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的取景构图分析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00757673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中的取景构图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摄影中的取景构图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摄影中的取景构图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摄影中的取景构图分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摄影中的取景构图分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中的取景构图分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中的取景构图分析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取景构图 主讲 :徐志武 拍照片就是用照相机来说话,就如同我们说话应该把话说清楚一样。拍照片也要把你想表现的东西表现好,让人能够看懂,并且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一些必要的造型语言,比如构图等。 构图为造型艺术的术语,是指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里安排和处理人物关系和位置,把个别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即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章法”或“布局”。 摄影构图就是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特定的结构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 摄影是一种选择的艺术。拍摄照片要选择对象,也就是内容,要选择瞬间时间,还要选择拍摄角度,也就是空间。 所以,摄影

2、艺术讲求减法在空间上减去大多数,只留下一块(或一面);在时间上减去大截,只选择一段(或瞬间)。摄影构图的原则 新闻摄影画面的构图涉及广泛,山水、天地,人生无所不及。尽管照相机镜头面对的是一个缤纷世界,概括起来看,构成照片画面的内容的只有主体、陪体、衬景三个要素,只有主体、陪体、衬景三种关系,方能展示一片天地,表述一段故事。 陪体是陪衬在主体旁边的拍摄对象,是画面中的“配角”,协助主体表达主题思想,也是陪体存在于画面的首要任务。 一、突出主体 二、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即让主体突出、鲜明,且很好地发挥陪体对主题的配合、强化作用。突出主体 主体主体:就是照片的主要表现对象。 突出主体的方法有:

3、1.近景拍摄法:近距离拍摄(或者用长焦距镜头拉近来拍),使主体充满画面。 2.神态突出法:捕捉主体具有个性特征或神态,以集中描写其内心世界。 3.动态表现法:抓取主体富有表现力的身体动作或姿势,来讲述故事。 4.虚实对比法:用小景深使陪体模糊,以突出清晰的主体。 5.影调对比法:以影调的暗与亮的差别,来突出主体。 6.光线勾勒法:利用光线语言来突出主体。陪体处理 摄影画面的陪体是指画面上与主题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常常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组织到画面中来。画面中除主体以外的所有景物,都可以称为陪体。 陪体主要可以分为前景和背景。 前景:位于主体前面的景物。 前景可以用来辅

4、助表现画面的主题, 并且使之得到深化;也可以用来表现具体的环境地点、季节氛围。在画面造型上,前景可以增加画面的空间感。也可以起到均衡画面的作用。处理前景时,应该注意不要遮挡主体的重要部位,不要造成画面的杂乱;应该注意其色调不要太亮,一般活动的物体也不适宜用作前景,主要是为了避免妨碍主体的表现。 背景:位于主体后面的景物。 一般来说,摄影画面可以没有前景,但不能没有背景(大特写除外)。因为,即使是画面中的空白,也属于背景。所以,背景的处理就更为重要。背景是交代环境的主要途径,除了交代地点场所外,它可以形成现场气氛。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选择并且提炼背景,与主体形成有意味的配合,就可以达到深化主题思

5、想的作用。背景是不能超越主体而存在的,因此在造型上也应该避免与主体的冲突与游离。 在摄影时,拍摄者总是集中精力去关注主体,忽视了陪体的影响,结果往往造成画面失去整体和谐,损害了主题思想的表现。因此,我们在摄影创作中,应该时时注意把握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形式与内容上的相互联系。移步换景拍摄点的选择 移步换景指的是人的视点变化,必定带来景物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视点的移动直接影响观景的距离和角度。 摄影画面只有一个视点。摄影构图的所有因素,实际上就是归结于拍摄点的选择上。所以,拍摄点的选择是摄影构图至关重要的环节。 拍摄点,是由拍摄距离、拍摄角度和拍摄高度三个坐标构成的。拍摄距离 照相机离被摄对象空间距离

6、的远近变化,所带来的是画面景深的变化。我们可以根据“远取其势,近取其神”的原则,来确定摄距。 远景:拍摄大场面,交代环境,表现气势。 全景:描述事物的全貌。 中景:中景的重点表现对象是主体本身, 也可以说明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中景适合表现动作、情节。 近景:描述和表现主体本身,让人产生对主体的强烈印象。可以表现人物的表情和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 特写:表现的是景物的局部和细节。用以细致描绘、刻画被摄对象,从细微处揭示事物的特征。有突出和强化的效果。拍摄角度 照相机与被摄对象的正、侧角度称拍摄角度。 正面:正面拍摄景物能表理得全面一些。所以主要用于表面对象生动的正面特征如人物表情等。 侧面

7、:侧面拍摄有方向感与立体感,富于变化,影像生动。 反侧面和背面:用于刻画主体背面特征,或者表现主体与其对应的前方的某种联系。表现手法比较含蓄。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指照相机是高于、低于还是类拍摄高度:指照相机是高于、低于还是类 同于主同于主体的水平高度。体的水平高度。 拍摄高度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拍摄高度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平拍:与眼睛高度一致,画面看上去舒服、平拍:与眼睛高度一致,画面看上去舒服、 自然。自然。符合人的生理学和心理学要求。符合人的生理学和心理学要求。 仰拍:仰视,夸张对象的高大。仰拍,往往使天仰拍:仰视,夸张对象的高大。仰拍,往往使天空成为背景,画面因而显得简洁。

8、空成为背景,画面因而显得简洁。 俯拍:常常用来拍摄大的场面,或者展示地面景俯拍:常常用来拍摄大的场面,或者展示地面景物的分布格局。物的分布格局。照片格式 照片格式即画面横竖的选择。根据黄金分割律,照片画幅一般采用长方形的形式,如135底片的格式就36mm24mm。 所以,取景框的横竖选择,就成了构图造成的一个要素。我们把横画面称为水平构图,而竖画面也就叫垂直构图。 画幅横竖的选择原则是根据画面主线条(贯穿全画面的、对画面的形式和内容起着决定作用的线条)的横竖来确定。 画面主线条可以分为有形线条和无形线条两种。(一)有形线条(一)有形线条 即视觉可以见到形式上的线条。横线条如横跨两岸的大桥、广阔

9、无垠的大地。竖线条如飞流直下的瀑布、高耸入云的古塔。(二)无形线条二)无形线条 是以情节或事物间的联系而形成的内容上的线条。 视线:人物眼睛所看的方向。 方向线:运动体称动的轨迹与趋势。 情节线:故事情节所形成的呼应。 联系线:事物(或景物)之间的相关性联系。画面剪裁画面剪裁 画面剪裁,又叫再构图,是对己经拍摄好的照片形式上的修正完善。通常是剪去一部分,以突出另一部分。 剪裁,实际上是修正拍摄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缺陷。 剪去什么呢? 一、剪去杂乱的景物,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 二、纠正失衡的地平线或水平线; 三、改正画幅的横竖。几个形式法则几个形式法则 (一)黄金分割律与(一)黄金分割律与“ “

10、九宫格九宫格” ”的原理的原理 黄金分割律:被称为古老神圣的构图原则,它指黄金分割律:被称为古老神圣的构图原则,它指的是矩形中长短边最具有审美价值的比例的是矩形中长短边最具有审美价值的比例 1 1:0.61810.6181。引入到摄影构图,就有了将比例简。引入到摄影构图,就有了将比例简化为化为3 3:1 1的的“ “九宫格九宫格” ”这样的构图造型方法。这样的构图造型方法。 九宫格:就是把一定比例的画面纵横各三等分,九宫格:就是把一定比例的画面纵横各三等分,形成等样面积的九格。形成等样面积的九格。 主体放在九宫格的交叉点上,具体方位与主主体放在九宫格的交叉点上,具体方位与主体的方向相关。体的方

11、向相关。 “九宫格”的具体构图方法是:分割线的四个交叉点,是画面的结构中心。取景构图时,可以把主体放在这四个交叉点上,而不是放在画面的正中位置。 如果画面中出现地平线或者水平线,那么应该将其放在水平分割线的位置(即在画面的偏上或者偏下位置),而不应该将其放在中间1/2位置。利用被摄景物中的线条,引导视线集中于主体,形成趣味中心。采用圆形构图形式,圆心往往形成趣味中心。(二)多样统一律(二)多样统一律 多样统一律被称为是最高的形式法则,因为多样统一律被称为是最高的形式法则,因为它是所有其他形式法则的根本。多样,即丰富,它是所有其他形式法则的根本。多样,即丰富,有变化;统一,即协调统一、有整体的秩

12、序感。有变化;统一,即协调统一、有整体的秩序感。多样统一律要求美的对象在其构成要素尽可能复多样统一律要求美的对象在其构成要素尽可能复杂多样的情况下统一为整体。杂多样的情况下统一为整体。 多样可以避免单调,使画面生动有活力;统多样可以避免单调,使画面生动有活力;统一可以避免散乱,使画面严整有序。一可以避免散乱,使画面严整有序。 多样统一律在摄影构图中的具体运用,是把多样统一律在摄影构图中的具体运用,是把握画面景物的繁与简、动与静、虚与实、详与略握画面景物的繁与简、动与静、虚与实、详与略等因素的配合与照应。等因素的配合与照应。(三)均衡(三)均衡 摄影画面要给读者一个稳定的视觉效果。所摄影画面要给

13、读者一个稳定的视觉效果。所以取景构图时应该注意画面景物的形状、影调、以取景构图时应该注意画面景物的形状、影调、色彩等形式因素的均衡配置。色彩等形式因素的均衡配置。 对称平衡:是画面两边或上下形状、重量都相等。对称平衡:是画面两边或上下形状、重量都相等。它可以产生庄重严肃、安静平和的感觉。它可以产生庄重严肃、安静平和的感觉。 均衡:是指画面两边形状、影调、色彩等不相同,均衡:是指画面两边形状、影调、色彩等不相同,但是给人心理上的感觉是重量相等。根据多样统但是给人心理上的感觉是重量相等。根据多样统一原则,均衡会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一原则,均衡会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均衡的规律:在生命的重,

14、无生命的轻;动的重,均衡的规律:在生命的重,无生命的轻;动的重,静的轻;人造物重,自然物轻;深色调的重,浅静的轻;人造物重,自然物轻;深色调的重,浅色调的轻;暖色重,冷色轻。色调的轻;暖色重,冷色轻。 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 “九宫格九宫格九宫格九宫格” ”交叉点的位置上。交叉点的位置上。交叉点的位置上。交叉点的位置上。“ “井井井井” ”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

15、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

16、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我们将主体置于右上点,这样可以表现出阴影和那行将视觉引向海鸥的脚印。我们将主体置于右上点,这样可以表现出阴影和那行将视觉引向海鸥的脚印。灯塔位于右上点,因为其余部分的走势与画面布局相吻合。灯塔位于右上点,因为其余部分的走势与画面布局相吻合。 在这张例图中主题控制得很好。你可以将主体置于栈道上任何位置,但根据三分法,目前的位置在这张例图中主题控制得很好。你可以将主体置于栈道上任何位置,但根据三分法,目前的位置是最好的,而且这种构图在画面中为主体指出了明确的行进路径,从而产生悠远和纵深的感觉。是最好的,而且这种构图在画面中为主体指出了明确的行进路径,从而产生悠远和纵深的感觉。在主体移动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路径问题。通常要在行进方向的前方留下足够空间。在主体移动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路径问题。通常要在行进方向的前方留下足够空间。如果你不这么做的话,这就是后果:这位慢跑者看上去要跑到照片外面去了。如果你不这么做的话,这就是后果:这位慢跑者看上去要跑到照片外面去了。 将主体置于左下方,既符合三分法,又为主体留出了足够的移动空间。将主体置于左下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