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01734949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区域可持续进展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区域环境与进展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进展 流域开发 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持续进展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概括考试内容要求 区域环境与进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综合治理与养护措施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进展的关系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创办的根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区域农业持续进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第

2、1学时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进展 【设计思路】 区域可持续进展是实现全球可持续进展的根基。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所处的进展阶段不同,走可持续进展之路所要研究的主题也就不同,但都以“该区域在哪里?区域优势或问题是什么?成因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扬长避短举行可持续进展?”为思路开展区域的可持续进展研究。本课涉及的是全球普遍关注的资源、环境与进展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时代性和综合性,能有效测验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试题多以区域图为载体,突出全球或国家高度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测验区域生态问题,资源开发利用,以非选择题为主,测验学识的跨度很大。复习时应加强中国和世界、初中和高

3、中、自然和人文等学识的联系。 本课复习时针对不同的区域案例,采取“掌管分析思路,提升答题才能”的方法,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或案例分析,指导学生运用“5W”的线索,找出区域的优势和问题,概括分析区域地理问题发生的理由,提出合理的区域综合开发治理方案,解决区域实际问题。同时学会归纳区域分析的根本方法,形成思维模型,训练答题模范,提高复习课堂的有效性。 【学识构建】 区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关系紧密。本课重点构建区域环境问题分析与可持续进展的关系,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进展的关联,形成明显的分析思路图。(图1) 【教学目标】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进展问题, 造成的危害

4、。 2.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理由。 3. 针对区域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 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 5. 分析区域在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6. 结合热点问题、热点地区,学会分析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进展的关系。 【课前打定】 课前检测:关于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断。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片面:复习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学情 诊断 学习 目标 表示 教师活动 使用多媒体表示学生关于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断,诊断学生对相关学识的掌管处境。 投影考试说明概括考

5、试内容要求,要求说出关键词。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复习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本回复的自我诊断片面,充课考点的认知根基及差分表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异表现;实时调整教学重点。 朗读考试内容要求; 急速说出考点关键词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复习中的有意留神。 其次片面:复习内容设计 学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学识体系。 教学 内容 建构地理学识体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利用图1将本节课根基学识做一回想,唤醒学生对这一片面内容的记忆;以达成查漏补缺、稳定学识的目的。 学生读图回想本节课主使用多媒体投影表示本要考点,构建学识网络,节课的主干学识(图1)。 列出在前期学习中存在

6、的主要疑问和困惑。 考点诠释1:区域环境与进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综合治理与养护措施 内容解析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可持续进展研究主题,在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湿地破坏)时,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了解该环境问题的分布和危害,针对问题的成因,寻求合理的治理措施。思路如图2所示: 探究活动1:阅读中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小组合作归纳分析该问题的思路。 教学 内容 区域环境与 进展 教师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分析思路。 使用多媒体投影表示一般思路(图2)。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阅读案例(表1)。 议论归纳分析区域生态环境

7、问题的思路。 设计意图 采用先演绎后归纳的方法,利用图4梳理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思路,利用图5完善思维建模; 教师举行思维拓展,表示完整的思维模型。(图3) 选取案例,运用、完善思维模型。 以达成查漏补缺、扶助识记、学会应用的目的。 案例:中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表1)( 生态问题或进展障碍 形成理由 生态脆弱,人地冲突尖锐;植被的破坏,不合理耕作、开矿;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气候干旱,多大风;地表多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樵采、放牧、农垦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流域广、支流多,区内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上中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中下游河道湖泊淤积严重等;围湖造田等 主要

8、防治措施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营林为主,以蓄定采;建立自然养护区,调整林业经济布局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建人工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养护生态,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加强牧场的根本创办;建立饲草料基地;创办“草库伦”等 建立湿地养护区,养护好现存的自然湿地; 退耕还湿; 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扩大自然养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整治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调整农业布局,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存放表土 合理用水;生物固沙、沙障固沙;调整农业布局;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操纵人口增长;养护植被 创办三峡工程、整治河道,尤其是

9、荆江河段,创办中上游防护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 水土流失严重,恢黄土高原 复相当困难;自然苦难频发 荒漠化的防治(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地荒漠化,沙尘天气多,阻力经济进展,影响人们生活 洪涝苦难严重;长江流域 水能开发程度低;航运优越未充分发挥 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破坏 草原退化 主要分布区域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内陆湖泊(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围海造田大量引水浇灌) 林区、草原、近海海疆 生物多样性 锐 减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云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立体开发;进展沼气,贵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小水电等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10、多种经营,华北东北平原 优势资源开发;合理浇灌 概括的分析思路如图3: 思维拓展: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养护 一、解答生态环境问题要留神的几个问题: (1)生态问题均具有确定的区域特征,如土地荒漠化,西北主要为沙漠化,东南主要为红漠化,西南为石漠化,它们的成因和影响及治理措施均有确定的差异。 (2)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会影响其他区域,分析理由和影响时均要考虑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如长江中游洪水问题的成因有考虑上游的水土流失。 (3)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关联性,生态问题与环境污染也具有关联性,如水土流失和湖泊萎缩,森林草场的退化与生物多样性;淡水资源、耕地、湿地的裁减均跟环境污染有关。 (4)重视生态问题

11、产生的一般过程。 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总体理由和防治措施 理由:意识不强(重开发轻养护、重创办轻维护、粗放式掠夺式开放);投入缺乏(对生态环境养护和创办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缺乏);管理不力(监管薄弱,执法不严、公众参与欠缺) 措施:退(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改(调整经济布局、调整土地利用布局等);建(自然养护区、生态公园等);法(环境污染防治法、禁渔期制度等) 典型例题1(2022年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学识,回复以下问题。 图4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酷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

12、天鹅自然养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边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展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养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养护区生态环境养护提出建议。 答案:(1)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2)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自然植被,走可持续进展之路;加强对自然养护区的管理,养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导,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思路点拨:此题以巴

13、音布鲁克湿地为背景测验湿地的成因、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养护措施。第(1)题,要立足“巴音布鲁克”这一特定区域,从地形、水文和气候角度探讨湿地的形成理由。第(2)题,从工程、管理、生物等方面回复湿地养护的有效措施。 考点诠释2: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进展 内容解析 区域进展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实施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进展的方向;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进展。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进展的关系,思路是首先分析区域的地理背景,进展的优势

14、区位条件,然后举行针对性的开发,接着对开发中产生的问题举行综合治理。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根基也不同,因而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向也不一致。 工程 考虑因素 德国鲁尔区 山西能源基地 开发条件 生产布局 区域资源状况、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市场和交通条达,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件 产区近,水资源丰富 主导产业、工业部门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水源缺乏;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广阔 煤炭是其主导产业,正在逐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是:煤炭、向多元化进展,形成三条产业钢铁、机械、电力、化学 链 煤炭开采本金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

15、题明显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布局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存在问题 市场竞争、经济效益、运输压力、环境问题 生产布局单一,煤炭运力缺乏,环境问题突出 综合利用,提高综合整附加值,做到开治措施 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 扩大煤炭开采量,进展交通提高外运才能,加强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 典型例题2(2022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复以下问题。(13分) 材料一 2022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占全国产量的23.9%。钢铁产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其中,唐山和张家口分别占全省产量近50%和4%。 材料二 图5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 (1)河北省成为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条件是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