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三理解性背诵

折***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01KB
约10页
文档ID:301752694
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三理解性背诵_第1页
1/10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三理解性背诵 必修一理解性背诵 《沁园春 长沙》 1、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到“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夸诞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2、 在《沁园春 长沙》中,词人回忆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革命斗志旺盛的句子是: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3、 在《沁园春 长沙》中,词人面对活力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表现出词人博大的胸怀 《烛之武退秦师》 1、 “东道主”一词最早见于《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文中的烛之武对秦穆公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 《烛之武退秦师》结果表明晋侯没有感情用事,而是表现出清楚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的句子是: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 《烛之武退秦师》中表现烛之武对郑伯的用人方针有看法,对自己过去所受到的排挤愤愤不平的句子 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荆轲刺秦王》 1、 由李贺《雁门太守行》中“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联想到《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诀别时大气 悲歌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 成语“怒目而视”和“怒发冲冠”都形容分外愤怒,《荆轲刺秦王》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3、 在《荆轲刺秦王》中,“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描写了前来为荆轲送行的人听到高渐离和荆轲大气悲歌后的回响 《鸿门宴》 1、《鸿门宴》中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在《鸿门宴》一文中,樊哙劝沛公加紧离开项王营地,不必计较细枝末节时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由司马迁《鸿门宴》中的“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演化而来 4、《鸿门宴》中运用夸诞手法描写樊哙怒火旺盛的句子是: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必修一理解性背诵 《沁园春 长沙》 1、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到“ , 用夸诞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2、 在《沁园春 长沙》中,词人回忆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革命斗志旺盛的句子 是: , ; , 3、 在《沁园春 长沙》中,词人面对活力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 ? 这一问表现出词人博大的胸怀。

《烛之武退秦师》 1、 “东道主”一词最早见于《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文中的烛之武对秦穆公说: “ , , , 2、 、《烛之武退秦师》结果表明晋侯没有感情用事,而是表现出清楚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的句子 是: , ; , ; , 3、 《烛之武退秦师》中表现烛之武对郑伯的用人方针有看法,对自己过去所受到的排挤愤愤不平的句子是: , ; , 《荆轲刺秦王》 1、 由李贺《雁门太守行》中“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联想到《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诀别时大气 悲歌的句子是: , ! 2、 成语“怒目而视”和“怒发冲冠”都形容分外愤怒,《荆轲刺秦王》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 是: , 3、 在《荆轲刺秦王》中,“ , 。

描写了前来为荆轲送行的人听到高渐离和荆轲慷 慨悲歌后的回响 《鸿门宴》 1、《鸿门宴》中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2、在《鸿门宴》一文中,樊哙劝沛公加紧离开项王营地,不必计较细枝末节时说:“ , 3、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由司马迁《鸿门宴》中的“ , , ?”演化而来 4、《鸿门宴》中运用夸诞手法描写樊哙怒火旺盛的句子是: , , 必修二理解性背诵 《氓》 1、《氓》多处运用了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借叶子由鲜嫩到枯黄的变化表现出女仆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2、《氓》中的“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表现出了女仆人公婚后的辛勤劳作 3、《氓》开头四句“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语气活泼俏皮,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和女子率真直爽的天性。

4、《氓》中的女仆人公连用两个慨叹句,语调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警告全体的女性:“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5、《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楚无边的句子是:淇那么有岸,隰那么有泮 6、《氓》中的“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与《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在休归途中预想到“我有亲父兄,性行烦躁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出于同样的心理状态 7、《氓》中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浓重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8、《氓》中“桑之未落,其黄而损”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冷漠 《采薇》 1、《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既写出柳枝随风摇曳之状,又表现了戍卒对家乡的依依难舍之情 2、《采薇》结尾“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直接抒发了戍卒痛定思痛后的无限凄怆 3、《采薇》中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苦和内心悲苦的一句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离骚》 1、《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两句,表现了屈原可怜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 2、《离骚》中表现屈原为了坚守自己崇高的美德而万死不辞的句子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为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句子是: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但清早进谏,晚上便遭贬黜的句子是: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5、屈原在《离骚》中借先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6、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品性的句子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7、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遇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志向,即使被肢解也不会变更的句 子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结尾“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笼罩,叶叶相交通”运用互文手法表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至死不渝 2、在《孔雀东南飞》结尾,表达完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后,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的句子是: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3、《孔雀东南飞》中的“举手长牢牢,二情同依依”简笔勾画出一幅挥手道别、依依不舍的感伤画面 4、《孔雀东南飞》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刘兰芝与焦仲卿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信念。

《涉江采芙蓉》 1、 在《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写出了仆人公孤独、忧愁、怅惘地立在穿透,徒劳地张望故土的情状 2、 《涉江采芙蓉》中仆人公自问自答,抒发自身怀远的哀伤的两句是: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 《涉江采芙蓉》中表达仆人公与爱人感情深厚却分隔两地,无限哀伤的句子是:同心而离居,哀伤以终老 《短歌行》 1、 在《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的句子,用女子对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渴慕贤才的句子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 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说明自己广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远大志向的句子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 《短歌行》中表现满怀忧愁的曹操借酒消愁的两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4、 《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与张正见《对酒》诗中的“当歌对玉酒”诗意一致 5、 《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达了曹操对贤才在离乱中无处投奔的惋惜之情 6、 《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明曹操与周公一样有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归园田居》(其一) 1、 对自由生活的敬仰是好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恬静、闲适的生活状态的句子是: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3、 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诗人摆脱官场生活、回归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 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表达了诗人身在宦海、心系田园的心情 《兰亭集序》 1、 我们在慨叹时光流泻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与之好像的慨叹是: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2、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 状态: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挤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美好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4、 我们热爱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的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 《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两句认为生与死、长寿与短命不能等同起来,这是对老庄虚无主义思想的有力批判 《赤壁赋》 1、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 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苏轼《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还有李白《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类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 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观点 5、 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生发出人生短暂的慨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6、 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演化而来 7、 苏轼《赤壁赋》中“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四句完备化用了《楚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