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德育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范文

上传人:sz****0 文档编号:299245546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德育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活德育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活德育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活德育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活德育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德育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德育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德育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范文人是生活中的人,品德源于生活,良好品德的养成离不开生活。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生活,选取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和引领生活的过程中,自主构建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形成法治思维。下面是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组,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的教学策略。一、以和谐师生关系为前提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在教育过程中,如果师

2、生关系处于一种民主、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氛围,才能让学生敢于说真话、抒真情,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和谐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交互活动中民主、在相处的氛围上融洽。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形成师生互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与信任学生、欣赏激励学生,并且要宽容学生。二、以“生活事件”为教学素材。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以“生活事件”作为基本素材来组织教材。生活事件是指生活主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事态,包含生活主体的言行,是生活主体主动或被动遭遇。

3、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也要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件”作为教学素材。这样可以解决道德教育脱离生活的问题。生活事件富含道德教育意义,蕴含核心价值,有价值导向性。以教材为依托的“生活事件”,反映儿童成长遭遇的道德基本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生活事件经过课堂剖析和提升,成为儿童反思生活的“镜子”与,和建构自我的“营养”。例如,在教学我们班他们班时,我们围绕刚刚结束的班级拔河比赛和朗诵比赛展开教学,讨论比赛中的班级竞争与团结协作。在教学我们神圣的国土时,涉及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我引入了国庆七十周年大阅兵群众游行中的各省彩车,这一生活事件。像认识家庭成员,认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在教学国家机构有哪些时,则是从

4、我们周围的镇政府、派出所等生活事件谈起。三、以生活情景来导入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使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内驱力。同时也增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可感性、亲近性、实用性。例如,在教学做个“开心果”时,先请学生上台表演笑话,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恰当地切入了主题。在教学家庭的记忆时,我从每个学生带来的全家福照片导入新课,学生们沉浸在幸福的氛围中,然后梳理家庭成员的关系、展示自己调查的自家“家史”等等。在教学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时,运用一分钟的公益广告视频“法律在我们身边”导入。这个视

5、频当中它把法律形象生活化了。就像我们登山的时候需要缆绳,在工地上干活的时候,需要安全帽,学游泳的时候需要游泳圈,开车的时候需要安全带。这样的导入能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四、以生活化教学组织课堂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完成合作学习。师生间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学习,分享快乐,共同发展。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能拉近师生彼此间的距离,倾听到学生的心声,把握他们的心理矛盾冲突,让他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体验,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达到理

6、想的教育教学效果。道德与法治课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渗透到课堂中,抓住良好的时机,组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过程,将所学理论知识引入生活,让鲜活的生活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生命最宝贵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体验生命来之不易”、“爱护身体珍惜生命”等生活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树立了热爱生命、珍惜身体的意识。在教学我能行时,我带着羞涩的学生一起表演节目,带着不爱运动的同学一起完成了一次长跑。在教学我是一张纸时,带着学生们一起学造纸。通过这些活动把教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把生活变成了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五、以生活体验来深化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显著之

7、处在于激发学生的良好情感,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而不是给他们现成的结论。这种熏陶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师就应努力还原社会生活中的情境,为学生“模拟”社会真实,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情境中围绕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入探讨。在这种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辨析是非的能力。同时,由于学生身临其境模拟解决现实问题,他们会随着问题的深入,形成感情的共鸣,进而获得情感的升华。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就要面向学生生活,创设多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从而获得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技能。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法治专册”时,我们

8、用模拟法庭的办法让学生们体验法律的公正、威严,以及对弱者的保护。在教学四年级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时,我们让学生与父母进行角色互换,体验父母的辛劳。教学三年级走近我们的老师时,使用职业体验的方法,让学生当一天“小老师”,这样使学生真正走近了老师。道德与法治课就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帮助”不是代替,不是一种强制命令,而是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这样才能内化成学生内在的心理品质。那种脱离了生活单纯的说教,能够让学生记住道德知识,但很难升华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六、以回归生活来拓展课堂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显著特点,学习是为了应用。从教学目的来看,教学是为了让学生

9、学会生活,用学过的理论指导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这对学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既检验了学生掌握的程度,又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其情感得以升华,知识得以应用。因此,当学生在课堂情境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学会一定的道理后,就要回归生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指导自己的实践,做到以知导行,以情促行,知行合一,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后,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包饺子、亲手书写春联,以及在元宵节亲手制作灯笼,让学生们度过了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在学习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后,我让学生与妈妈一起帮爸爸戒烟。学完了安全记心上之后,让学生寻找学校、家庭和社区中的安全隐患,并提交给相关人员。这些活动使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并在生活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源泉,教师要时刻将生活源头活水引入课堂,让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课堂小天地变成生活大舞台。从而彰显道德与法治的魅力,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