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301731004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它决定语文教学的质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与听说写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中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阅读;能力:G623.8:A:ISSN1001-2982(2019)06-025-01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阅读训练,夯实了自己的基础。但这种阅读教学法也发现其不足之处,因为它是根据题型来死学死背,导

2、致学生根本不能从整体上掌握文章的内容,更不用谈让他们拥有真正阅读的本领。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困难时排除干扰,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宝贵的精神财富,终身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一读一边想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和勤于阅读的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养成良

3、好的阅读习惯,就会主动去读书并有所收获。在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场面时,就让学生亲身先在报刊上收集有关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课上才得生动形象,学生才会印象深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以后学课文就会主动查找资料,阅读相关材料,这也将为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二、明确阅读要求,教给课前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首先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即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4、,自己解决简单的问题;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其次、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提出针对性的预习要求。如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内预习,运用标记法边读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和疑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点,我就引导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讨论,自己解疑,这样学生就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从而也激发了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三、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大胆质疑的能力有了兴趣,学生就愿意身临其境,就有阅读的冲动,而往往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老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就应起着引路

5、、点拨的作用,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问题;学生认为课文内容理解差不多,没什么可想起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当学生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就的了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读书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常常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欲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如让同学向大家介绍自

6、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有时让学生朗颂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我想,到那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海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自然而然、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教师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惑?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阅读,去思考,想办法来解决,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解惑的能力。四、平常注重阅读积累,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阅

7、读积累是非常有必要的。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在加强学生阅读积累时应注意把握好几个方面:首先是要引导学生会读书,读“好”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给学生选择实用的书来阅读,不能过高读一些难读的书。其次是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养成将书中精彩的段落、词句摘抄下来的好习惯,让学生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文章,背诵一些好的诗词、童话、歌谣等,同时一本书读完要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将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读书后的所感所想一并记录下来。再次是主动进行读书交流。在班级上、家里要求学生们踊跃把自己的读书收获、读书体会互相交流,同时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已读过的认为是优秀的书籍,从而营造一个

8、良好的读书氛围。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构建意义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与经验在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习语文应重视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感悟。感悟层面的诵读,是要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自我感受与体验。在这一层面上训练学生诵读课文,应坚持贯彻以情境重陶、开发思维的原则,给予阅读教学中开发思维的特定内容与形式,也就是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生动的画、绘声绘色、情感与态度、故事情节、喜怒哀乐的场面等,让学生入情入境,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活跃,提升其感悟能力,理解其语言,进入其境界,体会其感情。然后再通过学生的读,来检验他们对课文是否有感悟了。诵读与感悟是相辅相成的

9、,感悟会之于心,诵出之于口,心口相应,相得益彰。最后要讲究熟与略小学生处于启蒙阶段,其识辨能力较差,不懂得哪些作品应熟读、哪些作品应略读,老师应给予以正确的引导。对于一些文学经典,特别文化的精髓则要求熟读甚至是背诵,读一篇经典文章,不是读一两遍,而是要多读几遍,甚至好多遍,这样才会从阅读中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先读后教的教学模式进行,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阅读中找到快乐,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得多方面下功夫,多找方法,才能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好的教法,寻适合学生的教法,学生才真正会阅读,阅读能力才会真正提高。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