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人际压力和学习压力的影响 罗嘉仪〔Summary〕为了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人际压力和学习压力的影响,采用父母教養方式评价量表(EMBU)、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CLE),通过整群取样的方式对广东省惠州市某高中6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对父亲教养方式的评价存在性别差异,相比女生,男生更多感受到父亲的严厉惩罚、过度干涉、拒绝否认,更少感受到被偏爱2)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压力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更多感受到父母情感温暖的学生有更好的人际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习压力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更多感受到父亲情感温暖的学生报告更低的学习压力3)母亲过度干涉以及父母的严厉惩罚能够正向预测学生的人际压力,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严厉惩罚能够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习压力〔Key〕父母教养方式;高中生;人际压力;学习压力;正向教养〔〕 G44 〔〕A 〔〕1671-2684(2019)36-0012-04一、引言家庭是孩子社会化和心理发展的第一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学生的适应和发展有重要影响诸多研究表明,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例如接纳、支持、温暖)一方面能够促进孩子的情绪管理、认知发展,使孩子在人际冲突中采取更加成熟的处理策略[1];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孩子实现自我管理,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并获得更好的学业成就[2]。
不良的家庭教养模式会增加青少年学生出现抑郁的风险,甚至会增加他们的自杀意念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79例14至22岁门诊抑郁患者的调查发现,抑郁患者更多感受到父母的严厉惩罚、过度干涉以及拒绝否认[3]研究发现,抑郁症青少年父母的教养方式都存在一些共性,表现为父母低情感支持、低温暖理解以及过度严厉惩罚和过度干涉[4]周涵、余思、刘勤学、张微[5]通过问卷调查法对988名初中生的调查研究发现,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例如心理虐待和忽视,与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存在高度相关这些研究均表明,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增加青少年学生抑郁以及自杀的风险[5]高中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大多开始进入集体过寄宿生活,面临更多的人际压力以及更大的学习压力,这些生活压力能否处理好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已有的研究大多单独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适应的关系,或者与学习压力的关系,鲜有研究同时探讨三者的关系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人际压力和学习压力的影响,为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共育提供理论依据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采取整群取样法,在广东省惠州市某示范性高中以班级为单位,向高一年级12个班的学生发放问卷共631份,回收有效问卷604份,有效率95.7%。
其中,男生 278人(46%),女生326人(54%)被调查学生年龄在15至16岁二)研究工具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该量表包含父亲教养方式和母亲教养方式两个分量表,共66个项目父亲教养方式有6个因子,分别为情感温暖、严厉惩罚、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有5个因子,分别为情感温暖、严厉惩罚、过分干涉保护、偏爱被试、拒绝否认每个题目均有4个等级,分别是“从不”“偶尔”“经常”“总是”2.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CLE)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该量表共27道题,包含人际压力、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以及其他共6个维度每个题目有6个等级,分别为“未发生”“发生过,没有影响”“发生过,轻度影响”“发生过,中度影响”“发生过,重度影响”“发生过,极重影响”被试需要根据过去12个月的情况对题目给出的情境进行评价本研究主要关注人际压力和学习压力这两个维度三)数据处理工具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三、结果与分析(一)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影响的性别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母亲的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的高中生的影响没有差异,但父亲的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父亲教养方式的影响差异具体表现为相比于女儿,儿子自评父亲对自己有更多的严厉惩罚(M男-M女=0.1,SD=0.04, t=3.25,p=0.001),有更大程度的过度干涉(M男-M女=0.09,SD=0.03, t=3.01,p=0.003),更多的拒绝否认(M男-M女=0.13,SD=0.03, t=3.92,p(二)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压力和学习压力的相关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的人际压力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父亲情感温暖(r=-0.14,p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学习压力的相关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与学习压力存在负相关关系(r=-0.9,p=0.03),表明父亲的情感支持能有效缓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相反,父亲严厉惩罚(r=1.46,p<0.001)与高中生学习压力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详见表2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