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黑棘皮症病因、机制、治疗

上传人:柚*** 文档编号:301731789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普-黑棘皮症病因、机制、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普-黑棘皮症病因、机制、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普-黑棘皮症病因、机制、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普-黑棘皮症病因、机制、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普-黑棘皮症病因、机制、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普-黑棘皮症病因、机制、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黑棘皮症病因、机制、治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棘皮症目录黑棘皮症1诊断要点2发病原因3发病机制3检查4治疗方案4治疗4预后4饮食治疗5棘是一个汉字,读音为j,“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黑色棘皮症简称黑棘皮症,是以皮肤角化过度、色素沉着及乳头瘤样增生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皮肤病。发病可能与遗传、内分泌、药物、及肿瘤等因素有关。黑色棘皮症简称黑棘皮症,主要损害为患处皮肤灰褐色或黑色,增厚、粗糙呈疣状和小乳头状,触之似天鹅绒状。口腔黏膜变化主要表现为舌面天鹅绒状外衣式损害,但乳头瘤样赘生物也可发生,也可发生在口唇和腭。 良性黑棘皮病。由于黑棘皮瘤作为遗传性综合征的一部分,临

2、床表现是短暂的。肢端和黏膜很少受累,假性黑皮病的症状可随体重减轻而消退。恶性黑棘皮病的临床特征,一般较显著,四肢和口腔黏膜常受累。诊断要点1.皮损好发于颈部、腋部、外生殖器、腹股沟、肛周、脐窝、乳晕及面部等处。2.主要损害为患处皮肤灰褐色或黑色,增厚、粗糙呈疣状和小乳头状,触之似天鹅绒状。临床因病因不同病情各异。3.恶性型 中老年发病,皮损严重,色深,广泛,有掌跖角化,消瘦,常伴内脏恶性肿瘤。4.良性型 (1)真性良性黑棘皮病 与遗传有关,幼年发病,皮损轻而限局,青春期后可缓解;(2)假性黑棘皮病多伴肥胖,皮损限于皱褶处,体重恢复正常后皮损可消退。另外,某些综合征,及服用菸酸、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3、药物亦可发生此病,但皮损较轻,停药后可消退。5.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亢进,乳头瘤样增生,基层色素增加。发病特征各型黑棘皮病的外观是一致的,其严重程度有差别,呈对称性,皮肤受累区域依次是腋窝、颈部的屈侧和餐巾区,外阴、大腿内侧、面部、肘窝、腘窝、肚脐、手背、乳晕、足、眼睑和鼻前庭。主要的症状系疣状、乳头样增生,角化过度和色素加深。最初的变化表现为污黄色、灰色或棕黄色,随后黑素加深,与周围皮肤界限不甚清楚。皮肤皱纹和皱褶处发生天鹅绒状乳头瘤样疣状皮损,污灰到黑色增生常致鸡冠样皮嵴,呈不同程度的角化过度。最终可发生疣状赘生物。受累区域既可局限也可广泛,如整个腋窝。最严重的乳头瘤样角化过度增生见于皮损中

4、央,趋于边缘皮损减轻,被黑素加深区包围。浸渍发生在指间区域,反过来又刺激增殖形成,在恶性型,掌跖特别容易受累。整个皮肤明显的干燥和粗糙。口腔黏膜变化主要表现为舌面天鹅绒状外衣式损害,但乳头瘤样赘生物也可发生,也可发生在口唇和腭。当皮损发生浸渍时,黑棘皮病患者可产生一些主观症状和瘙痒,瘙痒多见于恶性黑棘皮病,有时非常严重。根据皮肤皱褶部位色素增加,伴疣状增殖,组织病理显示乳头瘤样增生,应考虑诊断本病。重要的是区分良恶性。恶性黑棘皮肤病通常在成年发病,损害严重,四肢与黏膜常受累,色素沉着显著,皮损逐日严重,且伴瘙痒。发病原因良性黑棘皮病作为遗传综合征的一种。呈不规则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内脏疾病无

5、关,良性黑棘皮病和获得内分泌疾病:除外遗传形式,良性黑棘皮病可伴随垂体、肾上腺和卵巢肿瘤发生,发病常在青少年时期。肥胖不一定存在。恶性黑棘皮病:本病几乎均与内脏肿瘤相关。约60%病人皮肤症状与内脏恶性程度同步进展,约20%病人皮肤症状先于恶性肿瘤数年,约20%病人恶性肿瘤是原发的,皮肤症是继发的。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良性黑棘皮病,呈不规则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内脏疾病无关,恶性黑棘皮病,约60%病人皮肤症状与内脏恶性程度同步进展,约20%病人皮肤症状先于恶性肿瘤数年,约20%病人恶性肿瘤是原发的,皮肤症是继发的。检查组织病理:各型黑棘皮病组织病理改变相同,表皮呈中等程度角化过度及乳头瘤

6、样增生,基底细胞层色素增多是其典型特征。组织图像似扁平的脂溢性角化症和表皮痣。治疗方案治疗系统治疗,维生素A 5万U,3次/d,数周或数月。在恶性黑棘皮病,去除腺癌通常皮肤症状消退。肿瘤复发,皮肤症状也常复发。局部外用中等浓度角质溶解剂如10%硫黄煤焦油软膏,对继发性细菌或真菌感染可以适当的治疗。预后多种类型,预后各不相同。良性黑棘皮病临床症状轻微,青春期后病情平稳,甚至趋于消退。由于黑棘皮瘤作为遗传性综合征的一部分,临床表现是短暂的。肢端和黏膜很少受累,假性黑皮病的症状可随体重减轻而消退。恶性黑棘皮病的临床特征,一般较显著,四肢和口腔黏膜常受累。色素加深明显,瘙痒严重。在肿瘤去除以前,疾病可

7、持续进展。一般来讲,肿瘤恶性程度较高,经常短期内致人死亡。饮食治疗低热卡、低脂、较高碳水化合物及纤维素饮食有助于增进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高胰岛素血症。肥胖者控制饮食后,体重减轻,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有所提高。 2 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增加能量消耗,防止体重增加,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增强胰岛素的效应。黑棘皮症 - 临床特点a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以后发病者约50%合并肿瘤,b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内分泌、药物、肿瘤等因素有关,c 多发生于皮肤皱褶部位,如颈、腋窝、腹股沟、乳头下脐窝等处,d灰棕色或黑色色素沉着,表面干燥、粗糙,逐渐增厚成细小乳头,如绒毛状,亦可进展成疣状或疣状赘生物,天鹅绒状改变为其特征皮损,e 可累及粘膜,常有甲板损害,f 可分为恶性型、真性良性型、假性型、综合征型及药物型等五种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