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301734522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和达标检测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一、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数学课堂分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分层教学目标,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分清学生层次(如a层为优等生、b

2、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做到心中有人,从而因材施教。要以立足全体,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以数学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精心设计教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研究丰收因素,合理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简单综合应用,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c层学生达到;b层学生达到;a层学生达到。二、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分层教学的每一堂课,要利用知识迁移规律,恰到好处地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与其密切联系的新知识,这是课堂

3、教学的第一环节。因此,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精神、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悬念,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当新知识引出后,应及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做适当说明或解释,以引起学生注意。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尽量使c层学生不作陪客,使每个学生都有所遵循,明确主攻方向,对号入座,把主要精力放在适合自己层次的那部分知识的学习上。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内容的设计都要兼顾各层次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三、课前预习的层次性由于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习目的性、自觉

4、性不断提高,教师应不断学习掌握大纲、新课标和考试说明的精神,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向学生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果。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c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尝试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的学生,或作个记号带着问题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仿效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受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来解决问题;a层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主动推导定理、公式,先行独立解答例题和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这样,使课前预习各尽所能,量力而行。四、课堂提问的层次性课堂

5、提问既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问要筛选不同的内容,做到分层次提问。对c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回答的对或错,都应鼓励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对a层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对他们故意施加压力,训练其能力。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即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角色意识,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达到个体的发展,整体的优化。五、课堂练习的层次性课堂练

6、习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课堂练习时,教师要精选内容,设置分层练习题,考虑分层指导时间。题目应具有弹性、可攀性,跳一跳够得着。通过课堂练习使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思有所进,同步发展。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c层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对b层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让其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a

7、层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其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的层次性,是分层次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六、布置作业的层次性课后布置作业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选择作业题时,要适当扩大习题跨度。分层次布置的作业,可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几种,必做题和选做题结合。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只要求a层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布置课后作业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c层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a层学生吃不饱,挫伤积极性。为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的放矢地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

8、受能力相适应。如,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并用;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在批改作业时,对b、c两层学生的作业要特别仔细些,有时进行面批。对a层学生可同他们探讨较深奥的问题,或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习题集,帮助他们钻牛角尖。七、课外辅导的层次性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仅靠课堂分层次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做好提优辅差促中工作。即给没有过关的c层学生补课,给a层学生开设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c层学生吃得了,奋发向上,b层吃得好,不甘示弱,a层学生吃得饱,充分发展,从而形

9、成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对差生的辅导,还要防止把着眼点只放在知识缺陷的补习上,还要注意情感投入,多一份关爱,多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对症下药,使他们真正感到我不笨,我能行。八、达标检测的层次性达标检测对于师生双方都起着反馈信息的作用。教完每一单元后,均须安排一次达标检测,检测不宜过频,时机要掌握好。检测题以课本习题为主,检测内容注重考查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检测题。一是采用同一试题统一要求,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及时分层反馈、矫正,对不达标者允许再一次机会重考;二是采用同一试题不同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三是同卷不同题。即对部分题直接注明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可采用附加题形式)。总之,检测的内容、深度与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应相一致,以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落到实处。教师对检测情况要及时反馈,并注意信息反馈的层次性。除了由教师讲评分析答题情况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试卷,找出错误,反思错因,及时加以纠正。同时,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等多方面能力,避免为达标检测而检测。当然,寄希望于某一种教学模式能神奇的改变现状,这是一种奢望,毕竟事物的内在规律是不能违背的,我们只能在教育规律的指导下,去探索,去发现,使得分层教学这棵幼苗结出希望的果实,老师们越教越轻松,学生越学越轻松。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