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比较

上传人:闪**** 文档编号:299780110 上传时间:2022-05-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比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比较 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对比 以张生与柳梦梅为例 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它以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因其为董解元,所以通称董西厢)为根基,描写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正面提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看法,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原名还魂记,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爱情故事。主要诉述了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采纳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梦梅在人

2、间结成夫妇。 西厢记与牡丹亭都是爱情剧,讲的都是小姐与书生为爱情冲出封建伦理的束缚,最终喜结连理的故事。这在确定程度上表达了人的思想、天性的解放,对爱的执着追求以及对自由爱情的敬仰等,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对人精神的束缚与压抑,由于现实的社会缺少真正的自由爱情,有的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 西厢记与牡丹亭存在大量一致的地方,譬如,张生与柳梦梅最终都得以和自己的意中人结合,但这种结合在当时看来是非法的,为了使他们的爱情合法化,为了保卫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二人都与封建势力举行了顽强的抗争。但是它们之间亦存在差异。 第 1 页 共 6 页 下面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体会它们之

3、间的异同,从而深入地理解作品。我们以西厢记中的张生和牡丹亭中的柳梦梅为例,举行对比。 张生的特点:1.文章魁首2.至诚种3. 傻角和银样锱枪头 剧中张生虽是一介布衣,但英俊潇洒、才华出众且富有胆略,是文章魁首,这些优点为崔张爱情故事的产生进展供给了必要条件。张生靠着自己的英俊潇洒、风流儒雅和聪明机敏深深吸引着莺莺。在佛殿初逢,彼此眼角留意之际,莺莺便因张生的英俊而产生好感。随后,张生便开头热心而执着地追求莺莺。正如,张生在莺莺烧香时,于太湖石畔墙角吟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此诗既描写了眼前月色,又寄托了自己的相思之情,更在探索莺莺是否对自己中意。他的风流儒雅,给

4、莺莺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让她念念不忘他的诗和人。此外,张生的才学并不仅限于此。他还多才多艺,精通音律。例如:在莺莺夜听琴中,张生以琴音诉心曲。凭借他高明的琴技,随心而奏: 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其次本第四折)张生在琴声中倾注了心中的愁绪,倾诉着自己的情意。更以一曲凤求凰博得知音情重。结果,张生“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更加表明了他的才学与才干。 张生正是以他的胸中才学换得“文章魁首”的称颂,赢得了莺莺的青睐。更重要的是,张生并非绣花枕头。在他把才学用于危难 第 2 页 共 6 页 之时,更充分显示

5、了他过人的智谋和胆略,以他的机敏和真情赢得莺莺的爱情。如,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的紧急关头,众人慌乱无计。张生待老夫人许下婚姻承诺后,自告奋勇、献计献策。 在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道路上,张生甘愿放弃功名,面对困难仍不屈不挠、毫不退缩。如,张生性格中的“志诚”,是建立爱情、婚姻的关键。张生和莺莺的社会地位悬殊,单就这一点来说,这在当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里,社会、家庭都不成能允许这种爱情婚姻的存在,这是立在张生面前的一道无形障碍。 张生在上京赴考途中,路经河中府,游于普救寺,巧遇了相国千金莺莺,便“魂灵儿飞在半天”,被莺莺的美貌深深吸引住了,开头了锲而不舍的爱情攻势。然而,这种追求的梦想却是特别

6、渺茫。理由是张生的父母皆亡,“只留下四海一空囊”,且书剑飘扬,功名未遂,游于四方”。然而,张生却不顾世俗观念,坚决地追求着鸳茸。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不愧被称为“志诚种”。 张生在体验了一连串的困难与考验后,终以他的热心、执着,冲破层层礼教的束缚,越过重重障碍,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同时在他追求莺莺的过程中,由于对她的刻骨相思,又使张生变成一个“傻角”、一个“银样锱枪头”,使张生的形象更具生气和活力。譬如,在第一本其次折中,张生在方丈室与红娘初次见面,就自我介绍:“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显得书呆子气十足,而且又是如此唐突,如此冒失。难

7、怪红娘打断了他:“谁问你来?” 第 3 页 共 6 页 然而张生却不管红娘的回响,还问道:“敢问小姐常出来吗?”貌似他“并不曾娶妻”,莺莺小姐就合该跟他见面似的。他的言语是这样的怪诞、迂腐,让人在惊诧之余,感到又可气又可笑。随着情节的不断进展,张生的“傻”更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例如在第三本其次折中,由于红娘为张生传书,张生便一厢情愿的认为“我这封书去,必定成事”,并且信仰十足的等着好消息的到来。因此张生一见红娘来回话,便问:“擎天柱,大事如何了也?”然而由于莺莺为瞒住红娘,在红娘面前使诈,红娘带来了不好的消息。张生听后,犹如晴天霹雷,不禁苦苦求红娘,并跪哭在红娘面前:“小生这一天性命,都在小娘

8、子身上。然而一听到小姐有回书,看到内容,猜出了小姐的真意,张生一下子风魔劲又出来了,又变得欢天喜地了,说:“呀,有这等喜事,撮土焚香,三拜礼毕。早知小姐简至,理合远接,接待不及,勿令见罪!”张生这一哭一笑,心绪的高涨与失落,表现出他对爱情的无比自信,却又不堪一击。然而前后变化之大,变化之快,显得十足的滑稽,透出了十足的傻气,不禁让人失笑。 柳梦梅的特点:1.富有才华3.不畏强暴2.对爱情的痴情 柳梦梅也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青年,但又存在着较浓重的功名富贵的庸俗思想,譬如崔大庆罗米欧与朱丽叶、牡丹亭异同说指出柳梦梅最初“鄙视功名利禄”,寻求爱情幸福,但一旦获得爱情,“功名之心蠢蠢欲动”,在性格上,“

9、上不如张生,下不如贾宝玉,成为与杜丽娘衬托的形象”。 第 4 页 共 6 页 但同时他不畏强暴,顽强的抵挡性格也是突出的。他敢于在金銮殿上揭露和讽刺权高势重的岳父,他始终相信自己和杜丽娘的行为是正确的,理直气壮,义正词严。这种性格于杜丽娘交相辉映,使他们的爱情发出了更大的光辉。如,孔瑾论汤显祖牡丹亭古典名著讲座之四认为柳梦梅“既平平庸庸,又光辉照人”,“忠于所爱,蔑视礼法”、“不谙世故,憨诚心爱”、“不畏强暴、敢作敢为”,“确乎是个血性男儿,不成不谓光辉照人”,“其平庸处亦无虚情”,“与弥漫青春活力的痴情女子杜丽娘相映生辉”。 他在爱情上始终如一。他一看到杜丽娘的画像和题诗,就被吸引住了。他为

10、她敢于冒开棺处死的危害,在烽火连天、刀兵遍地的日子里,不畏艰险到淮阳替她探望父母。在得悉自己中了状元,第一个念头就是叫人加紧送信给杜丽娘,让她欣喜。这些描写也是生动的。如,朱万曙牡丹亭艺术美新探认为汤显祖塑造的柳梦梅具有“真实繁杂的性格”,“确实他不如张生那样志诚多情”,对突兀而来的丽娘,具有“风流文士的风流表现”,但后来确是转化为爱情。同时他是一个“自命非凡”的“饱学才子”,一个“真实的书生形象”。柳梦梅也是一个痴情种,见到美人像就真心实意的供奉起来并欲唤出其真身。(玩真出)冒着被杀头的危害开棺掘墓,他甚至不舍得把杜丽娘口中吐出的水银赏人,说“此乃小姐龙含凤吐之精,小生当奉为世宝,你们别有酬

11、犒。”(秘议、回生出)在还没有弄清杜丽娘的真实身份时就发下重誓“作 第 5 页 共 6 页 夫妻生同室死同穴。口不心齐,寿随香灭。”(冥誓出)但柳梦梅的性格中更多的是“痴而致刚”,为保卫这份爱情将生死置之度外,掘坟救妻,婚走临安,前线寻亲。在硬拷、圆驾两出中,更见其性格之顽强,正如他自己所说,是“书生剑气吐长虹”。(硬拷出)经杜宝两番痛打,亦毫无屈服之意。待被苗舜宾救下之后,仍不顾余痛调侃杜宝,说有朝一日,“我呵,人雄气雄;老平章深躬浅躬,请状元升东转东。”(硬拷出) 金殿辩理他更是“人雄气雄”,直斥杜宝处理杜丽娘事的三大罪,并指责其军事无能,揭其靠贿赂贼将李全妻杨婆才得以退兵,(圆驾出)不卑

12、不亢、不屈不挠,尽显血性男儿本色。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看出柳梦梅在追求爱情时体验的痛楚、挫折远没有张生多,因受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至情论创作主旨的影响,柳梦梅对杜丽娘的情是来源于虚幻化的世界,回想二人之间的结合过程,这期间虽有柳梦梅每日的与画像真心相伴,一片志诚,但我们看到二人的得以结合更多的是由于冥冥中这份姻缘早已注定,而非个人努力的结果。但柳梦梅没有张生幸运的一点是,他虽考中状元却缺乏以成为杜宝认婿的条件。就柳梦梅来说,因其在作品的下半部承载着赋予的以情反理的历史使命,因此在保卫爱情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走的路亦是艰辛、不易的。所以说,张生与柳梦梅最终的圆满结局是他们自己把握住的,也验证了一句老话“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 6 页 共 6 页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