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必学法家管理思想的精髓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01794939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必学法家管理思想的精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领导必学法家管理思想的精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领导必学法家管理思想的精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领导必学法家管理思想的精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领导必学法家管理思想的精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领导必学法家管理思想的精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必学法家管理思想的精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领导必学法家管理思想的精髓 领导必学:法家管理思想的精华-文档- 领导必学:法家管理思想的精华 一个懂得领导艺术的领导者,务必掌管法家管理思想的精华:法(固定的法那么)、术(操纵的手段)、势(政治的权力)。管理者若能很好地把法、术、势相结合,领导的位置就不轻易被蒙蔽,而下级也不会由于没有制度的约束而作乱,才能轻轻松松做领导。假设你就职于政治、管理或商业竞争等领域,要想从传统中吸取轻松驾驭局面的聪慧,那么法家的领导艺术是你不二的选择,它可以使你表现卓越,所获不菲。 前段时间,广东卫视大型历史剧大秦帝国热播,急速卷起一阵古朴、挚烈的秦风,网上点播率不日即超过前期

2、都市热剧蜗居,大有“秦”流感传播之势。扫视一番这个迅猛如潮的社会,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秦”流感的到临,绝非偶然!大秦帝国生动呈现了一段浩浩荡荡的战国历史,秦朝“商鞅变法”时,秦乃羸弱之躯,体制松垮,内斗成风,儒道皆难真正修振民风、深彻强国,法学正是一股春风。法家,终究缔造了威震华夏的秦始皇朝,开创了国家统治管理的“集权体系”,而且历经二千多年世代变幻,从未更改。而法之偏极,也为秦朝埋下了祸患,以至秦之猝然覆灭。那么,我们的企业家如何吸取法家阅历,获得法家聪慧,并且活学活用到企业管理中呢? 谭小芳老师表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管理文化长久以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

3、远的影响。传统法家管理文化对现代管理具有指导作用。韩非子的“法”思想为我们供给企业制度创办之道;“术”思想,为我们供给了制度执行之道;“势”思想,对我们形成卓越的领导风格供给了借鉴。法家管理思想是我国古代众多管理思想里分外有代表性的一支。它是先秦的一个重要学派,其先驱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形成于战国时期,衰落于西汉,因其强调“法治”,故自西汉以后被称为“法家”。历经2500余年,法家的管理思想至今仍在影响着后世之人,并和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其他流派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交融。时至今日,对我们的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依旧产生着极其有益的的扶助。 西风东渐,提防人性和谐逐渐成为当代中国的管理潮流。

4、但物极必反,人性深处的冲突,却使强势领导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也给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在这种处境下,李悝、申不害、慎到、商鞅、韩非子等这些法家人物所留下的管理聪慧,却可以使我们轻松高效、游刃有余地了解人性。譬如说,商鞅,姓公孙,卫国贵族,好刑名之学,闻秦孝公求贤,离开魏惠王,筱供以他为左庶长,下令变法,商鞅在秦国震撼颇大,通过变法使得秦国日渐富强。商鞅的大量经典的故事历代被世人传颂,即使在于今天,他的大量言行对于我们的为人处世乃至管理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与指导意义。所以,出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今天就围围着法家管理聪慧的话题开展内容。 1 / 4 领导必学:法家管理思想的精华-文档- 近些年来,诸如

5、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请给我结果之类的书籍热销于市,各行业企业关于“强硬执行力”的培训方兴未艾,哈佛大学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及各家MBA等培训机构中,法家思想涌注如泉!这些现象的发生,大合当今社会急剧竞争之势,有如战国争雄年头的旌嚣,法家思想早已在社会行各届汇成股股暗流。严酷犀利、无情唯法,无须繁文缛节正合法学之行径,纵观古今中外数千年,唯有法家一派思想体系,以“社会与体制”为本体,集中表达“管理实效”四字! 近代史上一代豪杰曾国藩,一生进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年少以儒修学养性,厚积薄发;中期年青以法为大风,渐行叱诧之事,终积大功大德;后期不追俗愿,持盈保泰,信守道家。相反

6、地,我们可以看到许大量多平凡人们的影子,一生庸庸碌碌者多埋于事,疏于法;一生有所作为者,必然中行法道。法家思想,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以社会与体制为本体,以“管理与实效”为根本。这,对于任何企业管理或者个人管理,都是大有裨益的。 余世维先生说得好:“法家是根基,要先用法家把人的行为模范好,再用儒家来导正人性,再上面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儒家和道家思想适用于不同境界的管理,在起步进展阶段,管理不模范,用法家模范人的行为是根基,进展到确定阶段,人的思想觉悟提高到确定层次,可以用儒家的思想来导正人性,管理进展到高层次,人的素质和品德都很高,管理就达成了无为而治的境界。”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中国这个特殊

7、时期,市场刚开启大门,好多行业没有模范的管理体制,若企业之风也流泛无章,任由内耗,那么企业又离破产走近了一步! 谭小芳老师通过解读法家善与恶、思与行、法术势、矛与盾、冰与火、有私与无私、赏与罚、贤与愚等八个对立的方面,说明一个懂得领导艺术的领导者,务必掌管法家管理思想的精华:法(固定的法那么)、术(操纵的手段)、势(政治的权力)。管理者若能很好地把法、术、势相结合,领导的位置就不轻易被蒙蔽,而下级也不会由于没有制度的约束而作乱,才能轻轻松松做领导。假设你就职于政治、管理或商业竞争等领域,要想从传统中吸取轻松驾驭局面的聪慧,那么法家的领导艺术是你不二的选择,它可以使你表现卓越,所获不菲。概括来说

8、,谭小芳老师认为,法家聪慧对于我们今天企业管理者的启发有如下几点 1、执行力 或许当下的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它们可能真的不是缺“法治”的环境或者说根基,在我看来更多的是缺失所谓的“执行力”。所谓执行力,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谭老师建议我们的私营企业假设能做到像商秧执法一样“王子犯与庶民同罪”,公允、公开、公正的执法,或许企业的执行 2 / 4 领导必学:法家管理思想的精华-文档- 力自然就有了。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得要因地制宜,在不违背原那么的前提下讲究执行的艺术性、生动性,或许身为执行者才不至于落得像商秧一样“作法自毖”。 2、不要凭借人治 国人受儒家

9、思想的影响毫不夸诞地说已乎根深蒂固了。因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过分浮夸或者说过于凭借“人治”,抑或是英雄人物了。孰不知,人却是尘世间最不成靠的了。所谓的德才兼备只不过是一种梦想罢了。那种企图靠人的“忠诚”来维系企业管理的想法,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人变得越来越暴躁的今天确实是过去时了。而韩非子所看法的“法治”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建全一套成熟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再假以不折不扣的执行力,或许才是当下企业管理迫切需要反思与笃行的真理。 3、法治理念与完善的管理机制 韩非子作为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法家的始祖与集大成者,在管理学上给我们留下了名贵资产-企业的管理应当要建立成熟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

10、。首先,我很赞同易中天教授在解读诸子百家时对法家法治的解释与理解韩非子所看法的法治即规章制度。非但如此,法家诸子还倡导法治的“公允、公开、公正”的执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在商秧变法中有据可考,那就是秦孝公应用商秧变法过程中太子即后来的秦惠王犯例,商秧依法治了太子的老师的罪。在中国历史上秦国之所以能灭六国而统一中国,正是运用韩非子所看法的“法治”才获得告成。 “该流程方案需固化,5年内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动”(非原话)这是任正非在华为起初聘请接洽公司量身定做其营运流程与管理机制之初给华为中、高管理层的执行批示。谭小芳老师表示,在中国众多民营企业当中也唯有任正非对韩非子的“法治”理念理解的独到与执

11、行的雷厉风行。或许,这也正是华为企业能不断取告成并挤身国际知名企业行列阅历之一吧。 4、“治吏不治民”与“管理管理者” 基于为君主进言献策这一特定政治目的,韩非子所论述的管理对象是各级政府官员及君主的亲属、侍者,而不是普遍民众。他论述道:“摇木者一一摄其叶,那么劳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叶遍摇矣。临渊而摇木,鸟惊而高,鱼恐而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若一一摄万目而后得,那么是劳而难;引其纲,而鱼已囊矣。故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外储说右下)也即,摇树的人假设一一去掀动每一片树叶,那么即使累的筋疲力尽,也无法使树叶全部抖动;而假设左右摇

12、动树干,那么,树上全体的叶子都会一起晃动。同样道理,擅长张网捕鱼的人,只要拉住渔网的纲绳,鱼儿就能尽收 3 / 4 领导必学:法家管理思想的精华-文档- 网中;而假设一个个地拨弄网眼,不仅劳苦不堪,还将一无所获。在此,官吏就宛如民众的“本”和“纲”。 谭小芳老师表示,韩非的这一比喻不仅贴切、生动,而且寓意深刻确实,为数众多的民众恰似“叶”、“目”,作为最高统治者当然难以一一对其举行管理操纵。而假设抓住官吏这一管理民众的“本”、“纲”,就能够取得“撼木摄叶”、“纲举目张”的操纵成效。为此,韩非得出结论:“故明主治吏不治民。”他强调,只要最高统治者能够选准、用好各级官吏,就可以借助他们而管理操纵好

13、众多的平民百姓,形成臣下恪尽职守,百姓安分守己的局面。如此,君主便能安坐于朝廷之上,安闲自满于闲暇之中,即使清净无为,也能把国家治理好。 韩非子的这一管理对象界定对现代管理而言也是具有重要启示和参考价值的。20世纪,管理学家们称之为管理的世纪。世纪之初,经泰罗、法约尔等早期管理学家的努力,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萌芽、诞生,并进入到科学管理时代;霍桑测验之后,行为学派在管理学中大行其道,使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展现了革命性变革;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头之后,随着各种新的管理学理论不断提出,管理学进入了丛林时代。纵观20世纪管理学理论的进展,可谓蓬蓬勃勃、枝繁叶茂。 但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们却蓦然察觉,整个20世纪人类在管理学研究对象界定方面展现了重大缺失,即只看到了对工人和普遍民众的管理,而将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置于了管理的视野之外。于是不少学者提出,21世纪就是“管理管理者”的世纪。相比之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韩非子就已在实质上提出了管理管理者的思想,并就此提出了大量管理之术。这些思想、技巧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管理管理者”的世纪难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4 / 4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