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说课稿_17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299238092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_17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_17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_17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_17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_17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_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_17(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2、教材地位作用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安排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更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总结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

2、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亲身探索公式的过程,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与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推到过程以及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一是自主探索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自主研究才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通过学生探索、验证后,再运用概括、迁移的过程来完整地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应用就是本课另

3、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设计程序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运动会”情景(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出现的田径场和举重场,从场地中发现学生熟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通过师生谈话激发学生计算面积的兴趣。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动物运动会的故事情景,不仅趣味浓厚同时也通过田径场和=举重场很自然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为接下来的探索工作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设计了四个层次猜想验证概括类推。 1、猜想 在这一层次里首先让学生猜想要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呢,会有学生回答与图形的长和宽

4、有关。 设计意图: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因此会联想到面积计算也可能和周长有关,而且猜一猜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开拓学生思维。 2、验证 a、探索 让学生带着猜想,利用教师提供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各种不同的长方形,并把它的长、宽、面积记录于表中。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并思考: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它的长与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联系?它的长、宽分别是多少?面积呢? 设计意图: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工具,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更符合了人人参与数学活动的数学理念。 b、结论 引

5、导学生观察表格数据并提问:你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了吗?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并且是长乘宽就可以求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板书)。 设计意图:此结论并不是最终结论,提出此结论让学生获得了探索后的成果,但是同时又为学生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即要验证此结论的正误。使学生思维进一步拓展。 c、验证并概括 师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乘宽的方法来计算呢?我们再来研究几个例子。随后再让学生同坐之间互相再用小正方形摆摆看并自己做记录。发现:长方形面积=长宽。 设计意图:刚才的结论有可能是错的,因此再次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互相合作验证出长方形面积就是长乘宽,让学生通

6、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最终结论,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感觉到探索道路的艰辛,数学知识的宝贵。 3、类推 师提问那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呢,学生发现正方形面积是边长乘边长,并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是长与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形。 设计意图: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很容易类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这过程中不仅回顾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推理与逻辑思维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P78两题做一做; 2、发展练习:课本P80第8题。 课本P80第10题。 设计意图:设计有层次的练习,把巩固计算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和练习的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全

7、课小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谈体会随后教室作适当的评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教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

8、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计算、探究、讨论、比较等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

9、探究,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三、说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例3、例4时,让学生通过自学,根据问题层层深入探究,归纳和判断,得出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计算、观察、发现的方法:在讲解计算法则时,让学生自己算,自己发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下的学习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在做习题的时候,让学生合作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表达能力,协作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1、铺垫迁移,生成问题 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列竖式计算,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来,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以去商店买

10、商品为话题,让学生谈买东西、花钱、算帐等生活的事情,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打下伏笔。 2、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探究,明确思路 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独自尝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发挥小组学生集体智慧。 3、巧编练习,逐步优化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能力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

11、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节。我先进行简单的单元分析,再就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进行说课。 学情分析: 在这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说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 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 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比如花卉展、小猫

12、钓鱼等,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理解、掌握算法; 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

13、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说教材和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学习。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

14、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的功能。 说教学程序: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说出每种花的盆数,教师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