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直笔原文诵读]董狐 【童话寓言】 董狐篇(一):董狐之笔成语故事 董狐之笔成语故事 董狐是春秋时晋国晋灵公在位时的一个史官 晋灵公年纪很轻就继位为国君,不但稚嫩,而且非常骄横例如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行人,以此取乐;他的厨子由于煮熊掌煮得不合口味,一怄气竟把厨子杀了国相赵盾,屡次劝谏,只是不听起初他还嘴上承认错误,表示情愿改正,不过说完也就算了;到后来,非但毫不认错,反而怀恨在心他几次三番设计谋杀赵盾,没有胜利赵盾看看形势很危急,只得逃出都城,临时躲避到外地去这时,赵盾的堂兄弟赵穿,趁晋灵公在桃园里喝得大醉的当儿,密派心腹甲兵,发动突然突击,把晋灵公杀死了赵盾得到这个消息,立即赶回都城,另立晋成公为国君,连续担当国相,主持国政 这一件事,史官董狐把它记入史册时,写道:“赵盾弑其君在封建时代,杀死帝王或尊长叫“弑”,是一种大逆不道的罪行)赵盾见了,大惊,马上向董狐解释,声明自己并无“弑君之罪”董狐说:“你身居相位,出走既没有走出国境,回来也没有惩办凶手,这弑君的罪名,你不负该由谁负!” 《左传·宣公二年》,载有这段故事,并且说,孔子对于董狐曾赞扬道:“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直书大事的实质而不加隐讳)。
不过,孔子也赞扬赵盾,说道:“赵宣子(即赵盾),古之良大夫也,无法受恶(冤枉得了个恶罪名);惜也,越境乃免(惋惜啊,他要是离开了本国,他就没有责任了) 孔子的这段评论是否正确,姑且不说它但后来赞扬良史(公正的史官),就因此叫做“董狐”唐朝人吴兢,撰《武后实录》,其中有指责张说的述评后来张说官至“中书令”,位同宰相,请吴兢删改原书中的有关述评,他不愿当时人们因此称他为“今董狐” 不隐讳任何人的错误、缺点,有什么说什么,毫无顾忌,把真实的状况大胆公正地直写出来,这样的文笔,就被称为“董狐之笔”董狐篇(二):初一上册语文手抄报资料 新学期又要来了,初一的新同学们要筹备自己办手抄报了下面我整理一些对于初一上册语文手抄报的资料 ,欢迎大家点击查看! 一、歇后语积累 1) 纸糊房子 —— 不容人 2) 纸糊洋娃娃 —— 肚里空 3) 蜘蛛走路 —— 私(丝)连私(丝) 4) 芝麻地里打锣 —— 敲到点子上 5) 芝麻地里的烂西瓜 —— 数你大 6) 卖瓦盆的 —— 要一套有一套 7) 卖瓦盆的摔跟头 —— 乱了套 8) 卖虾的不拿秤 —— 抓瞎(虾) 9) 卖盐的喝开水 —— 没味道 10) 卖棺材的咬牙 —— 恨人不死 二、猜字谜 人称大王牛在旁(打一字) —— 谜底: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