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黄山头古往今来皆传奇 黄山头:古往今来皆传奇 平地起黄山一街连两省 华国锋命名睦邻街 江河数片白,黄山一点青广袤的江汉平原,江河纵横,湖泊棋布南端,一处青山郁郁葱葱,恰似镶嵌着的一颗明珠,为千里平川添加了几分神秀这便是荆州市公安县的黄山头 平原上为何有山?这源于一个美观传闻相传古时精卫填海,感动赶山王赶山王欲助精卫,此处土地神闻知后,决心为平原留下一座山,便去求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报告他,四更天时,赶山王赶山到此,只要学雄鸡三鸣,即可留住土地神如法行使,公然山中断不前赶山王怒火中烧,打了土地神一鞭天亮后,人们看到茫茫洞庭猛然耸峙一座高山,无不拍手称快后人为感恩土地神,至今仍在山顶的忠济寺中,供奉着这位脊骨被打断的菩萨 镇以山名山脚下,有两个乡镇,均取名黄山头镇,一是湖北公安县黄山头镇,一是湖南安乡县黄山头镇饶好玩味的是,两镇共享一条街道,两镇政府就分居街道两端这条街就是睦邻街 9月12日,记者踏上这条街,但见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好不喧嚷记者便沿街前行,欲探索两省分界所在可是,2000多米的街道,记者来回数趟,竟分不出哪里是湖北、哪里是湖南?在当地居民的指示下,记者才找到一条小巷。
这条巷子的北边是湖北,南边就是湖南”公然,浑然一体的水泥路面,留心一看,却有一道若隐若现的裂痕以前,这里是界沟,后来,界沟没了,就立了界牌,如今界牌也因年久失修倒了,难怪你找不到黄山头镇宣传委员高芳说 她介绍,这条街原本无名,因有界沟而获名“界沟”那么,为何叫睦邻街呢?这里还有一段佳话原来,上世纪70年头,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华国锋,到此视察荆江分洪工程来到界沟之处,华国锋建议,两省人民世代友好,叫界沟不妥,不如改为睦邻沟此后,界沟成了睦邻沟,这条街也有了自己的正式名称——睦邻街 谢麟治荆州泽被黄山头 “黄山八景”的美观传闻 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黄山头大小32峰,主峰海拔仅286米,却拥有忠济寺、谢公墓、南禅寺、云霄宫、犀牛望月、仙人掌、白龙井、连理枝等众多景点,并称“黄山八景”这 些景点,大多都由于一个人的传闻而著名黄山头镇原人大主席、61岁的王业银报告记者,“他就是北宋时期的荆州刺史谢麟相传,北宋时期,荆州一带常闹水灾谢麟到任后,决心根治水患一天,他来到黄山大顶,远眺滚滚江水,说:“不根治水患,我死了都要葬在这山顶上 在任20年后,谢麟客死荆州,夫人坚持按习俗将其送回福建老家安葬。
官船运载谢麟灵柩,沿虎渡河南下到了黄山头,晴好的天气猛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众人只好上岸躲避少顷,天气晴好官船拔锚欲走时,却察觉谢麟棺木不见了众人大惊,四处寻觅 眼看太阳西坠,一名樵夫走下山来,说他在山顶避雨时,曾见乌云中一个大物飞落黄山,直立山顶众人急上山鉴别,公然是谢公棺木看来,老爷葬在这里是天意啊有人乘机谏言,夫人只得应允于是,众人将谢麟葬在山顶,这就是谢公墓,至今仍祭祀不绝 9月13日,记者登上黄山头,正值谢公生日,但见诸多善男信女,虔诚地跪在墓前谢公墓前有一寺,本名普济寺宋徽宗二年,赐封谢麟为“忠济真人”,因谢公葬于黄山头,众人遂改此寺为忠济寺这里的一百多处景点,每个都有传闻王业银说正是这些动人传闻,让历代骚客流连忘返据了解,屈原、柳宗元、范成大、“三袁”等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古迹遍全镇长龙卧碧波 古镇今昔不同凡响 山脚下,遍布古迹 据王业银介绍,该镇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商、周、战国遗址,汉代至唐代的古墓群共有19处怅然的是,记者来到王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时,但见一片荒野,人迹寥落几年前,这里被圈起来,遏止开发,所以你只能看到荒草了随行的高芳说。
19处古迹,荒草萋萋,却诉说着黄山头作为荆楚古文化发源地之一的高傲 与辉煌历史遥相响应的是,横卧在虎渡河上的荆江分洪工程节制闸南闸这可是解放初期修建的全国最大的水利工程站在南闸边,原南闸管理所所长、76岁的邹艳高说当年,16万大军齐聚黄山,仅用了七十多天就完成了这有名世界的水利工程只是南闸建成后,仅在1954年用过一次 忙时干活闲来赋诗 诗词学会里的农人诗人 秉承远古遗风,黄山头的“泥腿子”诗人也声名远播,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现象作为公安县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诗词学会,黄山头诗词学会现有三十多名会员,其中不乏农人诗人 四十多岁的陈儒富是马鞍山村农人他自幼酷好文学,高中毕业后回家种田,对文学仍 是一片挚爱每到农闲,他总要呼朋唤友,吟诗作对 9月15日,刚好是诗词学会每季度一次的联谊会三十多人登临黄山头,共赏苍松翠竹,交流写诗心得咱们这个学会直属荆州市诗词学会,是这一带最早成立的诗词学会会长邹艳高说1995年,为编撰地方志《黄山春秋》,当地的一些学识分子邹艳高、罗荣安等7人,发起成立了“黄山春秋诗社”光阴似箭,13个年头过去了,诗社成了学会,规模也不断扩大邻近的石首、安乡等地,都有人前来入会。
邹老说,“我们坚持三个一,每名会员每月交一篇诗作,每月编一期诗刊,每季度开一次会至今,诗刊已出刊144期 胜景惹人醉池塘鱼儿肥 “边界明珠”期望腾飞 13日上午,黄山头镇镇口村,40岁的王志安站在自家鱼塘边,妻子全元香正忙着分装饲料这口塘有17亩水面,我们还有另外一口塘,共有二十多亩见记者走来,王志安开启了话匣子 他给记者算起了“家庭账”3年前,夫妻俩还种着几亩田,一年到头都在忙,也挣不到1.5万元现在,我们养鱼的抽水、增氧、投食都由机器操作,每年还能挣3万多元呢 王志安一家,是该镇众多养鱼专业户之一除了旅游和商贸,农业是我们的根基经济黄山头镇副书记王廷忠报告记者,“近年来,我们大力进展水产养殖,如今拥有养殖水面3万亩 据介绍,1991年,黄山头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黄山头镇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口子镇,2022年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我们筹划以进展旅游、商贸、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为中心,用10年左右时间,把黄山头建成为湘鄂边界的商贸旅游重镇说起未来进展蓝图,镇长刘敏满怀信仰地说 一条街道,向南跨一步是湖南,向北跨一步是湖北两省的镇政府分居街道两端,却共用一个名字——黄山头镇。
美观的传闻,秀丽的风景,让黄山头有名于江汉平原,也让这里弥漫了浓郁的人文色调 南闸 新中国建国初期,全国第一大水利工程,雄伟的荆江南闸横卧在奔腾不息的虎渡河上,1952年4月5日破土出工,当年6月25日告成竣工,仅用了75个日日夜夜这项上保武汉三镇,下保岳阳、长沙安好的巨大工程,由毛主席亲自批准,苏联专家设计,遵照毛主席关于“搞比不搞好,早搞比迟搞好,军队以打仗手段举行”的指示,抽调唐天际将军所属抗美 援朝部队官兵10万和工人4万、民工16万共计30万劳动大军,共完成钢筋混凝土3.25万立方米,砖块、垫块、碎石5.9万立方米南闸全长360米,共32孔,每孔净宽9米,闸高8.5米,闸底高程32米,闸顶高层43米,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空心垛墙,坝式岸墩,弧形钢板闸门,电力绞车启闭为纪念这一大巨大工程的告成竣工,在距南闸320米的黄山脚下,建有荆江分洪工程纪念公园,公园内建有蔚为宏伟的纪念塔,纪念塔上部刻有毛主席、周总理、李先念、邓子恢、宋庆龄、唐天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手书和撰文,塔身中部刻有912名英雄模范的名字,塔身下部刻有逼真传神的反映劳动场面的浮雕几十年来,这里始终成为了游客和中小学生切身体会爱国爱家、奉献敬业精神的必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