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煊赫门的故事]有关门的故事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300161900 上传时间:2022-05-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煊赫门的故事]有关门的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煊赫门的故事]有关门的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煊赫门的故事]有关门的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煊赫门的故事]有关门的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煊赫门的故事]有关门的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煊赫门的故事]有关门的故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煊赫门的故事有关门的故事 【阅历沟通材料】 有关门的故事篇(一):有关古代礼仪的小故事 导语: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亦是礼仪之邦。而礼仪解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化却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赐予了全社会暖和的沟通。有关古代礼仪的小故事,下面由我为您整理的相关内容,一齐来看看吧。 (一)张良拜师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漫步,遇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有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

2、,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眯眯地走了。张良始终用惊异的目光凝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育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每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怄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见!”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

3、那里了,见了张良又怄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兴奋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严谨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非常珍爱它,常常熟读,反复地学习、讨论。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

4、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今张良依据太公兵法常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纳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真在谷城山下观察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齐。(二)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闻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突出聪慧,而且还是一个注意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

5、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观察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当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忙、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今,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三)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连续求学。

6、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头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尊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渐渐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乏和不耐烦的神情。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敬重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四)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突出闻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育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谐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教导他最中肯的道理,于是立即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尊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慧,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突出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敬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许多人都向他学习。有关古代礼仪的小故事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