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安七子诗歌分类

拖***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98KB
约15页
文档ID:299470401
建安七子诗歌分类_第1页
1/15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建安七子诗歌分类 建安七子诗歌分类 七子各体创作的成就还可从《昭明文选》选录中得到说明其书选王架诗8题13首、 赋1篇,刘祯诗5题10首,应场诗1首,孔融书、表各1篇,陈琳书1篇、檄2篇、笺1 篇,阮璃书1篇可见,王聚诗赋兼善,刘祯、应场以诗取胜,孔融长于书、表,陈琳、 阮璃善写书、檄这根本上符合曹王、刘瓣之评 当然,无论是曹王、刘拐、钟嵘所评,还是《昭明文选》所选,都着眼于被评比者的 主要成就和名篇佳作建安七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人创作大进展的时代,他们的诗文无 论文体(体裁体制)上还是题材上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而一些作品虽从质量上可能 不算上乘,但在文体进展上或题材拓展上有确定的意义,并对后来的诗文创作有确定影响, 这些作品也有值得关注的地方本章将分别就建安七子今存诗、赋、文诸体作品在文体发 展上的成就和题材开拓上的成就述说他们的创作实绩 第一节七子的诗创作 建安七子的诗歌,今存者据俞绍初《建安七子集》辑录,孔融有4题7首;陈琳有3 题4首(含《饮马长城窟行))),另有失题诗5那么;王集有11题26首,另有失题诗4那么; 徐干有4题9首〔含《为挽肛士与新婚妻别)));阮璃有9题11首(含《驾出北郭门行》、 《琴歌))),另有失题诗3那么;应场有5题6首,另有失题诗1那么;刘祯有8题13首,另 有失题诗14那么。

七子处于中国诗史上由民歌到文人诗、由四言诗到五言诗的过渡时期, 他们的创作顺应了这一诗歌进展的趋势,并作出了确定的努力他们的诗,《文选》选录14 题24首,分属公宴、咏史、哀伤、赠答、军戎、杂诗几类;此外,七子的诗还有游览、 行旅、咏物、写景、情诗、临终、挽歌、离合、郊庙等多种这多种题材在中国诗体进展 史上都有确定的意义兹就其主要题材予以述说 游宴(游览、公宴)《文选》卷二十共收公宴诗14首,首列建安诗人作品,有曹植、 王聚、刘祯《公宴诗》各1首和应场《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诗》此外,建安七子公宴诗 还有陈琳《宴会》、阮璃《公宴诗》、应场《公宴诗》等《文选》卷二十还有“游览”诗 一类,主要收南朝诗人的山水诗,而选作以曹不《芙蓉池作诗》为首建安诸子作品表现 当时游乐内容的诗作有不少,除了曹不、曹植之作,还有陈琳的《游览》二首,应踢的《斗 鸡诗》,刘祯《斗鸡》、《射莺诗》等,诸人的《公宴诗》及王集的几首《杂诗》中也有游 览活动的描写建安诸子这些游宴诗都是邺下时期一道参与诗酒宴乐活动的产物,即如刘 舰所说:“文帝、陈思,纵髻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押池苑, 述恩荣,叙酣宴,大气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文心雕龙·明诗)))邺下之游在中国文学 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序曰:“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 宴,究欢愉之极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古来此娱书籍未见,何者?楚襄王时,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时,有邹枚、严、马, 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汉武帝徐、乐备应对之能,而雄才多忌,岂获晤言之适???” 即有把邺下之游看作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文人集游创作的开头的意思《文选》以建安诗为 “公宴”和“游览”诗之首,盖也有此意张玉谷《古诗赏析》卷首《论古诗》四十首之 十八曰:“《公宴》诗篇开应酬,收罗何事广萧楼德琏别有超群笔,一雁云中独AA秋转 引自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三曹资料汇编》按:本文引用唐代以后人 有关三曹七子及建安文学的评语多转自此书,以下不一一注明)又于卷十评应场《侍五 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时说:“魏人《公宴诗》皆累幅颂扬,开后来应酬恶派??”亦是 此意不过,邺下诸子的游宴诗根本特点有二:一是称颂宴游盛况和曹氏父子德泽,或表 达胸中的郁闷;二是讲究辞采,竞才效技,各尽所长前者是他们内,L,真实感受的抒发, 后者说明了他们对文学表现特征的某些自觉追求。

在布局和笔法上,这些作品往往将情感 化注于客观景物上,或景中含情,或以景衬情,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又遣词精炼,对仗工整其中曹王的《芙蓉池作诗》和曹植《公宴诗》均被陈柞明指为“建 安正格”(见《采淑堂古诗选》卷五、卷六),可见他们的这类诗最能代表建安诗的特点 此后,王公贵族往往留心文艺,并召集文士游从作诗,似是建安诸子游宴作诗的遗响;而 且建安诸子游宴诗中的一些景物描写己开了后世山水作品的先河 赠答七子的赠答诗较多,且质量亦较高《文选》收录的有王集《赠蔡子笃诗》、《赠 士孙文始》、《赠文叔良》,刘祯《赠从弟》三首、《赠五官中郎将》四首、《赠徐干》此外, 徐干有《答刘祯诗》,刘祯有((又赠徐干》,应场有《报赵淑丽》、《别诗》二首从内容上 看,这些赠答诗有挚友临别赠人以言者,有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者,有借机励志者,有 赠远人表归思者,处境不一而足,然而均是有感而发,无虚辞浮言如王集的几首均作于 在荆州期间,当时他特别关切荆州的形势和汉朝时事的变化,还有因不得志而思乡念归的 心情,这在诗中都有所流露刘祯的《赠从弟》三首竟以咏物见志的形式赠人,这在其前 不多见,沈德潜《古诗源》卷六称之:“赠人之作,通用此体,亦是一格。

其《赠五官中 郎将》四首及《赠徐干》二首将个人日常生活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在七子之前,赠答诗 无意为文人用及,远不如书信等实用文体用得普遍,如东汉展现了秦嘉、徐淑夫妇彼此赠 答的诗作,写夫妇之间的思念之情七子的赠答诗不仅在内容上有所拓展,而且形成了风 气,使用频率不下于书信体文;其手法亦多样化,有直抒胸臆的,有借境抒情的,有托物 寓志的可以说,中国诗歌中的赠答一体也是在建安时代确定下来的,此后赠答诗成了文 人诗中颇为重要的一类 哀伤《古文苑》卷八王集《七哀诗》题下章樵注:“集《集》《七哀诗》六首,其二 入《选》可知宋本((王集集》有((七哀诗》六首今存其三,((文选》选其二阮璃有 《七哀诗》二首,另有《怨诗》一首这些诗情调哀婉,代表了七子作品“悲凉”的风格 特色王粟诗伤于社会现实的纷乱无序,自己的飘泊流离、怀才不遇及人民的苦楚这种 思想情感《诗经》、《离骚》中己有所表现,但以五言诗的形式予以表达,王集是对比早的 阮璃主要悲叹自己年命将尽,尤其《七哀诗》之“丁一年难再遇”一首,想象死后凄凉凄凉 的情景:“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身尽气力索,精魂靡所能嘉肴设不御,旨酒盈筋 杯出扩望故土,但见篙与莱。

在此后傅玄、陆机、陶渊明等人的挽歌诗中可见到这种 描写这是当时文人在苦难的社会现实之下理性地斟酌人生的反映 咏史王聚、阮璃各有《咏史诗))二首,阮璃还有((隐士诗》一首这些诗均以历史 人物为题材表达诗人自己的思想感受咏史题材在《诗经》中己经展现,如《大雅》中的 《生民》、《公刘》、《绵》,堪称记载周人古史的史诗不过这些诗可能产生于史实发生的 当时,那么本质上属于记实而不属于“咏史”直接以“咏史”命名的诗当首推班固的五 言《咏史》班诗根本上是以历史家的口气作诗,或曰以新体诗的形式敷衍历史他作此 诗的目的一是尝试五言诗这种新体诗的写作,二是借铺陈堤萦救父的故事以供给某些历史 的鉴戒讽喻,“班固是完全按照当时文学创作的主流文体—辞赋的创作方法来创作《咏 史》诗的吴小平《中古五言诗研究》,页136)其诗根本上没有班固个人的情感寄托, 语言上“质木无文”(钟嵘《诗品序》),大量诗句甚至直接从史书上点化而来,没有什么 诗意可言,可说是一种史传式的咏史诗汉末建安时代,曹操首先有《度关山》、《善哉行》、 《短歌行》等诗,均列举历史人物事迹,或以之陈述事理,或以之比况时事,或以之自述 本志。

这既脱离了班固敷衍史实的史传式作法,又突破了他的一诗咏一事方式,而是排比 多个历史人物,旨在说理明志不过,曹操这些诗以探讨为主,“莽莽有古气”(陈柞明《采 淑堂古诗选》卷五评《度关山)));这种说理型的咏史诗也显得古质而缺乏生气王聚、阮 璃的咏史诗那么又有所进展其诗虽然咏唱历史人物,但其中往往含蕴自己的情志,并讲究 辞采如二人《咏史诗》中均有写“秦穆杀三良”事者,王集诗中说:“人生各有志,终 不为此移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阮璃诗开篇即说:“误 哉秦穆公,身没从三良鲜明各有自己的情志在内又,王集诗中不仅有叙事,而且通 过想象描写三良就死时的悲壮情景:“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临穴呼苍天,涕下如埂 靡绘景含情,生动感人阮璃诗中写三良临穴时的举动:“低头窥扩户,仰视日月光 通过一个低头、仰视的动作变化表现当时三良的心境,亦颇为生动又如,阮璃《咏史诗》 其二写荆柯西行刺秦王之事,重点写易水送别这一悲壮场面诗中通过素车白马、渐 离击筑写其“悲”,通过举坐咨磋、叹气若云写其“壮”这等描写的意蕴已经超出了事情 本身阮璃《隐士诗》更是借咏商山四皓、老莱、颜回、许由、伯夷等志士的安贫守真, 说明自己的人生志向。

抒情言志成了诗的主旨内容,诗在形式上是咏史,实际上已成为咏 怀诗;笔法上,根本一句述一事,运用排比句式,干脆、明快王集、阮璃的咏史诗己经 从以叙事、探讨为主过渡到以抒情描写为主,文学意味巩固了;可以说,在题材内容的选 择和表现方法上为后世的咏史诗的范式奠定了根基,在咏史诗史上具有开创意义譬如, 稍后阮籍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就不乏借史抒怀之作,左思出名的《咏史诗》八首 更继承了这种精神 杂诗杂诗”在魏晋诗歌中是重要的一类《文选》卷二十九“杂诗”类选有93首 作品,居各类诗之最,可谓蔚为大观李善在王集《杂诗》下注曰:“杂者,不拘流例, 遇物即言,故云杂也李周翰注:“兴致不一,故云杂诗可见杂诗主要指那些自然兴 感而作、内容驳杂不易归类者《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云:“杂诗者,古人所作, 元有题目,撰入《文选》,《文选》失其题目,古人不详,名曰杂诗今人或认为杂诗“是 魏晋时的一种同题诗”,“是对比纯粹的抒情诗”(钱志熙《魏晋“杂诗’,》,《文史学识》1996 年第2期)《文选》所选杂诗,虽有《古诗十九首》、“苏李诗”、张衡《四愁诗》居前, 但直接以“杂诗”名者,以王集、刘祯二人之作为首。

‘建安诗歌中,今存孔融《杂诗》二 首,王集《杂诗》五首,刘祯《杂诗》一首,曹王《杂诗》二首,曹植《杂诗》七首及两 个片段另外,阮璃有两首诗,《古诗纪》卷二十七作《杂诗二首》,而其一(“临川多悲 风”)《艺文类聚》卷三十四作《七哀诗》;其二(“我行自凄秋”)入《艺文类聚》卷二十 七人部行旅类,无题王集《杂诗》其一说‘旧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而“忧思”为 何,却未明言,只借助一只“怀春向我鸣”的“特栖鸟”予以示意,其四(’’联翻飞莺鸟”) 又展现“独游无所依”的莺鸟,其五(“鹜鸟化为鸡”)将自己比作“托身莺凤间”的鸿鸟, 说“邂逅见逼迫,俯仰不得言”这几首诗都是披露自己因政治不如意带来的内心郁闷, 显示了他的用世之心和“躁竞”天性另外两首写自己“从君”游乐的快乐心情,也是他 的真实生活感受刘祯《杂诗》写诗人为文墨职事所困而产生的苦闷以及自己敬仰逍遥自 由生活的心情这与刘祯的人格志趣、人生梦想和归曹后的生活境遇精细相连孔融的两 首《杂诗》,一写自己累世贤德,志节坚贞,身当权奸当道之时不学吕望苟因世故,不效 夷齐自洁小一竹,’犷为庸夫所笑,不与世俗同流,决,自象管仲那样由“小囚臣”而建立功柞。

这首是他坚贞不屈天性的表露,同时也透露出他志大才疏的特点;另一首写悼念幼子早夭, 发出“人生白有命,但恨生日希”的亘占感慨钟惺评这两首诗“俄而英雄,俄而儿女, 满肚不平,正在于此”(《古诗归》卷五)这些诗切实能够表现出他们隐微而深厚的思想 情感建安诗人的“杂诗”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