收入。 投资:是对储蓄的运用,是用来增加资产的资金支出。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进展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动力。 根基设施: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供给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举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进展的一般物质条件。是一国经济运行的根基部门,抉择着 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进展水平。 财政投融资:政府为实现特定领域内的社会经济职能,以信用方式,有偿营运片面财政资金和其他可利用资金的一种活动。 BOT

14、投资方式:即创办-经营-转让-投资方式,指政府将一些拟建根基设施工程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工程经营公司举行创办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确定时期内,由工程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常欢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工程产权收归政府。 1、简述财政投融资的根本特征。 (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它是在大力进展商业银行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概括地说,它主要是为具有供给“公共物品”特征的根基设施和根基产业部门融资。 (3)筹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特意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

15、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对比生动。 2、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有自身明显的特点 :目的、资金来源和投向 财政投资的特点是: (1)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是非政府投资的第一个特点;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本金角度来评价和安置自己的投资,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2)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供给资金,自身积累规模和社会筹资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受规模宏大的创办工程;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工程和长期工程。 (3)企业囿于一行一业,投资不成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