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育如何与小学衔接论文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必须很好地将幼儿园大班语言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密切衔接,才能确保孩子在新的学习成长环境中,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积极地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促使品德和思维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小学期是语言运用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很好地将幼儿园大班语言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密切衔接,才能确保孩子在新的学习成长环境中,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积极地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促使品德和思维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一、幼儿园大班孩子的语言发展状况及问题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 在幼儿园,经过小班和中班的语言教育,大班的孩子们普遍接受了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灵活随机地开展语言活动的教育此阶段的孩子们,普遍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但却时常不得要领;喜欢运用网络、电视、中的语言,但却往往“太萌、太纯”,而受到不应接受的成人化语言。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育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教育教学中,要么死板教育,没有让孩子们自由说话,自由发展;要么是太过小学化,对幼儿进行“语文教学”,有的甚至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学习材料提前到幼儿园大班使用二是在语言教育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的口语表达;还有些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把教学重心放在教幼儿识字方面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需要的语言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标准》中提出,要培训孩子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孩子会读书 会读书,指的是小学生要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二、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三、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四、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达到一定的课外阅读量 三、如何衔接幼儿园大班与小学的语言教育 幼儿园孩子的语言教育,重心在教室,情境在园外今后一个时期,幼儿园大班语言教育应该树立如下几个努力方向: 1.畅通语言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语言课提升语言的感知能力 语言课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和语言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是语言教育的主体,当前幼儿园语言课教学与研究的重点要放在: (1)语言课教学时,强调听力训练就像幼儿英语和小学英语一样,必须大力开展听力训练。
在大班的语言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强调听字、听词、听句、听简短的故事和听对话,强调安静地听,仔细地想,积极地说 (2)教师在语言课教学中,让幼儿在“听——想——说”的思维链中学习语言比如,播放一段《新闻联播》的开始音乐,孩子们自然知道这是什么节目,然后让他们说说近日听到的新闻;比如,播放一段《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孩子们一定会兴奋不已,但却得让他们静下来,听听动画片中的对话,把握住各大主角的语言特色,让孩子们进行模仿 2.开展多种多样的情景活动,全面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语言学习必须将幼儿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各种情景活动之中 (1)在音乐节活动中渗透特别是当园中开展音乐节这种活动时,更应让大家充分感受音乐,理解、体验音乐形象如:“听到后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这首音乐怎么样?”通过提问和回答,不仅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更能使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 (2)在户外活动中渗透幼儿的世界到外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好动,好闹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幼儿对自己户外活动进行讲述如:运动会上,孩子跑完一段路程后,请孩子把参与的情景讲出来;艺术节上,再请小朋友给爸爸妈妈讲一段贴心的话。
(3)在阅读活动中渗透要让孩子安静地阅读图书要求,有朗读声音,有指读动作,有心得交流,有想象讲解等当看完一本童话图画书,既要求孩子在全班前面,讲解其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一段内容;又可要求孩子就里面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看法,如司马光砸缸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砸缸后,孩子们又会怎么样?之后,我们遇到如此情况,该如何处理?这样,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思辨能力 (4)在特殊课堂中强化语言教育为强化语言教育,我园开设了语言大舞台,通过“迷你小社会”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语言表达中成为强者我园创设的“医院”、“长幼超市”、“娃娃家”、“工艺作坊”、“巴拉巴拉童装厂”情境,往往总是孩子们是兴奋点最高的地方当一个幼儿在某一方面得到进步,我园就会奖励他(她)一次进入特别课堂的机会此时的幼儿,往往极其珍惜机会,在课堂中展示出逼真生动形象的扮相,主动自信的表现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力,受到省市区各级观摩领导和老师的赞扬第二篇: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衔接论文 2500字 论文摘要: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是多年来幼儿园、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
本文针对目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幼小衔接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衔接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等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 第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是教育自然的连续过程在基础教育的体系中,研究幼儿阶段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
减缓坡度,实现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研究内容 第三、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须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拿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单靠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过度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教育任务不同,存在着阶段性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谐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幼小衔接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入学后易产生厌学情绪 许多幼儿园和家长把识字课和数学课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让未入学的幼儿学习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这种“教材下放”,让幼儿学习入学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让孩子先学一遍,一年后又重复学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后劲,等到“储备”用完,就会出现使用困难。
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锻炼 幼儿园平常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对遵守课堂纪律等非智力因素较少考虑,使得刚入小学的儿童表现得很不适应,如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不知道准时上课等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其实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儿童的感情、动机、意志、爱好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成绩好坏,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3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 有些幼儿教师由于对小学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儿园本身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儿童在幼儿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入小学后,有些儿童使用过学具后,不能自己收拾还原;书写汉字笔顺有错误,操作活动不规范;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学习方式明显带有幼儿园特点,习惯于依赖教师;有的儿童甚至不懂得按顺序看画面、按页码翻书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三、对幼小教育衔接的实践探索 1搭建小幼教研活动平台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幼儿入学前的教育,大班老师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长上课时间、小学化摆放课桌椅等,而无法从实质上加深幼儿对小学的认识。
因此,小幼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1)互相学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2)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2与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幼儿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3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入学,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新环境、新面孔,总会有些不适应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为学生营造同伴间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调整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持续发展 考分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之一,而不是划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
(3)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模仿和记忆,尤其是数学,可参照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进行;经常开展班会活动,给幼儿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学习自主性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幼儿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潘珍如.对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8). [2]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