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统计实务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00758085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资料-统计实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学习资料-统计实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学习资料-统计实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学习资料-统计实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学习资料-统计实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资料-统计实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资料-统计实务课件(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实务 什么是统计实务? 统计实务,通俗地讲就是统计实际工作内容。包括统计设计(制定制度方法和工作计划)、统计调查(搜集原始统计资料)、统计整理(汇总计算)和统计分析与信息发布四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而对于基层统计人员来讲,其主要职责就是做好统计调查工作,所以,我们要学习的统计实务部分主要是一些常用统计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和范围、统计调查方法、统计分类标准、统计填报要求等内容.通过学习,主要达到“知晓填报什么?怎么填报?”的目的。 统计实务主要内容第一章 统计报表制度综述第二章 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第三章 基本单位统计第四章 生产活动统计第五章 能源统计第六章 财务统计第七章 劳动

2、统计第八章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第一章 统计报表制度综述内容一、统计报表制度有那些?内容二、统计报表制度如何管理?内容三、统计报表制度如何实施? 一、什么是统计报表制度? (P127)(一)是政府统计部门实施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二)是统计制度方法要素(统计指标、统 计表式、统计对象、统计范围、调查方法、调查频率等)的规范表述和统一规定。(三)是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对同级政府部门、上级统计部门对下级统计部门关于统计调查工作的综合要求。 特征:具有权威性和法规约束性。 二、统计报表制度的种类有那些?二、统计报表制度的种类有那些?(一)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一)国家统计报表制度(P127) 1、周期性

3、普查制度、周期性普查制度(1)经济普查)经济普查:每每10年两次,逢年两次,逢3、8的年份实施。的年份实施。(2)农业普查)农业普查:每每10年一次,逢年一次,逢6的年份实施。的年份实施。(3)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每每10年一次,逢年一次,逢0的年份实施。的年份实施。 2、经常性调查制度:现行、经常性调查制度:现行30项项 3、非经常性调查制度:、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中国农村贫困监测统中国农村贫困监测统计调查制度计调查制度(持续开展)(持续开展)(二)部门统计报表制度(二)部门统计报表制度(三)地方统计报表制度(三)地方统计报表制度三、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者(P131)(一)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原则

4、;(二)统计调查报表的法定标识;(三)统计调查项目的监督。四、什么是合法的统计报表?合法的统计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标识:1、表号2、制表机关3、批准机关/备案机关4、批准文号/备案文号5、有效期截止时间 没有经过各级统计局批准(备案)的或没有标明法定标识的统计报表,均为非法报表,一经发现将予以废止和严肃查处。 五、统计报表制度如何贯彻实施?(一)普查制度(P132) 国务院设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负责制定普查方案和组织实施普查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要求组织实施当地的普查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普查机构负

5、责完成国务院普查办公室指定的普查任务。 国务院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普查数据质量抽查工作,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全国及各地普查数据质量的主要依据(P133)。 第二章 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内容一、什么是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作用和特点有哪些?内容二、八个常用统计分类的主要内容和范围是什么?一、什么是统计分类及标准化?(一)统计分类:根据事物的内在特点,按照一定标志将重复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体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二)统计分类标准:由统计主管部门对统计分类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一般是以国家标准或统计标准形式发布的(P134)。(三)统计分类标准化:由统计主管部门制定和发布一系列统计分类标准,并在统计工

6、作中贯彻实施。二、统计分类标准化作用和特点有哪些?(一)四点作用:(1)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统计分组的规范;(3)是进行数据自动化处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4)有利于加强统计资料的国际对比。(二)三个特点:(1)科学性与系统性;(2)统一性与强制性;(3)通用性与稳定性。三、常用统计分类主要内容和范围(一)组织结构代码:(国家标准 ) (P136) 1、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如:123456789、JS1234565; 2、全国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组织结构使用的、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代码证书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二)行政区划代码:

7、(两项国家标准) 由十二位有属性的数字组成。其中:县及县以上6位;县以下6位。如:320102007002 32江苏省;01南京市;02玄武区 ;007锁金村街道;002锁一社区居委会。(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P136) 1、依据经济活动的同质量性原则,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类别进行的标准分类; 2、行业分类理想的基本单位是产业活动单位,也可以是法人单位; 3、由20个门类、 95个大类、 396个中类、 913个小类组成。(四)二、三次产业分类:( P138 )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

8、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服务业)(五)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局标准)(P138) (1)将全部企业划分为:3个大类(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16个中类,部分中类下又设若干小类。 (2)非企业可以参照执行。(六)关于统计上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国家统计局统计标准)(P139)(1)公有控股国有控股、集体控股。 非公有控股私人控股、港澳台商控股、外商控股。(2)绝对控股(出资超过50%)、相对控股(出资最多者)。(七) 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国家统计局等七部门统计标准) 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为最小划分对象,以实际建设为划分依据,将

9、我国的地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八)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国家统计局统计标准)(P140) (1)对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划分。 (2)以法人企业作为划分规模的对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别; (3)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指标作为划分的依据,而且必须同时达到(二或三项)。第三章 基本单位统计内容一、什么是基本单位?内容二、基本单位统计哪些主要内容?内容三、基本单位如何统计调查?一、什么是基本单位?(P142) 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 。基本单位划分为两种: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 1、法人单位,

10、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 (一)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三)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主要条件)。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2、产业活动单位,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 (一)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二)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三)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3、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P143) (1)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产业活动单位接受法人单位的管理和控制; (2)

11、法人单位只位于一个场所并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称为单产业法人。单产业法人本身也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 (3)法人单位从事多种经济活动,或者位于多个地点,称为多产业法人。多产业法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 二、基本单位要统计哪些主要内容?1、单位代码:单位代码就是组织机构代码。是根据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2、单位名称: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3、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产业活动单位填写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12、4、单位所在地及行政区划:指单位实际所处的详细地址及行政区划代码。5、联系方式: 包括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电子信箱和网址。 6、行业类别:根据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 7、登记注册(或批准)情况:指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机关(或批准成立的机关)名称和登记注册号码。8、登记注册类型:指各类法人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具体类型。其他法人单位参照执行。9、控股情况:根据企业实收资本中某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的实际投资情况,或出资人对企业资产的实际控制、支配程度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国有控股、集体控股、私人控股、港澳台商控股、外商控股五类。(p144)10、执行会计制度:分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13、、事业会计制度、行政会计制度和其他四种情况。11、机构类型:划分为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机构。12、产业活动单位数:指法人单位所拥有的产业活动单位的个数。13、从业人员数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期末实有人员数。 14、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包括企业全年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计等。三、基本单位如何统计调查? (1)经济普查年度:为全面调查; (2)非经济普查年度:一般为重点调查。第四章 生产活动统计内容一、什么是生产活动统计?内容二、价值量统计些什么?内容三、实物量统计些什么?内容四、如何进行生产活动成果的统计分析?一、什么是生产活动统计?(一)

14、生产活动统计是人们对生产活动全过程各个方面的测量和计算,既要反映价值形态,也要反映实物形态。(二)统计范围: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等行业门类。(三)统计对象:从事生产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二、增加值如何计算?(P147)(一)增加值是指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就是GDP(国内生产总值)。(二)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生产法和收入法 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1)总产出: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反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货

15、物单价含税) (服务单价) 总产出一般按生产者价格计算。行业总产出如何计算呢?农林牧渔业:产品法计算。总产出=产量单价工业:工厂法计算。 以企业的为一个整体,按企业的最终成果(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工业劳务)计算,总产出=产量单价工业劳务收入。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按现行价格计算。建筑业:总产出=实物工程量单价间接费计划利润税收。按结算价格计算。运输业:总产出=营运收入服务收入。邮电通信业:总产出=全部营业收入。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 (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价)(毛利)外购运输费外购装卸搬运费。餐饮业:总产出=全部营业收入。赢:总产出=营业收入。非赢:总产出=总费用(工资办公费虚拟折旧)。(2)中间

16、投入: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或提供货物或服务活动过程中,消耗和转移的所有非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计算公式:中间投入=(投入的货物单价含税) (投入的服务单价) 中间投入有两项计算原则:一是范围一致原则。即与总产出计算范围一致;二是实际消耗掉和外单位提供的原则。2、增加值收入法: 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固定资产折旧 :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而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价值。劳动者报酬 :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 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营业盈余 :是企事业单位从生产经营总收入中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剩余。(学习指导P75)三、价值量统计的范围是什么?(一)工业:指包装入库的成品和供销售的半成品,还包括自制设备和供本企业非生产部门等使用的成品,但不包括来料加工的成品和半成品价值。(二)批发零售业: 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