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价值链体系重构研究 崔慧敏【Key】 区块链; 产业链; 价值链; 体系重构; 竞争优势F235 A 1004-5937(2021)24-0150-07一、引言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蔓延和反复,各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营商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日益严峻,全球产业格局调整已然展开中国企业应积极应对挑战,增强自身优势,争取全球产业链主动权而企业价值链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凝聚各方优势,它以企业内部价值链为核心,串联企业与上下游各参与方的合作,优化整合企业及合作方的利益结构,化零为整,集中优势力量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形成多方共赢的有机整体该体系的良好运行需要强有力的平台支撑,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价值链体系的平台设计提供了可选方案,其不可篡改、不可复制、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的四大特征有效解决了传统价值链中供应商信息失真、供需配对失效、交易稽查困难等问题此外,区块特性使“三式记账法”成为可能,使财务核算领域有效扩展,其加密数字货币使交易减少代理成本、规避信任缺失基于此,区块链技术在业务与财务领域的特性可以提升企业价值链管理本文通过阐述区块链技术特征,构建技术框架,绘制企业“区块链+价值链”体系,解决传统价值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以企业为中心,涵盖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物流企业和终端消费者的综合体系。
同时,该体系可与政府税务、审计业务相连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监督因此用区块链技术重构企业价值链体系,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增强企业全球化竞争优势二、文献综述对企业价值链的研究已在学界延续多年,而随着区块链的兴起,激发了学界对以区块链为底层设计应用的多角度分析笔者将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一)价值链体系研究对企业价值链的研究源于1985年的迈克尔·波特当前该理论已应用于各领域价值研究中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全球产业链的形成,价值链体系的研究应站在更高的视角进行高运胜等[1]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企业加成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在加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后,企业有效提高了加成率但成本节约作用有限这足以说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自身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大部分中国企业尚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刘睿■[2]研究发现,中国企业通过构建双环流新型全球价值链体系来实现自身从中低端分工地位向中高端地位转变的战略目标同时,中国企业也要重视自身价值链体系构建,朱剑[3]提出价值链生态体系的逻辑在于通过优化众多利益相关方的交易,实现各方的协同发展,将生态系统做大做强创造这样的发展链条,企业必须拥有全局观,积极寻求资源能力互补的外部合作方,实现“集团作战、共创价值”。
因此,中国企业的价值链体系构建应着重将内部价值链条与外部利益共同体串联,树立企业的全球意识和全局意识,寻求更高效的企业运营模式,在全球产业链体系中提升自己的位置二)区块链+会计区块链技术在减少信任危机的同时减少代理成本,其高透明度的交易环境成为会计发展的助推器具体来说,樊斌等[4]提出分布式记账和存储允许多人在不同地理位置下展开交易,交易人的权利和责任平等,即使某些节点出现问题,也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持续运转,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错能力贺慧[5]认为,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最大限度保障,其分布式记账模式使得所有交易方的账簿数据都是一致的,因此不会出现交易双方虚假记录的情况,也不存在交易记录丢失的可能敬志勇等[6]指出,分布式账簿对跨境支付、会计记账、数据存储和业务审计等方面都具有重大影响,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具有更大竞争优势同时,有研究者[7-9]认为区块链可以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深度学习技术,形成“大智移云物区”数字科技融合,对企业的全面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激励制度、成本管理、价值链分析、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进行智能化编程,构建智能、安全及可商业应用的区块链管理会计数字技能生态系统。
三)区块链+金融比特币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货币金融领域,货币形态由纸质货币、电子货币发展到虚拟货币我国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主要有四大应用:(1)发行数字货币2020年可以看作是中国数字货币元年,同年8月在商务部印发的《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商服贸发〔2020〕165号)中明确指出“将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Stefania et al.[10]、韩晓亚等[11]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曾指出发行数字货币将有利于降低货币流通的成本,减少洗钱、偷税漏税等经济犯罪2)重树企业征信体系李政道等[12]提出可以依靠区块链技术建立金融黑白名单,进而从根本上改变现代金融的征信体系,降低金融风险与金融诈骗风险,因此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将具有极大的发展机遇3)加速跨境支付在跨境结算中,巴洁如[13]认为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监管机构实时进行交易监控,通过智能合约接收反洗钱(AML)预警和提示,同时通过智能合约传输收付款人身份、汇率、转账金额、日期和时间、付款条件等信息,实现实时转账,无须代理行参与,降低中間成本。
4)简便清算交易蔡钊[14]曾指出,如果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一套通用的分布式银行间金融交易协议,为用户提供跨境、任意币种实时支付清算服务,则跨境支付将会变得便捷和成本低廉其还可以应用在数字票据、权益证明、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等领域或场景四)区块链+税务税务业务是链接企业与政府的重要业务事项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全球税收政策研究中心的杰弗里·欧文斯等[15]指出,区块链具有的分布式账本或智能合约的特性,为税收管理领域提质增效提供了解决方案已有研究[16-18]认为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去信用化、可追溯性等特性,构建“区块链+电子发票”体系,使缴税业务中的证据认定、发票管理、税库银联网、纳税遵从、纳税信誉等级认定等工作开展更便捷,形成全信息上链,全流程实时监控的缴税业务线上全闭环但同时也要注意相关业务的法律效力界定、纳税主体身份界定,纳税客体种类界定等问题五)区块链+审计审计业务是企业運营中的敏感业务,随着区块链的深入发展,相关学者也关注了其在审计领域的应用许金叶等[19-20]指出,采用区块链技术的联网审计可使审计更具有时效性、真实性、高效率和低成本性但同时也要注意与审计相关的区块链技术问题和法律风险。
另一方面区块链对金融类企业的审计影响又有不同,方智[21]指出,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中加入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审计精度和审计人员的审计独立性,做到“事前预警,事中监督”而从具体操作流程看,朱渊媛等[22]、唐衍军等[23]研究指出,区块链技术与审计的结合将传统的“抽样审计”演变为“全面审计”,做到审计样本全覆盖;将“事后审计”演变为“实时审计”,做到“业财审”融合;将“周期审计”演变为“持续审计”,做到审计不间断;将以“监督为主的审计”演变为“预防+监督的审计”,促使企业关注的焦点由“财务结果”转向“财务绩效”除上述以外,区块链在供应链管理、智慧物流等方面也有诸多应用前景,其与多领域的融合应用为企业价值链体系重构提供了技术基础基于全球竞争形势不断严峻的大环境,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企业价值链体系,即将区块链作为技术层、价值链作为应用层的“双链融合”将缩短企业的时间成本、核算成本和运营成本,深度挖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有利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三、区块链技术基础和应用判断区块链作为一项诞生即成名的技术,经过十多年的框架迭代,其产生的经济价值远大于技术本身区块链的技术基础包括哈希运算、数字签名、P2P网络、共识算法以及智能合约。
在区块链技术兴起之前这些技术就已被广泛使用,但该技术的诞生实现了1+1>2的效果一)技术基础1.哈希运算——保证信息不可篡改哈希运算是一个数学方程式,由于其函数特定的属性,使它在密码使用方面有足够的安全性,以保证链上的数据不可篡改在每个区块头上都包含上了一个区块数据的哈希值,这些哈希值层层嵌套,最后串联起来形成区块链如果要篡改某一个区块哈希值就必须连续篡改区块链上之前与之相关的所有区块只要节点够多,这个方法就不可行或者篡改者拥有区块链网络里超过50%的算力,但如果篡改者可以得到这些算力,他就已经是区块链的既得利益者,会坚定维护区块链网络的稳定性,杜绝篡改行为因此在区块链中篡改信息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同时通过基于哈希算法组建出哈希二叉树(也叫默克尔树),可以对交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2.数字签名——保证签名不被仿制数字签名并不是物理签名的电子版,而是通过密码学算法计算得出的用于表示签名的字符该签名有公钥和私钥之分,公钥人人可获取,所有节点都可以验证签名人身份的合法性私钥只有本人可以拥有,用于本人签名时使用数字签名一般作为额外信息附加到原始信息中用以证明信息发送者的身份在区块链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拥有一份公私钥。
当交易发生时先用交易者私钥进行交易签名,并将签名信息附加到交易信息中其他节点收到广播后首先对交易中附加的数字签名进行验证,包括消息完整性校验和信息发送者身份合法性校验校验通过后触发后续交易流程严密的数字签名程序可以保证每笔交易的真实性不会被仿制3.P2P网络——去中心化交易的基础P2P网络是一种消除中心化的服务节点,对所有参与者平等视之,对等分配任务和工作负载该网络去除了中心服务,是一种依赖用户群共同维护的网络体系,该网络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单一或者局部网络的破坏不影响网络的整体运行相应的,网络节点数目越多,该网络越稳定基于此,区块链网络运行时并不是一个中心节点记录并校验信息,而是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共同完成当网络中有交易发生时,该交易的时间、内容等信息会连带数字签名一起发送至全网进行校验并记录收到信息的区块节点完成校验内容后会将该区块信息永久地保存在本地,即交易生效4.共识算法——保证交易记录的一致性受区块链网络去中心化P2P结构的影响使得所有的节点地位相当,当交易产生并通过节点信息进行传递时,以哪一个信息为准?如何保证信息在传递时不出错?当有恶意节点故意阻挠信息传递或者传递错误信息时如何校验?共识算法的运行必不可少,它使得网络内的区块信息达成共识即保障了交易被全网真实记录。
5.智能合约——保证交易不可被修改智能合约的出现是区块链发展的里程碑,该技术的出现可以融合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交易的实现和完成都是基于这项技术该技术理念在1995年即被提出,直到区块链平台的建立才真正被执行智能合约一旦在区块链中实行,就是要求网络中的所有节点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行如果某个节点的智能合约被修改,那么执行结果将因为无法通过其他节点校验而失败,以此保证智能合约被严格执行,无法修改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判断基于区块链的技术基础促使它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去信任、不可篡改、可编程等特性那么什么样的行业、业务可以采用该技术呢?总体而言考虑五个方面:1.该行业业务是否需要记录存储?区块链技术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个分布式数据库,是专门存储数据的“账本”因此只有需要存储的行业业务才能使用区块链2.是否多方协同写入?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征,只有当多方存在时才能得以发挥区块链上不同的节点所记录的信息可以保证所有使用人得到真实的交易记录3.参与多方是否互信?去信任的特征可以使不具有信任的各方进行安全交易,如果交易各方已经具有信任度,那么可以不使用区块链交易4.是否存在可信任的第三方?当交易双方不具有信任度时按照传统的思路是找寻一个可让双方都信任的第三方参与交易以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
区块链去信任的特征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即便交易双方不具有信任度,即便没有可信的第三方提供信任服务,也不影响交易的正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