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2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299234518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2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2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2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2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2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2(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课题:认识乘法(说课) :长沙市芙蓉区长铁四小 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材简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的意义作准备。例题后的“试一试”,继续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并让学生注意到3个5相加和5个3相加的的数是相同的。 第二道例题在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例题后的“试一试

2、”既要用加法算 ,也要用乘法,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中的18题由看图找几个几再列加法算式最后列乘法算式,到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2、 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和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怎样改写乘法。 教学准备:CAI 设计理念: 这节课,我将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把“认识乘法”创设在一个童话情景中,并将乘法意义的两个内涵:在

3、几个相同数相加时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式往往比加法算式简便。分开突破,不增加学生的难度与负担。整节课营造出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练习设计的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开放性题趣味十足,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首先提出:“小朋友都认识小红帽吗?”让学生回忆起童话故事,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因为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学习的愿望。紧接着,创设情境,“数学课上老师也带小朋友来看看小红帽的家。”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环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有

4、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所以在导入部分中,我根据儿童心理,喜欢玩,喜欢小动物,卡通人物。时时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是用一个完整的情境贯穿始终。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把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况呈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你要把孩子引导到新的地方,你首先得知道孩子现在所处的位置。”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

5、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的内容发生相互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知识。而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联系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备继续学习乘法的条件。在10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连加,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由于接触少,显得比较生疏。为此,在教学中设计了“小鸡”,“小兔,“鸡蛋”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列出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算式,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说出许多相同的数连加的算式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能力。 设计“鸡蛋”这一问题情境,首先是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

6、连加的能力,为学习乘法扫除障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新课标中对计算的要求不再是以前的又快,有准,而是看准的方法多,即“算法多样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解决问题的渴望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学生根据“鸡蛋图”分别列出了3个5相加(横着看的),5个3相加(竖着看的)的连加算式。甚至也会有学生斜着看来列算式,或6个6个的看等等各种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的方法,学生能够理解,也记忆深刻。 我在教学中,在新授中让学生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外,在练习中,并出现了“5+6+6”这类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通过比较,从而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认识把

7、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或抽象成概念在实践中应用概念并进一步巩固概念。 紧接着我设计了小红帽过生日的情境,来一个人要两支筷子,来50个人要准备多少支筷子?学生中大多数用乘法,我提问;“为什么不用加法呢?”学生都感受到太长了,麻烦。从而将乘法的意义突破。 新课标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中,教师遵循由浅入深教学的原则,由基础题到提高题。首先让学生看一副图,说出是几个几相加,并列出加法算式,再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过渡到看到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最后提高到看一幅图直接列乘法算式。最后,教师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题。让学生在开放性题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有些问题的答案不

8、是唯一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3+5+5”这一题,刚开始学生会以为它没办法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它不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但通过自己的探索,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使学生知道先算出2+3=5,这样就变成3个5相加,从而可以改写成35,53;接下来“3+3+6”这道算式就可以变成2个6相加的加法算式,进而可以改写为26,62的乘法算式,同时“3+3+6”这道题可以把6拆成两个3使原来的加法算式变为4个3相加,可列出34或43的乘法算式:最后是一道字母题:A+A+A+A。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而再一次的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总之,把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

9、知识经验基础上,有利于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有利于教师发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 课后感受: 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大部分学生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当然也有学生还出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我觉得对于这节课,应允许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更能在新知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有的学生当堂课不明白,说不定回到家却突然知道了,后知后觉。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8加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身份转变为一个

10、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同时改变课程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应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 教材分析: 8加几是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8-89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有9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作支撑,学生初步经历了观察分析、收集信息、计算等活动。和前面学过的9加几相比,这一节教学内容基本上脱离了学具的帮助,主要通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8加几的计算方

11、法,要求学生在学习8加几时,不用像9加几那样进行全新的探索,而主要是验证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8加几中是否同样适用,在肯定学生课堂上生成的多样化算法的同时渗透湊十法择优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自控能力不强,对9加几的掌握应用还不够熟练,在教学设计时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新知识。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熟练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学会

12、用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推导新算法。 2、掌握计算8加几的基本思维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8加几的运算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进行8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在熟练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学会用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推导新算法。 设计思路: 1、关于情景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注意倾听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此,本节教学内容开始

13、进行大胆尝试。 3、关于计算方法多样化的问题 在学生理解看大数分小数,把几湊成十,十加几得十几即 湊十法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探索和发现计算方法。 4、积极引深, 发挥两主 作用 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探,使双边活动产生共振,和谐发展。 教学流程: 一、知识再现,激趣导入 1、数的组成(对口令游戏) 2、找朋友:9加几的口算练习。 二、创设情景,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星期天,许多小朋友也来到公园,你们

14、看他们在干什么? 1、观察情景(1): 打靶图 你从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求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情景资源进行再加工,让学生观察图中打靶的情景,学生比较感兴趣,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自己比较熟悉的情景入手,提出数学问题,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解决自己发现问题的欲望 2、观察情景图(2):划船 在公园的这一角,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并列出了算式。下面我们再到公园的另一角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师:根据

15、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一共有多少人在划船? 师:求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4+8 在两个不同的情景中培养了学生从身边生活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并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3、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是求一共?都是用加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8加几的方法好不好?(板书课题:8加几) 三、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探究学习8+5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第一个问题。 (1)学生自主探究。 师:怎样计算8+5?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想办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师巡视) (2)小组讨论交流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