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署发展沿革

上传人:c** 文档编号:301735750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署发展沿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行署发展沿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行署发展沿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署发展沿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署发展沿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行署发展沿革 行政公署的进展沿革 行政公署,为行政督查机构名称,不属于一级政府,属省级政府的派出机关。民国时期的“行政督察区”之“行政督查专员公署”的简称,1949年后“行政督察区”改称“专区”,那么成为“专区行政专员公署”的简称;1970年头专区改称“地区”,成为“地区行政专员公署”的简称。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今睢县行政公署为清之洛学书院,然本明袁尚书可立故宅也。” 民国十六年(1927年),全国废道,各省普设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为行政督察区的行政管理机构。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行政督察专员”,简称“行署专员”。 1949年以后,改行政

2、督察区为“专区”,专区的行政机构称为“专区行政专员公署”(简称专区行署)。其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专区行署专员”,简称“行署专员”。 1970年改专区称“地区”,为现行中国行政区划中“地区”和“盟”的行政管理机构称谓。 抗日战役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设立的行政公署相当于省级的政权机关,如苏南、苏北、皖南、皖北等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撤销;1978年宪法规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所属各地区设立行政公署作为自己的派出机关。1982年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省、自治区人民政 1 府在必要时,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行政公署作为其派出机关。所以目前

3、行政公署是省级政府的派出机关。 行政公署(行署)是现时中国行政区划中“地区”和“盟”的行政管理机构。 “地区”的行政机构被称为“地区行政公署”(简称地区行署)。其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地区行署专员”,简称“行署专员”。 “盟”的行政机构被称为“盟行政专公署”(简称盟行署)。其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盟长”。 目前行政公署已不多,多数已改为省辖市。尚存的行政公署有贵州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大兴安岭行政公署、青海海东行政公署、贵州铜仁地区行政公署、新疆哈密地区行政公署、内蒙古兴安盟行政公署、内蒙古阿拉善盟行政公署、新疆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新疆和田地区行政公署、新疆阿克苏地区行政公署、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新疆喀什行政公署等。 地区行政公署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即行政级别在省级与县级之间。 行政公署是我国行政设置的一个形式。原来在中央人民政府下,有省级、地区级、县级和乡镇级人民政府。其中地区级的,往往称为行政公署,而不是称某某地区人民政府。其职能与地方人民政府一样,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行政公署已经越来越少了,都已经转为某某市了。 2 20个行政区的经济处境在全省全国的比重 加起来的比重 各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处境 3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