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含教学反思及单元试卷)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教科版)教案 《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目次 各单元试卷 工具和机械/外形与布局/能量/生物的多样性 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机要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朴机械 外形与布局 1、抗争弯曲 2、外形与抗弯曲才能 3、拱形的气力 4、找拱形 5、做框架 6、建高塔 7、桥的外形和布局 8、用纸造一座“桥” 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秘的小电动机 6、电能和能量 7、电能从哪里来 8、能量与太阳 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探寻 2、校园生物分布图 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 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六上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 单元概述:在本单元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遇对各种简朴机械举行测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朴装置,并对其举行查看和加以解释,熟悉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熟悉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朴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察觉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扶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理由议论 【教学打定】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美丽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扶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往往用工具来扶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扶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议论一 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议论填表 工具名称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供给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对比熟谙,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假设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对比适合?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查看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斟酌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测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方才选择的工具是最适合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查看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对比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对比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吃力、很难做的事情,假设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便当地完成了。
高明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 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朴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信息反应】: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在教学中,为了扶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我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使用工具阅历的回想和用熟谙的工具解决概括问题,感受工具能扶助省力或供给便当,如让学生回忆曾经使用过的工具,以填调查表的形式表示出来,重视学生描述各种工具的作用,为后面的学习做打定另外通过设计拔钉子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阅历选择可以完成任务的工具,让学生熟悉到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样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便当和省力 2、提防学生动手才能的培养,如在拔钉子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工具的作用,我采取了分组探究的方式,尽量给每个学生供给动手操作的机遇,让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工具,体验工具带给我们的便当 缺乏之处: 1、教学打定缺乏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为学生供给的工具种类较少,数量也不够,使学生的探究受到了确定的制约 2、由于惦记使用工具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好隐患,所以对学生的探究活动限制较多,未能使学生的思维和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磨练。
其次课 杠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熟悉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吃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测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熟悉杠杆省力、吃力和不省力不吃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彼此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进展记录、分析、处理测验数据的才能 【教学难点】明确省力和吃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教学打定】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举“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扶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熟悉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分外简朴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朴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片面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 支点 用力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围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抑制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