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

上传人:f****i 文档编号:299257824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七言绝句音韵上的特点。2、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感知诗中描绘的景象,从景与情的关系上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3、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体会关键词句的表现力,学习夸张、用典、拟人、对偶的修辞。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词大意,通过想象感知诗歌描写的景色,从景与情的关系上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图片、谈话导入1.(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

2、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诗歌三首,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谈话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三首写景的诗歌的兴趣,为寻找三首诗歌的共同点做准备。二、 初读,整体感知齐读三首古诗,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预设:刘禹锡和杜牧两位诗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此处删除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写景,浪淘沙和江南春分别是写黄河和江南春景的,书湖阴先生壁写的是乡村的美景。小结:三首诗歌是三幅画,每首诗歌都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让我们看看诗人是如何写景的,又寄寓了怎样的感情。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使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三首诗歌的共同点。三、精读,体悟

3、诗歌(一)学习浪淘沙(其一) 黄河是中华文化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古往今来,无数人为它放声歌唱,你知道有哪些写黄河的诗歌呢?预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过渡语:今天我们来学习刘禹锡笔下的黄河。同学们,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历史上有许多的文人墨客写下千古诗句或文章来赞美歌颂我们的黄河母亲。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其中的一首。1、感知大意,明确节奏指名读,归纳出诗歌的朗读节奏,2/2/32、 把握诗意,明确情感(1)默读诗歌前两句,思考:黄河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词可推断出此特点?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4、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预设:“九曲”曲折蜿蜒 “万里沙”(夸张)壮阔雄浑、浊浪滔天“淘”、“簸”“自天涯”(夸张)浩瀚绵长九曲黄河弯;万里沙黄河长、沙很多;浪淘风簸波涛汹涌、惊涛骇浪。(夸张修辞)思考:“九曲黄河”作者为什么不说“千曲、百曲”呢?真的是“万里沙”吗?预设:此处数词都不是实数,而是虚指。例如“九天”“九霄”形容极高之处。“九曲”的意思是指黄河弯曲的河段甚多。“万里”也是如此,用来形容黄河流经各地时携带的泥沙之多。(学生朗读,读出气势。)总结:前两句描写了黄河(弯弯曲曲、黄沙滚滚、浪涛汹涌)的特点。(过渡):我们欣赏了黄河远景和咆哮图,你再读读三四句,想一想: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

5、么?(2)“同到牵牛织女家”是什么意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想象一下:牛郎织女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优美。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3)诗人借写黄河想表达什么?预设:前两句从黄河的奔流之势着墨,以直上为转折,从地下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豪气纵横,表现出诗人的豪迈气概。借助典故写想象中的天上人家之景,相约同到牵牛织女家,去体验祥和安宁的幸福田园生活,为全诗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表现出诗人的浪漫情怀。感受即可,说出有难度。(4)指导朗读,体悟情感学生朗读教师指导:从语速、语调

6、、节奏等方面读出情感,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二)学习江南春解题:从标题可以得出什么信息?预设:江南的春景。1、感知大意,明确节奏学生齐读,注意划分节奏,2/2/3初读感知到:诗的前两句紧扣“春”,后两句紧扣“江南”。2、把握诗意,明确情感 (1)自读诗歌,思考: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 交流明确:景物:“莺”、“绿”、“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莺啼”、“绿映红”、“水村”、 “山郭”、“酒旗风” 画面:辽阔的江南,到处有黄莺在林中欢啼、绿树掩映红花、山水映照城郭、酒旗迎风招展。追问:“千里”,有人评论说千里已经听不见看不见了,所以应该用十里,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7、?为什么?预设:千里更好,更能感受到江南的春色,到处春意盎然。思考:这里的“千里”是不是真的有“千里”呢?会不会不真实?预设:“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里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夸张修辞表达对江南美景的高度赞美。(2)默读三四句,思考:在景物描写上,前两句和后两句有什么不同?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天景象吗,作者看到了什么?预设:前两句描写了众多景物组合而成的画面,风格明艳活泼,表现了春之勃勃生气;后两句写迷蒙烟雨中的寺院楼台,取景单一,表现出另一种朦胧迷离的春意。不是,是雨景。在远处,诗人看到了很多寺庙,他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思考:四百八十座寺庙,是

8、一座不多一座不少的吗?预设: “四百八十”是一个虚数,并非实指,告诉我们在江南有各种各样的寺庙。表现了历史上江南地区佛教盛行的风貌。(3)这两组景物表达出了作者怎样情感?从哪些内容可以推断出这种情感?交流明确:整首诗表达出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后两句在写景之中寄寓了作者的怀古幽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4)指导朗读,体悟情感1.2句景色色彩明丽,充满生机,语调

9、轻一些,语速快些,读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3.4句景色朦胧,读慢一些,体现怀古幽思。(三)学习书湖阴先生壁(其一)解题:从标题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明确: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一首诗。引入写作背景:这首诗是王安石到湖阴先生家做客时所作,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景色十分欣赏,吟成这首诗歌,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庭院墙壁上。1、感知大意,明确节奏请学生划分出诗歌的朗读节奏,自由朗读诗句。2、把握诗意,明确情感(1)讨论交流第1.2句:湖阴先生的居家环境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湖

10、阴先生是什么样的人?预设:这两句写庭院内景色。“苔”指的是青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在在僻静之处,较之于其他杂草更难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都没有,这表明庭院内无处不净、无时不净;一个“畦”字不仅交代了花木的整齐,还写出了花木品种和数量之多,既整齐又不单调,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高雅,而这些都是湖阴先生亲手栽培的,“自”称赞了主人亲力劳作,勤勉简朴,深得隐居之趣,一切都显得那么幽静。突出静、净、美的特点。性格特点:朴实勤劳、富有生活情趣。(2)1.2句写的是庭院内容,3.4句转而写庭院外景。思考:庭院外景有什么特点?预设: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两座青山主动推门而入,送来

11、一片青翠,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对人的亲近,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结构严谨。(3)诗人对湖阴先生的生活持什么态度?从哪些具体内容可以推断出这一点?预设:“净无苔”“畦”写出了环境的洁净整齐,“长扫”“手自栽”交代了湖阴先生的生活方式,“护田”“送青”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流露出诗人对湖阴先生生活情趣、高洁品质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由衷的欣赏赞美之情。(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从语速、语调、节奏等方面读出情感,体悟到作者对其赞美与向往的情感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思路来源于“空中课堂“,围绕三个问题依次学习三首古诗:诗歌写了

12、哪些景物;写了景物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中推断此特点;诗人借此表达什么情感?通过这样的问题链设计来解决本课的核心问题。四、课堂总结这堂课学习了三首七言绝句,核心问题是诗人们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诗人借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是通过以下路径完成核心问题的,我们先朗读了诗歌,关注了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然后分析了景物特点,关注了诗歌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夸张、拟人等写法,从写景的句子中体会了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同学们请谈谈我们是通过怎样的思路完成核心问题的?j朗读(节奏、语调)k分析景物及特点l关注关键词表现力(数词等)、夸张、拟人、用典等修辞手法m体会作者情感设计意图:课堂所学内容的总结,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所学知识点做一个回顾和整体认知。五、作业布置1、背诵三首诗歌。2、完成作业单和练习册题目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六、板书设计 古代诗歌三首七绝浪淘沙(其一) 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景物: 黄河 江南春景 居家环境特点: 弯、长 明艳活泼 净、美 黄沙多 朦胧迷离 朴实勤劳 波涛汹涌 富有生活情趣 写法:夸张 用典 夸张 拟人 对偶 情感:豪迈气概 赞美与神往 赞美与欣赏 浪漫情怀 反思:1.用时分配不均,前面朗读耗时过长,后面理解古诗的地方略显仓促。2.课程欠缺取舍,想讲的太多,但能讲的有限。以后要学会围绕学习目标取舍课堂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