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考(四川卷)物理试卷及解析 2022年普遍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才能测试 第I卷 二、选择题(此题包括8小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14,以下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的是 A.两铅块能被压合在一起 B.钢绳不易被拉断 C.水不轻易被压缩 D.空气轻易被压缩 【答案】D 【解析】空气轻易压缩是由于分子间距大,而水不轻易压缩是由于分子间距小微弱压缩都使分子力表现为斥力ABC说明存在分子力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α粒子大角度散射说明α粒子很难进入原子内部 B.氢原子跃迁发出的光从空气射入水时可能发生全反射 C.裂变回响有质量亏损,质量数不守恒 D.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答案】D 【解析】α粒子散射测验现象说明大多数α粒子不发生偏转,说明穿过了原子,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说明无法穿过原子核,A错误。
光只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才可能发生全反射,空气和水对比水是光密介质,B错误裂变回响有质量亏损是由于核子的平均密度变化引起的,但核子的总数不变,即质量数守恒,C错误γ射线是频率很大、波长很短的电磁波,D正确 16.一列间谐横波沿直线由A向B传播,A、B相距0.45m,右图是A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当A处质点运动到波峰位置时,B处质点刚好到达平衡位置且向y轴正方向运动,这列波的波速可能是 A.4.5/s B . 3.0m/s C . 1.5m/s D .0.7m/s 【答案】A 【解析】由振动图象可得振动周期T=0.4s,波由A向B传播,A处质点运动到波峰位置时,B处质点刚好到达平衡位置且向y轴正方向运动,A、B间的距离l?n??波速v?14l?,那么波长??,44n?1A B ?T?4l4?0.459??当n=0时,v=4.5m/s;当n=1时, T(4n?1)0.4?(4n?1)8n?2v=0.9m/s;当n=2时,v=0.5m/s等,A正确 17.a是地球赤道上一栋建筑,b是在赤道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距地面9.6?10m的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某一时刻b、c刚好位于a的正上方(如图甲所示),经48h,a、b、c的大致位置是图乙中的(取地球半径R=6.4?10m,地球外观重力加速度g=10m/s,?=10) 626 【答案】B 【解析】b、c都是地球卫星,共同遵循地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供给向心力,c是地球同步卫星,c在a的 MmMm2?2(R?h)3正上方,对b有G?m()(R?h),G2?mg,联立可得:T?2??2?104s,22R(R?h)TgR经48h,b转过的圈数n? 18.用波长为2.0?10m的紫外线照射钨的外观,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4.7?10知,钨的极限频率是(普朗克常量h=6.63?101414?34?7?1948?3600?8.64,选项B正确。
2?104J由此可 8J·s),光速c=3.0?10m/s,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A.5.5?10Hz B .7.9?10Hz C . 9.8?10Hz D .1.2?10Hz 【答案】B 【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在恰好发生光电效应时最大出动能为0有h且c???,??W,?0?W,综合化简得?0??1415hc?EkmhEkm3?1084.7?10?19?????8?1014Hz,B正确 ?7?34?h2?106.63?10c19.图甲所示电路中,A1、A2、A3 为一致的电流表,C为电容器,电阻R1、R2、R3的阻值一致,线圈L的电阻不计在某段时间内梦想变压器原线圈内磁场的变化如图乙所示,那么在t2~t2时间内 A.电流表A1的示数比A2的小 B.电流表A2的示数比A1的小 C.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一致 D.电流表的示数都不为零 【答案】C 【解析】由B-t图象知在t1~t2时间内,原线圈中的磁场先负向减小后正向增大,那么副线圈中的磁通量是平匀变化的,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副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不变,再根据轮次定律可判断负向减小时正向增大时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一致,那么在t1~t2时间内副线圈中感应电流为恒定电流,说以A1、A2的示数一致,A3的示数为0,C正确。
20.如下图,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一绝缘斜面上,两一致的金属导体棒a、b垂直于导轨静止 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现用一平行于导轨的恒力F作用在a的中点,使其向上运动若b始终保持静止,那么它所受摩擦力可能 A.变为0 B . 先减小后不变 C . 等于F D.先增大再减小 【答案】AB 【解析】对a棒受到合力为Fa=F-Ff-mgsinθ-Blv说明a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0后匀速运动,所以a受安培力先增大后不变 假设F=Ff+2mgsinθ,那么安培力为mgsinθ,那么b受的摩擦力结果为0;F
光滑绝缘直杆沿电场方向水平放置并固定不动,杆上套有一带正电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滑块通过绝缘轻弹簧与固定点O相连,并以某一初速度从M点运动到N点,OM<ON若滑块在M、N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那么 A、滑块从M到N的过程中,速度可能一向增大 B、滑块从位置1到2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比从位置3到4的小 C、在M、N之间的范围内,可能存在滑块速度一致的两个位置 D、在M、N之间可能存在只由电场力确定滑块加速度大小的三个位置 【答案】AC 【解析】在N点假设电场力不小于弹簧弹力的分力,那么滑块一向加速,A正确在N点假设电场力小于弹簧弹力的分力,那么滑块先加速后减速,就可能有两个位置的速度一致,C正确1、2与3、4间的电势差相等,电场力做功相等,B错误由于M点和N点弹簧的长度不同但弹力相等,说明N点时弹簧是压缩的,在弹簧与水平杆垂直和弹簧恢复原长的两个位置滑块的加速度只由电场力抉择,D错误 第II卷 22.(17分) (1)①用多用电表探测图甲所示黑箱察觉:用直流电压挡测量,E、G两点间和F、G两点间均有电压,E、F两点间无电压;用欧姆测量,黑表笔(与电表内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E点,红表笔(表电表内部电源的负极相连)接F点,阻值秀小,但反接阻值很大。
那么,该黑箱内元件的接法可能是图乙中 ②在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中,一同学利用以下器材设计并完成了“探究导体阻值与长度的关系”的测验 电压表V○ 量程3V 内阻约为900? 电压表V○ 量程10V 内阻约为3K? 电压表A○ 量程60mA 内阻约为5? 电源E1 电动势1.5V 内阻约为0.2? 电源E2 电动势4.5V 内阻约为0.4?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粗细平匀的同种电阻丝,开关、导线和刻度尺 其主要测验步骤如下: A.选取图中器材,按示意图连接电路 B.用伏安法测定电阻丝的阻值R C.用刻度尺没出电阻丝的长度L D.依次减小电阻丝的长度,保持电路其他片面不变,重复步骤B、C E.处理数据,根据以下测量结果,找出电阻丝值与长度的关系 L(m) 0.9956 0.8049 0.5981 0.4021 0.1958 104.8 85.3 65.2 46.6 27.1 R(?) 为使测验尽可能切实,请你对上述步骤中画线处加以提升 (I) (II) 【答案】①B ②(Ⅰ)将电源E1改选E2(Ⅱ)判断电流表的内外接法,作出相应调整 【解析】①红表笔接F,电阻很小,此时二极管导通,电源电流从黑表笔流出通过二极管从红表笔流进,电流方向E到F,只有B正确。
②(Ⅰ)根据电动势的大小和电压表的量程不能选择10V,电路图选择V1当然正确为减小测 量误差要求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过半,故1.5V的电动势太小,电源E1理应选为E2 (Ⅱ)由于RV1RA?900?5约60多欧姆,第一组测量值为104.8Ω为大电阻用内接伏安法, 第五组测量值为27.1Ω,为小电阻用外接伏安法,这说明外接法先用试触法判断调整后再测量 (2)有4条用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打出的纸带A、B、C、D,其中一条是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测验时打出的为找出该纸带,某同学在每条纸带上取了点迹明显的、连续的4个点,用刻度尺测出相邻两个点间距离依次为S1、S2、S3请你根据以下S1、S2、S3的测量结果确定该纸带为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791m/s2) A.61.0mm 65.8mm 70.7mm B. 41.2mm 45.1mm 53.0mm C.49.6mm 53.5mm 57.3mm D. 60.5mm 61.0mm 60.6mm 【答案】C 【解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采用重锤的自由落体实现,所以相邻的0.02s时间内的位移增大量为 ?S?gT2?9.791?0.022m?3.9mm,答案C。
23.(16分) 质量为M的拖拉机拉着耙来耙地,由静止开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前进的距离为s耙地时,拖拉机受到的牵引力恒为F,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自重的k倍,把所受阻力恒定,连接杆质量不计且与水平面的夹角θ保持不变求: (1)拖拉机的加速度大小 (2)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 (3)时间t内拖拉机对耙做的功 【答案】(1) 2s12s[F?M(kg?)] (2) t2cos?t22s(3)[F?M(kg?2)]s t【解析】(1)拖拉机在时间t内匀加速前进s,根据位移公式 12at ① 22s 变形得 a?2 ② t s?(2)对拖拉机受到牵引力、支持力、重力、地面阻力和连杆拉力T,根据牛顿其次定律 Ma?F?kMg?Tcos? ③ 联立②③变形得 T?12s[F?M(kg?2)] ④ cos?t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连杆对耙的反作用力为 12s[F?M(kg?2)] ⑤ cos?t 拖拉机对耙做的功:W?T?scos? ⑥ 2s 联立④⑤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