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善用故事增效果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301734948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中善用故事增效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教学中善用故事增效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教学中善用故事增效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教学中善用故事增效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中善用故事增效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中善用故事增效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中历史教学中善用“故事”增效果 摘要:面对诸多故事教学的不如意情形,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本人探索出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故事”的三种有效形式:教师讲故事,学生准备故事,用故事进行思维训练。关键词:历史故事兴趣思维训练美国德育学家里可纳曾说:“故事曾经是世界上许多大教育家最喜欢用的教育手段。”历史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内容丰富,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历史故事一定要恰当,不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滥用故事,就容易喧宾夺主。有的教师好讲故事,但一

2、讲就偏离主题;有的教师停留在单纯地讲故事的趣味性层面,不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以下三种有效的形式:一、教师以自己讲故事的形式激趣导课,组织课堂教学。易中天讲授历史的方式,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这对历史教师有一定的启迪。例如,讲“张骞通西域”时,说秦始皇很可怜,堂堂一个封建帝王,没吃过葡萄。学生一听,不可能啊,葡萄多普通,我们都吃过。我紧接着解释其中的缘由:葡萄是西域物种,秦朝时西域没通,中原没有葡萄,所以秦始皇没能吃上葡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西域交通畅通后中原和西域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说明了张

3、骞通西域所带来的积极意义。讲“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吃了些什么菜?喝了些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地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时的详细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那么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呢?他们听谁的指挥呢?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材料的运用和问题的设置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导入了正题。历史故事的主题设计是关键。关于历史故事主题设计的要求,台湾历史教育学家张元先生认为,历史故事不仅应当有趣,而且要有深度,把历史故事作为认识历

4、史的例证,讲出有“深度趣味”的历史故事。无独有偶,时宗本先生也认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把握历史故事的深刻主题。例如,时老师在讲文艺复兴一课时,从“人文主义”的故事主题出发,讲了神曲、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一连串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详实或简略,但都是紧扣“人”这一故事主题的。前贤们有关历史故事主题设计的精辟论述是我们搞好历史故事教学的重要参考。二、布置学生搜集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任务,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

5、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如果善用这些资源中蕴含的历史故事,如名人传记、历史事件,定能提高教学质量。当学习抗日战争时,我发动学生分成6个小组,走访上了岁数的老人,请他们讲述本地的抗日故事,学生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这样一来,老师成了设计者,学生是“表演者”。由学生做主角、做表演者,负责的学生受到了训练,其他观看和聆听的学生也受到了感染、教育。也可以举行讲故事比赛,我要求学生选择感染力强的故事,公布评比标准:故事要完整准确,史实清楚;语言表达要生动流畅;感情表达要真实;连接词要适当,举止要大方。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讲中国历史故事或其他学生们感兴趣的故事,学

6、生们不但在准备中提高了搜集资料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拓宽和深化了课本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提高了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和评价事物的能力。三、以穿插的故事为情境,既能寓教于乐,又能进行探究性思维训练。故事的讲解与分析,不单纯是为了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对历史问题、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思考,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形成新的历史观点,对历史学科有较全面的认识和定位,通过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开拓他们的视野,掌握唯物史观。如在讲授“郑和下西洋”时,说到明朝的这一航海壮举的目的就在于炫耀大明国威,寻找失踪的惠帝和为统治者在异域寻奇珍异宝。当然,下西洋对密切

7、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外贸关系及文化交流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明朝与东南亚各国交流的黄金时期。但是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耗费之贵,必将是中国的巨额财富外流,这样的结果给明王室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呢?大家众说纷纭,发言积极。这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总之,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把故事恰如其分地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不同阶段,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学科、历史课堂的魅力,真正地喜欢上历史。当然,故事不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唯一方法,也不应该为了迎合学生而一味讲故事、将历史课上成讲故事的课,弄得主次不分,结果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