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江钨集团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99210033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江钨集团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江钨集团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江钨集团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江钨集团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江钨集团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江钨集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江钨集团(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大吉山钨业有限公司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二一二年元月目 录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6能源介质管理制度10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2临时用电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5大型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8交叉作业安全管理规定22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一、动火作业是指凡在爆炸危险区域和火灾危险区域内,使用各种直接或间接明火施工作业。 主要包括:1、使用电、气焊、锡焊、焊割等;2、使用喷灯、火炉、液化气炉、电炉及明火照明等;3、烧烤煨管、铸、锻、电钻、砂轮作业等; 4、熬(烧)沥青、炒沙子等;5、机动车辆及畜力车进入罐区和爆炸危险区; 6、使用非防爆的通讯电器设备和电动工具。

2、二、 凡在非固定火源处进行明火作业的,根据国家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所划定爆炸、火灾危险区域,以及设备(容器、管线)的使用情况,将动火分为三级。 1、一级动火:凡在危险爆炸区域,即甲、乙类油品油罐区、桶装油品储存区(库、棚)、油泵房、炸药库等爆炸危险范围内的动火,以及虽移出该区但盛装过甲、乙类油品的油罐车罐、油桶、输油管线等的动火。 2、二级动火:凡在火灾爆炸区域,即储存或装卸丙类油品油罐区和作业区的防火距离范围内的动火,以及虽移出该区但盛装丙 A、丙 B 类油品的油罐车罐、油桶、输油管线等的动火。 3、三级动火:凡在一般用电区域内对通常设备的动火均为三 级

3、动火。 三、 动火票的管理及办理程序。 1、凡进行一、二级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作业票 。三级动火作业,填写用火申请单 。 2、一级动火作业的动火作业票应由公司主管副总经理审批, 并报公司安全环保科备案;二级动火的动火作业票应由供销部主任审批,并报公司安全环保科备案;三级动火的用火申请单由作业所在班组填写,并由单位负责人审批,用火单位进行存档。3、一、二级动火作业前,由用火单位申请动火,施工单位负责办理动火作业票,按审批权限,逐级上报,分级负责。批准后, 方可进行动火。 4、一张动火票只限一处使用。一级动火作业票有效时间不超过小时,二级动火作业票有效时间不超过天并不得跨越双休日, 三级动火作业票

4、有效时间不超过15天,固定动火点每半年由安全部 门组织消防等部门检查认定一次。 5、动火票是动火依据,不得涂改、代签,要求妥善保管。 6、各级安全部门对审核过的动火作业票,应存档一年以上。 四、人员管理 1、使用电焊、气焊、锡焊的动火作业,动火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持证上岗。2、监护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配备专用安全检测仪器,必须携带动火票。坚守岗位。 3、按动火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进行作业。 4、 监护人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消防设施到位情况,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停作业。 5、 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应急处理方法。 五

5、、安全要求 1、动火作业前,动火人和动火作业监护人由安全主管领导负责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作业。 2、用火监护人必须了解动火部位、作业程序、工艺过程,具备责任心强,出现问题能正确处理的能力。发生异常情况或异常情况苗头,监护人应及时采取措施或要求停止动火,防止发生事故。 3、警消人员、安全监督及各级领导,有权随时检查用火现场, 如发现违章用火或用火有危险时,可收回动火票,停止用火,并按规定严肃处理。 4、凡动火作业,现场必须有作业负责人及监护人。 5、危险爆炸区域内,凡是可不动火的一律不动火,凡是能拆下来的必须拆下来移到安全地方动火。节假日期间一律禁止动火,生产要求必须动火的,按特殊动火处理。 6

6、、管道动火,应首先切断油品来源,加好盲板。彻底吹扫、 清洗后;也可采用黄泥、泡沫、玻璃腻子与石棉绳掺合堵塞等办法, 截断管路;必须检测动火部位和场所周围的油气浓度,当油气浓度在爆炸下限的以下时,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动火,超过 1 小时后动 火,必须再次进行动火检测。 7、检测油气浓度的仪器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检测时必须使用相同型号的两台仪器。检测人员应为受过专门训练。 8、动火时,若遇级及以上大风,应停止动火。特殊情况必须动火时,要采取围隔等措施控制火花飞溅。 9、动火现场m 以内应无易燃物、无积水、无障碍物,便于在紧急情况下施工人员的迅速撤离和实施救援工作的快速展开。 10、 动火现场应按动火措

7、施要求, 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和消防器材,必要时应配备消防车监护。 11、动火完工后,由监护人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火种存在时方可离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或探入罐、槽 15 车容器、锅炉以及管沟、烟道、下水道、沟、井、池、涵洞等进出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的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 二、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准确测定作业环境氧气浓度做好记录并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票) 的前提下,根据测定结果已采取了相应措施,方可进入作业场所。 三、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票的管理及办理程序1、需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作业班组应向单位

8、负责人提出申请并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票;2、单位负责人应亲自或委派懂安全的专业人员组织落实进入有限空间的安全防护措施, 作业单位核实并确认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间内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检验结果。3、作业监护人员与作业单位共同检查监护措施、防护设施及应急报警、通讯、营救等设施,确认合格后签字认可。4、单位负责人对上述各点全面复查无误后,签署认可意见,报安全环保部负责人审批。作业班组负责人对上述各点全面复查无误后,签署认可意见。 5、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票共设两联,第一联由单位安全技术人员留存备查,第二联在作业前,作业负责人核实安全措施后签字认可,交监护人员持有,作业完毕后将作业票返

9、回单位安全管理人员。 6、一张作业票只限一处使用。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票 有效期限必须严格按照作业时间确定,最长不得超过7天。7、作业票不得涂改、代签,要求妥善保管。8、审批过的作业票,以档案形式保存一年。 四、进入不含油气的其他缺氧场所时,应按本办法所附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要求办理。 检测应记录下列项目:1测定日期、时间; 2测定地点;3测定方法和仪器; 4测定时的现场条件; 5测定次数;6记录测定结果。五、人员管理 1、按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 作业。 2、1-6 人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不得少于二人,7人及以上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不得少于 3 人。作业前

10、应检查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3、 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4、 熟悉应急计划,掌握报警联络方式。5、监护人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 况,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6、监护人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 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7、监护人应和作业人员拟定联络信号。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 人员的联系,发现异常,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8、监护人应熟悉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护设施、报警装 置,并坚守岗位。 9、作业人员身体条件欠佳时,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10、 监护人要携带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票,并负责保

11、管。 六、安全规定 1、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使用 经检定合格的合适测试仪准确测定作业环境氧气、有毒有害等气体浓 度,做好记录,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票并采取安全防护措 施,方可作业。 2、进入油罐作业,必须办理进罐安全作业票 ,具体执行油罐清洗安全技术规程,进入油槽车容器时可参照上述作业票执行。 3、进入不含油气的其它缺氧场所,应按本规定办理进入有限 空间作业许可票。 4、有限空间作业现场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作业票有效时间 24 个小时。 七、 缺氧环境中作业时的主要防护措施 1、 监测人员必须装备准确可靠的分析仪器,在作业中应保持必 要的测定次数,并填写氧气浓度检

12、测表 。 2、在已确定为缺氧环境中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充分的通风换 气措施,使该环境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在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在 以上。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3、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 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 软管面具等隔离或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4、当存在因缺氧而坠落的危险时,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 并在适当位置可靠地安装必要的安全绳网设备。 5、在每次作业前,必须仔细检查呼吸器具和安全带。发现异常应立即更换,严禁勉强使用。 6、在作业人员进入缺氧环境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7、在存在缺氧危险的作业场所,必须

13、配备抢救作业人员。8、 发生缺氧危险时,作业人员和抢救人员必须立即使用隔离式 呼吸保护器具。 9、对已患缺氧症的作业人员,应立即给予急救和医疗处理。八、 在进入含油气的缺氧场所时的主要防护措施 1、监测人员应同时使用两台型号相同,并在检定有效期内的可燃气体测试仪进行检测。 2、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或消防空气呼吸器,严禁使用 氧气呼吸器。 3、在采取排除油气的通风措施后,当有气浓度为: 体积浓度(V%)为爆炸下限的 1%时,允许不戴呼吸器进行8小时作业;体积浓度(V%)为爆炸下线的1%-4%时,允许不戴呼吸器进行30分钟作业; 体积浓度(V%)为爆炸下线的4%-25%时,不戴呼吸器不准进入

14、作业;体积浓度(V%)为爆炸下线的25-40%时,不经专门批准不准人员进入; 体积浓度(V%)为爆炸下线的 40%时,严禁人员进入。 4、作业场所的通风,每小时通风量宜大于作业场所容积的 10 倍以上。能源介质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能源介质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节能意识自觉性,合理节能降耗减少浪费,更好保障生产、办公、生活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各单位、办公地点及居住区。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能源介质,是指电力、生产生活用水及其他原材料。 第四条:能源管理坚持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厉行节约、效能统一的原则,加强节能宣传教育,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设施。 能源管理体系 第五条

15、:机动科负责煤矿能源介质的综合管理。(包括及时根据生产需要统筹安排的能源介质供应、每月核算能源利用率、制定能源管理制度)。 第六条:由机动科、供销科、财务部,统筹规划能源计量表的配备和能源用量的核算。 第七条:各单位要有单位领导分管、专人负责本单位的节能工作。 1、杜绝长流水、长夜灯,提倡节省创效益; 2、生产线上因设备故障,在维修设备过程中(生产不能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应及时关闭生产线上其它运转机械。 3、工作结束后,由专人负责各能源开关的检查。 4、各科室(部门)离开办公室应关闭办公室相应的电器设备的电源(如:电灯、电脑、空调等)。 5、各单位应积极提高工作资率,相应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6、提倡利废利旧, 搞好技术革新改造,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节能管理工作计划 第八条:明确规划和完善我公司能源支配网络结构。 明确我公司能源计量表所支配的区域、较准确的显示各单位能源用量,提供准确的能源记录数据,并为准确反应各单位部门能源耗损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公共安全/评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