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涵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措施及质量通病应对措施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299765636 上传时间:2022-05-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箱涵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措施及质量通病应对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箱涵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措施及质量通病应对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箱涵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措施及质量通病应对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箱涵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措施及质量通病应对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箱涵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措施及质量通病应对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箱涵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措施及质量通病应对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箱涵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措施及质量通病应对措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箱涵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措施及质量通病应对措施一、 过程质量控制措施箱涵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措施详见下表5.1-2。表5.1-1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表序号施工工序控制措施1洞口拆除(1)旧涵洞口拆除时,应在对其旧涵涵身做好加固措施后方可进行拆除。(2)加密测量放样点,复核测量数据。2基坑开挖(1)全站仪测量放样开挖边线,并撒石灰标记。(2)基坑采用机械自上而下进行放坡开挖,机械开挖时,基底应预留2030cm土层,再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3)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及时检测基坑尺寸、标高、地基承载力,并在基坑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及时进行坑内水排除,。3砂砾垫层施工(1)砂砾须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铺设。(2)砂

2、砾垫层铺设时采用挖机布料,设标高点并带线分层回填,人工配合整平,采用小型夯机进行压实,并及时检测压实度。(2)回填时须加强测量,确保标高符合设计要求。4脚手架施工(1) 搭设前,清除地面上的杂物,立杆的平面布置图通过测量放样确定。(2) 搭设立杆时,查看立杆与底板之间是否有空隙,若出现空隙应及时处理。(3) 各层支架搭设完成后采用水准仪或全站仪矫正立杆间距、纵向直线度、水平杆直线度等,防止出现累计误差。(4)调整剪刀撑与地面夹角,使其在45至60之间,剪刀撑与水平杆或立杆连接时,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cm。5支架施工(1)搭设前,清除箱涵基础面上的附着物,立杆的平面布置图通过测

3、量放样确定。(2)搭设时立杆时,利用垂球法检查其垂直度,查看立杆与底板之间是否有空隙,若出现空隙应及时处理。(3)支架搭设完成后采用水准仪或全站仪矫正立杆间距、垂直度、纵向直线度、水平杆直线度等,防止出现累计误差。(4)安装托撑时,仔细查看可调托撑的螺杆与支托板焊接情况、托撑的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及螺母厚度等。6钢筋施工(1)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严格按照图纸尺寸下料,钢筋弯曲形状与设计弧度一致。(2)钢筋绑扎前先进行测量放线,并弹出钢筋定位线,在底口和顶口分别设置控制线,用于校核位置和高程。(3)钢筋焊接前检查焊接尺寸、钢筋轴线偏移,以及钢筋表面质量情况,不符合要求时不得焊接。(4)钢

4、筋绑扎时,扎丝端头弯向钢筋骨架内侧,避免混凝土表面形成锈斑。(5)选用强度不低于箱涵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的保护层垫块,并严格控制垫块数量,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6)模板安装前全面检查钢筋骨架尺寸、间距及平面位置,并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模板施工。7模板施工(1)对模板的强度、刚度进行计算分析,模板选择专业厂家加工制作,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切割、下料。(2)模板进场后对模板进行全面检查,先进行试拼,模板错台控制在1mm以内,将错台无法调整的位置用磨光机磨平,模板拼缝较大不得使用。(3)脱模剂应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脱模剂,禁止采用废机油等劣质脱模剂,涂抹均匀,并在模板侧面的连接缝

5、贴上止水带,确保接缝紧密。(4)模板安装前,先测量放出模板线,保证其平面位置准确,安装后通过重垂球法检测垂直度,并进行调整。(5)模板安装应按模板边线进行安装,在底口和顶口进行带线施工,及时进行模板调整,确保模板线形顺直。(6)模板底口采用砂浆堵缝,防止底口漏浆。(7)钢模板安装时,采用对拉杆进行加固,确保浇筑振捣时不发生位移。(7)模板拉杆端部设置锥形螺母,端头部分拉杆可以拆卸,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8)模板安装后测量应进行复测进行校正,及时进行模板调整,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并做好标高点。(9)模板拆除时,侧面非承重混凝土应达到2.5MPa以上,拆除顶板底模时,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后

6、方可进行拆除,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8混凝土施工(1)混凝土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制。(2)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积水、杂物以及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3)混凝土进场时,试验人员对对混凝土的塌落度进行试验检测,满足要求后方可浇筑。(4)混凝土每层浇筑高度不超过30cm,分层振捣,振捣棒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50cm,至模板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20cm,斜面倒角处混凝土振捣,应加强振捣并将气泡赶出。(5)振捣做到快插慢拔,避免拔棒时留下空隙。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插入下层深度10cm,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出现浮浆为准,保证振捣质

7、量。(6)混凝土应进行两次收面,如出现浮浆较多时必须将浮浆刮掉避免因浮浆厚度出现表面裂纹,先大致收平,待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压实、抹平、收光。(7)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保持湿润,模板拆除后应及时进行覆盖洒水养护。9沉降缝及防水层施工(1)箱涵每节和八字墙之间设一道沉降缝,沉降缝封闭成环并贯穿整个断面,基础、涵身沉降缝和顶板缝同在一个垂直面上,沉降缝施工时宽度、厚度须均匀一致,并填充密封料。(2)沉降缝内设沥青麻絮,沥青麻絮伸入两端的涵身混凝土内,沥青麻絮搭接采用顺接,搭接宽度不小于 10cm。(3)沉降缝及防水层的施工选在睛天进行。(4)防水层施工前将涵身上的尖凸处打磨平整,将泥土、杂物等清除干净

8、,保持涵身表面干燥,以保证防水材料与涵身的粘结。(5)密封胶严格设计说明配比进行拌制,拌制后对其遮盖防护,避免尘土进入。(6)防水卷材敷设时密封胶厚度、宽度须涂刷均匀,并按照从排水的下游往上游方向依次顺坡施工。10回填(1)回填前应将基坑底或原地面的浮土、杂物和积水清除干净,将基坑底面和原地面压实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密实度。(2)箱涵回填段内,应开挖台阶,选用透水性好的材料,材料须经监理验收合格方可使用。(3)回填前应在涵背上进行标线,并用醒目颜色标记,两侧分层对称进行回填。(4)每层填土厚度不大于15cm,压实度不小于96%。(5)回填后用全站仪对涵顶标高进行复测。11砌筑施工(1) 片石等材

9、料须经监理验收合格方可使用。(2) 砂浆采用现场搅拌,计量工具须标定合格,砂浆拌制后经检测合格方可使用。(3) 砌筑后采用人工进行砂浆抹面,抹面前进行洒水湿润。二、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箱涵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见表5.3-2。表5.3-2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序号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支架变形(1)认真分析脚手架的结构设计,对节点、总荷载进行分析,并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2)搭设材料进场前严格验收,不合格材料退场处理。(3)严格按方案及规范要求搭设支架,各杆件安装到位,扣件扣紧。(4)施工时立杆要求垂直,剪刀撑设置位置及与水平夹角应合理2混凝土蜂窝、麻面(1) 优选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10、确保集料级配良好。(2) 模板支立前要打磨除锈,均匀涂刷性能良好的脱模剂,按规定的龄期拆模。(3) 模板支撑牢固,接缝严密,不漏浆。(4) 采用合理的浇筑顺序;避免混凝土离析;规范振捣作业。3混凝土错台(1) 底板与涵身模板最底下拉杆应锁死,底口采用砂浆堵缝。(2) 对模板进行打磨,相邻模板之前接缝采用止水条,浇筑前用直尺检查所有的拼缝,确保错台满足要求。 (3) 要严防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跑模。4混凝土表面裂缝(1)优化混凝土浇筑的施工顺序,规范振捣作业,进行二次收面,保证清浆收面的效果。(2)配置专人负责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养护期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5涵身不均匀沉降(1) 开挖到设计标高后,若

11、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应及时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处理。(2) 机械开挖时,预留 2030cm 由人工清理,减少对原状土的扰动。 (3) 按设计和施工规范对基底进行处治。 (4) 基底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涵洞施工过程应排、降地下 水,保持基底无积水。6涵洞两侧回填下沉(1) 严格控制填土层厚,采取人工配合小型机械进行夯填密实。 (2) 分层填筑、碾压,严禁倾填。 (3) 与路基接触面按规范开挖台阶。 (4) 完善排水系统。 (5) 现场质检人员对涵洞台背回填实施全过程旁站,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进行监控,并做好记录。7涵洞渗水(1) 保证防水层的搭接宽度、铺设范围与层数,沥青涂刷均匀,防水层施作前应对混凝土面层进行全面清理,确保表面干净平顺。 (2) 沉降缝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填塞应连续密实、无漏水。 (3) 涵洞基础开挖后,检查基底与设计是否相符,如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应进行换填处理。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