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散步》说课稿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299236220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散步》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散步》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散步》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散步》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散步》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散步》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散步》说课稿(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散步说课稿七年级语文散步说课稿1 一、情理结合说教材 散步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通过四篇不同国度、不同时段人们对亲情的理解的学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继而感受到亲情之类的情感内涵。散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首先,它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资源。本文不仅篇幅短小,语言精美,而且内容贴近生活,人物形象鲜活,很适合拿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它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资源。莫怀戚运用小说笔法,在叙述“散步”这件简单的生活小事时,通过运用截选、嫁接与改造等方法,使事件富有了曲折性和镜头感,引人入胜。同时,在语言的运用上,还善于采用对称

2、句、大词小用等方法来丰富文章内容。这些技巧都可以作为教师指导学生“跟课文学写作”的资源。 第三,它是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资源。这篇文章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思考。特别是当下,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往往忽略的年迈父母。这篇课文可以作为真切、鲜活的情感教育范例,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反思自我,接受伦理和情感的教育。 二、以生为本说策略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了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几点:一是学习朗读技巧,把握全文感情基调;二是畅谈朗读感受,理解课文深层意蕴;三是运用朗读方法,品味本文优美语言;四是设计活动方案,增加家庭幸福指数。 为了更好地解

3、决理解课文深层意蕴和品味语言这两个重难点,我用“朗读法”贯穿整堂课的教学,用“散步”这一事件带出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景物描写的赏析和深层情感的挖掘。具体策略如下:一是试读课文,找出要素概事件;二是美读课文,畅谈感受最深处;三是品读课文,体会散文语言美;四是走进生活,设计家庭日活动。 这四个活动分别体现如下意图:一是试读课文,旨在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并要求学生迅速找出六要素,概括本文所写事件;二是在美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抓住自己的读后感,畅谈感悟,从而多角度理解课文内涵;三是品读课文中的“对称句”,体会语言的对称美;四是学生通过家庭活动方案的设计,感受到自我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和重要性

4、,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在这四个活动中,我通过朗读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其中,在畅谈感悟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尊重学生个体感悟的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 三、以读促学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一)试读课文,找出要素概事件。 首先让学生试读课文,揣摩朗读的语气和节奏,然后演读,同学间互评互读,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范读。要求学生在把握本文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然后,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找出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本文所写事件。学生不难概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散

5、步。我再相机引导学生完善散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环节我以读带思,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又带着他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美读课文,畅谈感受最深处。 第一步骤的设计,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了补充。然后,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阅读感受,要求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注。提示他们可以以六要素为感受点来谈。 出示范例:“初春的田野”给我感受最深,你看,“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

6、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我再把他们按座位分成几个小组,要求他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朗读出来,或者用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 学生展示时,我引导他们通过谈对一家四口的印象来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引导他们通过谈“散步”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理解课文的深层意蕴,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味。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归纳总结:通过朗读优美的景语,我们仿佛也走进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感受到了勃勃生机;通过模仿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调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慧机灵的小男孩

7、,一个颇有担当、体贴孝顺、深沉稳重的中年男人,一个年迈体弱,却十分善解人意的慈祥老人,一个温柔贤惠、通情达理的年轻母亲;通过朗读结尾的关键语句,我们仿佛明白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亲情和生命,而且还有一个中年人所要承受的扶老携幼的责任感和对家庭的使命感等等。 这一环节我通过浅显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畅谈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深层意蕴,力求做到深入浅出。 (三)品读课文,体会散文语言美。 这篇散文的语言充满诗情画意。除了因为在叙事中穿插了生动的景物描写外,主要还归功于文中大量的对称句。 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具有“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和结构相同

8、或大体相同”特点的句子。 出示范例:“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根据范例,学生不难找出“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对称句。找出这些句子后,我让男女生配合读,然后不失时机的讲解对称句的特征和作用,并鼓励他们写一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本文的语言除了大量运用对称句之外,还有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显著特点。例如,“分歧”“责任重大”这样的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结尾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却含义深远、

9、耐人寻味,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的同时,也明确其作用,让学生将这些写法运用到以后的作文写作中。 (四)走进生活,设计家庭日活动。 通过前面三个环节的朗读、感悟、品味,学生对本文已有了自我的阅读体验,我适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自己的家庭生活,可以是温馨瞬间,也可以是相处困惑,提出来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然后,提出建议,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为自己的家庭日设计一个活动方案,给几分钟让学生写一写,再拿出来在班上分享。设计不需要多么轰轰烈烈,只需要像散步一样自然、亲切,有可操作性,能增加家庭幸福指数就行。 设计这个环节的说和写,旨在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所学所悟运用到生活中,

10、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家人,尊重长辈,珍爱生命。 四、浅文深教说感悟 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精巧的散文。文章虽然简短,意蕴却十分深厚。只是选取了生活中散步这一日常小事,却为我们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这篇看似浅显,却意蕴深厚的文章,如何教出深意呢?我尝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走进文本,品味优美语句,透过生活小事,感知事件背后的亲情,挖掘背后的生命。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基于每个学生的阅读感悟不同,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时,我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内容,用朗读和表演的形式来演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11、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如果能够突破寻常的课堂教学常规,引导学社积极开动脑筋,联系文本,深入体悟,一篇看似简单的散文所蕴含的深意也能被我们理解得很透彻。 七年级语文散步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当代著名作家莫怀戚写的一篇文章散步。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

12、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3)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五、教法学法 教学

13、方法: 1、情境导入法 2、诵读教学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 2、朗读感悟 3、情感体验法 4、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 观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由此导入新课:洗脚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然而这平凡的小事,却蕴含了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散步。 【设计意图:观看妈妈洗脚这个视频,给学生营造一个浓浓的亲情氛围,唤起学生的亲情意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 (二)、朗读课文,感受亲情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的行文思路。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准

14、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检查阅读效果: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嫩芽分歧霎时拆撒熬过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思考问题: 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 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 从散步这一小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家人怎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 1、语言美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人性美 课堂活动设计: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3、景物美 默读课文,请画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在课本上做标注)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