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文范文96631405100字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1.71KB
约17页
文档ID:300641274
论文范文96631405100字_第1页
1/17

    论文范文96631405100字    论道真仡佬族傩戏【摘要】贵州傩文化及其载体——傩戏,可谓千姿百态,名目品种繁多,是我国傩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本文就以道真仡佬族的历史背景、形式、内容及其发展意义进行一系列的介绍,以点带面,展示西南丰富的傩戏、傩文化、文化内涵和资源关键字】道真、仡佬族、傩戏、背景、形式、内容、意义一段历史诞生一个民族,一个民族谱写一段历史仡佬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主要居住在贵州遵义市的务川、道真等地,也是最早开辟贵州这片土地的先民之一仡佬族傩戏早先在贵州北部的道真、务川、正安等县均有较多流传‘建国后经过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务川、正安的大部分傩班已经停止了演出,但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傩班保存得基本完好,成为仡佬族傩戏的代表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傩戏已经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为此,笔者就道真仡佬族傩戏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一、【道真仡佬族傩戏的背景】道真仡佬族傩戏并非土生土长的,而是从外省传入的,传入的路线有两条:道真县在地理位置上与今天重庆市的南川、武隆、彭水三县接壤,历史上长期受四川省管辖,因此四川傩戏很自然地成为道真傩戏的源头之一道真仡佬族傩戏的另一个源头是湖南傩戏,现在道真很多仡佬族掌坛师“师坛图”上,都有明确的记载它的开山师祖师湖南人。

傩戏传入道真的时间,由于史料缺失,已很难确考道真出现傩戏大约是在明末清初,因为它的两个源头——四川傩戏和湖南傩戏,最迟是在明末中晚期广泛流传四川傩戏和湖南傩戏流入道真需要一个逐渐推广的过程,所以将道真傩戏的出现定在明末清初是恰当的二、【道真仡佬族傩戏的法事形式】首先,它的表演大多戴面具早期的傩戏角色便是靠面具来区分行当的,面具又称脸子或脸壳子,多为木质,近年来对为丝质面具在傩戏里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不同的角色的面具造型不同,比较能直接的表现出角色的性格所谓傩戏 “上傩三十六,中傩二十四,下傩一十二”面具多选用柏杨、柳木制作,造型是根据唱本提供的线索和有关此类人物的传说来进行绘制和雕刻的现在流传的只有20余种,它们分别是:汉朝将军、三王、秦童、攆路狗、孽龙,度关王母、二郎神、鞠躬老师、灵官、王包、文王卦师、先锋小姐、和尚、土地、甘生、勾愿判官、唐代太婆、健生大帝道真仡佬族傩戏面具很多角色与黔东土家族、苗族傩戏面具相似,但也有一些不一样、比较罕见的现在把几种较有特色的面具介绍下汉朝将军关于其身价有两种说法,一是汉高祖刘邦手下大将樊哙,另一说法是天上 菖莆星下凡相传他原来是一个凶神,专吃童男童女,月大吃童男,月小吃童女。

后来他改邪归正,为韩信牵马,带路前行汉朝将军面具造型凶猛,他在傩堂中的职司是为人们抢回失去的灵魂炳灵太子原名黄天化,是商代名将黄飞虎之子,他七岁时被一阵猛风吹至仙山,被清虚道人收为徒弟,在紫阳洞中修行后因商纣王荒淫无道,害死其母亲,其父起兵反叛,在临潼被困,清虚道人要他下山救父在禁忌岭黑夜劫营时不行遇害,魂上了封神榜姜太公把他封为太保司炳灵神,掌管人间死簿炳灵太子面具相貌温和,他在傩堂中的职司是领信了愿,为人添寿三王传说他是初开天地的神,是盘古的三化身,第一次化身为青面天子,第二次化为赤面天子,第三次化为黑面天子,有的傩班又称三王为山王,意为山神相传三王出生之时,尚无日月乾坤,也没有四季之分,是他捧回天上的日月并分出春夏秋冬四季三王面具造型类似龙头,眼镜和下巴可以自由活动,属于动眼段额面具嘴上镶嵌着两枚野猪獠牙,额头上长有眼睛,耳朵上刻有人的脸面,这些都暗示真他是盘古的三化身他的傩堂中的职司是为人们取回失去的灵魂,并兼作开路神其中道真仡佬族面具最富代表性的是“双抱耳神雨尾式”三王面具,雕刻精美,是不可多得的面具精品其次,傩戏的演出形式与其他戏曲不同它与“冲傩”等宗教活动融为一体,傩戏寄形于“冲傩”、“还愿”的驱邪、祈祷,结合巫术和民间的信仰。

由于民间信仰的宽容,在经历了千年的冲突和融合,黔北地区的民间对各个流派兼容并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儒、释一体的傩戏在这样一个神鬼人交流的祭祀活动中,通过傩的宗教仪式和戏剧的表演,用傩戏这一有形的事物表达了共同的愿望,也愉快了人们的心情再次,傩戏的演出以“坛”为单位,都是由有声望的法师掌坛演出一般为三个阶段:开坛、开洞、闭坛开坛和闭坛都是抽身送神的傩戏,开洞是演出正戏,全堂戏演出二十四出戏,半堂戏演出十二出戏,正戏中插入的节目叫插戏多以娱乐为目的,取材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演义故事开坛属于祭祀部分,可以分为四个内容:(1)发通帖文书:由法师身穿法衣,头戴法帽.右手举师刀.左手拿排带,烧长钱后,口中念念有词.边念边舞,以示发出文书,请帖,邀请各路神明前来赴傩坛会.(2)立楼诗:由另一个法师身穿法衣,头戴法帽,右手举神棍,左手拿排带,口里念着巫教的圣经诗文,对各路神明抬举奉承.(3)搭桥:由另一个法师身穿法衣,头戴法帽,右手举师刀,左手拿排带,在"过桥案子"前边唱边舞,以示引导各路神明前来赴傩坛会.(4)酿星布斗:由另一个法师身穿法衣.头戴法帽.右手举神棍,左手拿排带,念着,唱着,舞着.邀请诸位神明就位.开洞属于戏剧部分。

开洞就是唱础.摊戏实际上并没有"戏",多数是一个演员,头戴脸壳,身着古装,根据民间传说或唱本改编的故事,伴着锣鼓,牛角念唱一遍,故事念唱完,"戏"就完了.傩戏实际就是唱故事.傩戏有二十四戏,有十二戏戴脸壳,又称前十二戏.有十二戏不戴脸壳,又称后十二戏.前十二戏有:唐氏太婆与土地.迎宾土地,和尚,先锋,汉朝将军.灵官镇坛,活闪娘娘,出秦头和炳灵,统兵圣母(这出戏是六个演员六具脸壳:备马童子,土地,上原将军,下原将军,统兵圣母,梁山土地)等.傩戏只有戏文,唱一遍故事而已,就像统兵圣母这出戏,虽有六人上场,仍是各唱一遍,互无联系.另外后十二戏不戴脸壳,唱法与前十二戏相似. 傩戏短则可唱一天,长则可唱十天半月,由掌坛师在案子前游一阵,转一阵,唱一阵,念一阵.念的时候,微闭双眼,口中念念有词,谁也听不清掌坛师念的内容.念的时间可长,可短,也可任意重复.傩戏的演出剧目不多,内容也较为简单,一般穿插在法事之间演出,也有的放在法事后面上演,大都与宗教和驱疫纳福有关,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剧目一般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从请神的需要出发,如《搬先锋》,是请先锋神女来投信的;《搬开山》是请开山神逢山开路的;《扮监牲》是请监牲郎君监督祭礼时宰杀牲口的;《开洞》是请金角将军打开桃源三洞,请出傩面具等。

二是从娱神娱人的需要出发,扮演一些与请神法事无关的剧目,如《孟姜女》、《三国戏》、《梁祝》等三、【道真仡佬族傩戏的音乐、道具、服饰】道真仡佬族的音乐以声乐为主,且以民歌演唱为特色,在仡佬族的各种民歌里唱腔种类多,曲调丰富山歌的唱腔,有高腔山歌、平腔山歌、低腔山歌节奏自由明快,曲调轻松活泼酒歌曲调明快,气氛热烈古歌、祭祀歌在节日庆典、祭祖时唱,曲调庄严肃穆丧葬歌曲调低沉忧郁;有些唱词曲调如同念经哭嫁歌如泣如诉,曲调悲戚随着剧目的丰富、唱腔的表现力也加大了,还融入了其他戏曲剧中的腔声,在唱腔方面有九板十三腔九板是:【一字板】、【二统板】、【三板】、【散板】、【摇板】、【碰板】、【垜板】、【倒板】十三腔是:【上香调】、【清水调】、【哭皇天】、【满庭芳】、【缕缕金】、【祝远程】、【菊花馨】、【骂玉郎】、【点兵调】、【连二腔】、【傩腔】、【弹腔】、【二回回】其伴奏的乐器有唢呐、鼓、钹、锣等,整个吹打乐队由六个人组成,唢呐两人,打击乐四人唢呐是吹打乐中的主要吹奏乐器,仡佬族人称为“哈姆标”鼓一般吹打乐队所用的鼓都是蒙一面,在木头对角取小孔,以绳系之,这样方便走动时击奏钹是仡佬族吹打乐中常用的打击乐,演奏时两片钹相击发出声音,其音较为浑厚,余音较短。

锣有大锣、小锣,都是仡佬族最常用的,锣面积较大,边穿小孔,用绳系上,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持木棒击奏由于演出场地多在庭院、堂屋进行,所以道具都比较短小,道具除了面具以外,主要有神坛、案子和一些小道具神坛:供奉神位的方桌.桌子上供奉着木雕菩萨.菩萨背面挂着"中堂案子".菩萨前面除了放着香炉外,还放着师刀,排带,神棍,卦,牛角,令牌等小道具.案子:是两幅布质的壁画.一幅叫中堂案子,中堂案子宽二尺七,高六尺,呈长方形.画面上从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到阎王老爷,判官,小鬼等共有两百多个鬼神.从天庭,瑶池到地狱的上刀山,下油锅.另.一幅过桥案子.长一丈五,宽二尺七,画有五十个神仙腾云架雾在天空行走.小道具:1,师刀:刀鞘为一尺五寸长的铁质双刃尖刀,类似道家的戒刀.佛家的宝剑,用于镇邢斩鬼之用.2,排带:一尺长的竹根上挂着无数彩色的布条.这些布条是做阴功的主人相赠,布带上写着主人的名讳,以示敬神.3,神棍:是一根六尺长的手杖,杖身缠着雕的一条蛇.蛇头在棍子的顶端,蛇头上倒立着一个孩童,头向下,脚朝天,用于降魔伏妖.4,卦:形似嫩笋,用于卜问吉凶.5,牛角:是对鬼域的号令.也是伴着锣鼓的吹奏乐器.6,令牌:是一块硬质的小术牌,用于镇唬鬼魅.7,印:是印章,掌堂师的关防,用于盖在符上驱鬼.道真仡佬族傩戏的服饰古朴而简单,主要有三大件:头扎即掌坛师的冠 ,常见冠帽有七佛冠、道冠、平顶冠等法衣又称朝服或礼服,通常用蓝布或红布制作法群分八幅罗裙、太极罗裙、山河社稷罗裙等道真仡佬族傩戏服装多维演员自己准备,武将下身的群,分素色和花色两种,腰间用布或者绸系成彩结、上身穿普通服装加上简单配饰、穿普通鞋、文人服饰为中式长袍。

四、【研究道真仡佬族傩戏的意义】道真具位于贵州最北部,素有“黔蜀门屏、仡佬故土、傩戏王国”之称,在这里几乎达到一半以上的居民均为仡佬族,道真较为完整的保存了原始的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傩文化在发达国家几乎消失殆尽,而在中国,傩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但保留得相当完整,而且品种繁多,风貌各异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它所表现的原始崇拜和生命意义的冲动,加以点缀就可以成为最优秀的艺术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重要的研究价值当然,对于道真仡佬族傩戏的 研究意义不限于戏剧这一个方面,还可以从文化学、社会学、宗教学、心理学等视角做探索五、【总结】仡佬族是一个古老而悠久的民族,拥有这多种多样的文化,面对道真这片历史悠久,闪着丹砂之光的神奇土地,面对仡乡山水丰富而独特的地域文化,想要彻底揭开笼罩在它身上的那层神秘面纱,让后人清晰地看到我们仡佬先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情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活动不断的丰富,愿意观看傩戏演出的人日益减少,傩戏的传承越发困难今后我们要走的路显然十分艰难而漫长,我相信我们肯定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因为这是一条回归故乡的路。

参考文献1、壮、布依、傣、仡佬、京族文化志/黄庆印等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2,521页.--(中华文化通志.第3典,民族文化 ;021) [2000/K281.8/9 保存本]2. 仡佬族文化研究/陈天俊等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206页.--(民族文化研究丛书) [2000/K287.1/4 保存本、基藏库]3.仡佬族/翁家烈著.--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7.--100页.--(民族知识丛书) [92/K287.1/1 保存本、基藏库]4. 仡佬族简史/《仡佬族简史》编写组编著.--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9.--172页.--(国家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少数民族简史丛书) [99/K287.1/3 保存本、基藏库]5. 贵州水族仡佬族民间音乐/贵州省群众艺术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