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教案(多篇)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01734873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中对教案(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隆中对教案(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隆中对教案(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隆中对教案(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隆中对教案(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隆中对教案(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中对教案(多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隆中对教案(多篇) 第一篇:隆中对 隆中对 课时安置 2课时 教学目标 学识目标 1借助文言文学识积累和相关解释疏通文章词句。 2概括分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形势推断和战略方针。 才能目标 1学习文章突出重点裁剪材料的笔法。 2领会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诸葛亮的才能与人格魅力,培养博学善思、胸怀天下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和概括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和提出的策略与方针。 突破方法:隆中对策是阅读分析的重点,涉及人名、地名和历史学识颇多,学生读通、读懂有确定难度,可利用手绘地图弄清地理方位和地方领主

2、的形式化难为易,饶有兴趣地开展学习,总结隆中对策可引导学生利用原文词句提取概括,培养其提炼概括的语文才能。难点 领会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和叙事的精妙之处。 突破方法:本文塑造诸葛亮的形象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可运用探索“亮点”的方式让学生抓获一切表现人物的字句和细节,通过分析归纳解读写法。 教学方法 1对比分析法:将本课写人叙事的方法与其他史传比较阅读分析其写作特色。2对话教学法:开设师生讲坛,教师主导,提出话题,采用对话形式举行深入分析。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话说诸葛,导入新课 设计(一) 播放视频易中天品三国之十七隆中对策中一段,引出课题。 易中天教授品三国时说道:“千古奇

3、文隆中对,为当时穷途末路的刘备点燃了梦想之灯,同时,也为诸葛亮自己找到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遇。”到底这对君臣是如何结缘,诸葛亮又是如何点燃了刘备的梦想之灯,让我们一起亲近接触隆中对,完成属于自己的历史之旅。 设计(二) (多媒体出示诗歌,学生读诗猜谜)“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这首诗涉及了哪两个历史人物和典故?(谜底: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如鱼得水) 这是怎样的一种君臣情缘,诸葛亮又何以得刘备赏识重用,我们不妨走进千古名文隆中对一探到底。(多媒体出示陈寿与三国志及历史背景简介,指明学生朗读) 二、诵读经典,打通障碍 1听读课文录音,标画生字词和长句朗读

4、节奏, 2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质疑辨析,疏通词句 1借助解释出声地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不能顺畅翻译和理解的地方做出标记。 出声的翻译对学生而言特别实用和有效,即可以集中精力,同时便于判断语言是否顺畅,翻译是否切实全面。 2提出疑难字句,师生共同解决。 (1)“将军岂愿见之乎?”“将军岂有意乎?”“岂”:可,委婉而期望的语气。 (2)凡三往,乃见。根据史料的不同,“三”有两种解释:一为三次;一为虚指,屡屡。 四 、抓住“一”点,品文谈思 效仿易中天先生品说三国的形式,我们今天也开一个师生讲坛,抓住“一”点,品文谈思,针对话题,结合文章,一起来品读千古名文隆中对。 (一) 一位智者国

5、士无双(多媒体出示话题一)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最受世人赞誉,也最具传奇色调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几乎是中国人梦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备偶像。在陈寿笔下,他有着哪些“亮”点?你是怎样察觉的? 学生回复可能涉及的文句: (1)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伸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淡泊名利,忧国忧民,自命非凡。 (2)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才能志向深受友人认可。 (3)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才能超群,堪称卧龙,一朝飞天,成就非凡。 (4) 此人可就见,不成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高洁傲岸,不趋炎附势。 (5)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天赋奇

6、才,不成多得,为刘备所认可赏识。 (6) 诸葛亮的回复洞晓时局,运筹帷幄,目光长远。 (7)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才能深受赏识,为人所嫉妒。 史传文学写人一般不直接评价,一是通过人物言行来表达人物性格和志趣,再者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和回响来表现主要人物,根据你们找到的亮点来看这样写有何处好?议论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笔法多样笔力集中,四处为塑造中心人物服务。经由其他人物的评价和回响表达仆人公更加客观而全面。 五、布置作业 1课下阅读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 2利用网络或图书,搜集整理诸葛亮有关事迹和后人吟咏凭吊

7、他的诗词、对联。 第2课时 一、抓住“一”点,品文谈思 (二)一段佳话三顾茅庐(多媒体出示话题二) 1关于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机遇,史书和小说也都各有不同的记述,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是刘备亲往寻访诸葛亮,也就是三顾茅庐,而魏略和九州春秋那么说是诸葛亮主动去找刘备毛遂自荐。除去对史实的考证,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你更赞同哪种写法? 学生可能展现的回复: (1)赞同刘备三顾茅庐,既能表达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风范,可以更好地解释为 何他后来如此信任和重用诸葛亮,同时也为刘备与诸葛亮之间深厚的君臣之情作了铺垫,符合人们对诸葛亮智者和忠臣的双重熟悉。 (2)赞同诸葛亮毛遂自荐,他用卓然超群的聪慧与远见压服了

8、刘备。更符合一般意义上的君臣机遇,也能够表达其兼济天下的大志。 2可以这样说,三顾茅庐的佳话无论真伪其实早已深入人心。可是,同样是三顾茅庐,读了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比较本文“凡三往,乃见”的简短记述,为什么小说和史传的叙事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样创作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可能展现的回复: (1)三国演义是小说,的目的是要抓住读者,因此会在情节设置上大做文章,三顾茅庐深入人心,是一个亮点,所以不惜笔墨,设置悬念和误会,来表达刘备的思贤若渴和诸葛亮作为隐士的高深神秘。 (2)三国志作为史传文学,一要崇敬史实,不能对情节浮夸渲染。二者惜墨如金,此文重在突出诸葛亮政治才能,因此简写三顾而详析对策,意在用诸

9、葛亮的远见卓识打动读者。 (三)一席策论运筹帷幄(多媒体出示话题三) 既然陈寿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实在精彩,那我们不妨将视线投注到这一席策论,看诸葛亮是如何运筹帷幄,三分天下的。 1从诸葛亮所作的分析来看刘备有哪些可乘之机和优势? (1)荆州:“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德明君。” (3)“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2看来诸葛亮是为刘备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让刘备看到了前方的梦想。那么,他又抛出了怎样的想象去点燃他的梦想之灯,使他坚信“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呢? (1)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2)西和诸

10、戎,南扶夷越 (3)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4)天下有变,那么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四)一对君臣如鱼得水(多媒体出示话题四) 三顾茅庐,礼贤下士,一席策论一、运筹帷幄,最终让刘备与诸葛亮结下君臣情缘。对于关、张二人的不悦,刘备解释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是啊,当曹操痛失谋士郭嘉之时,刘备喜得诸葛亮,自然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而诸葛亮走出茅庐,辅佐明主,也算大志德伸,踌躇满志。根据你对三国历史和诸葛亮的了解,讲讲诸葛亮效力蜀汉的事迹。 二、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经由隆中对这篇千古名文,我们要聚焦一代名士诸葛亮,重温三顾茅

11、庐的君臣佳话,凝听卧龙先生的一席策论,近距离地感受了这位优良人物的风采。请同学们课下借助工具书阅读三国志诸葛亮传,写一篇题为“我看诸葛亮”的史评短文。 板书设计 千古名文隆中对 一位智者国士无双 一段佳话三顾茅庐 一席策论运筹帷幄 一对君臣如鱼得水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的亮点集中表达在一处师生讲坛。 隆重对虽是自读课文,可是分量重,价值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难度也高。因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带好路,指准方向特别关键。讲坛的形式可以谈得有条理,谈得有深度,谈得有文化气息,有历史感。话题设置讲究系统性,四个“一”扣合千古名文隆中对来谈,关注了文章涉及的多个要点,同时也兼顾了学识的拓展。话题之

12、间有自然的推进和过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探究过程,设计对比合理。对话式的教学方式虽然是教师主导,可是对比阅读、手绘地图探索出路以及陈述诸葛亮事迹等处也较好地做到了激趣学习,使学生能够谈出自己对本文的理解,投身其中探索答案。 其次篇:隆中对比较阅读 隆中对专题训练 一、课内阅读训练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羽、飞乃止。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以弱为强者贤能为之用b、曹操比于袁绍信义著于四海 c、此用武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那么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此诚不成与争锋争锋: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13、资: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 总揽英雄揽: 3、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4、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此诚不成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国险而民附益州险塞 c、利尽南海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将军岂有意乎将军岂愿见之乎 5、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切实的一项为哪一项()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成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成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6、

14、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明显。先论“不成争”与“不成图”,次论“可争”与“可图”,结果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仆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陪衬相得益彰,人物形象充实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7、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以下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曹操:孙权: 荆州、益州:诸戎、夷越: 8、“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9、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因屏人曰屏(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4)愿诸君勿复言愿 10、 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为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