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毛概课后答案相关重点资料

上传人:天****绝 文档编号:299209374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版毛概课后答案相关重点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5版毛概课后答案相关重点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5版毛概课后答案相关重点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5版毛概课后答案相关重点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5版毛概课后答案相关重点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版毛概课后答案相关重点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版毛概课后答案相关重点资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选择、简答 )P3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选择、简答、辨析) P4-5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

2、革中的问题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选择、简答 、辨析) P6-7两大理

3、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1】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二者的共同理论基础;两大体系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选择: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坚持

4、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无产阶级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P8】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灵魂和主要内容。P10-1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贯穿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主要内容:(1)新民

5、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三大基本问题(选择) P17-19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大条目选择) P19-21最大国情,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总任务,中国梦,党的根本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6、论体系的历史地位(选择、简答)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选择:“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8.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及科学内涵 (选择、简答 )P33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重点!一个字不能错)“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

7、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个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选择:“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或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P13中,19下,3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9.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选择、简答 )P3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8、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1】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时间)2】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逻辑空间) 3】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P66-671、在经济上,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有两种经济成分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主要的经济成分实际上只有三种:一种是社会主义经济,另一种是个体经济,还有一种是资本主义

9、经济。2.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的政权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联合政权。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并将随着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上升,及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要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1949年-1952年底 人民大众与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1953年-195

10、6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P68-69党在过渡时期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总任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要同时并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一化”即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求通过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理想和意志,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11、选择的历史主动性和实践创造性,是毛泽东思想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P75-77(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四马分肥的分配方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P78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5、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呢?P8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

12、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正真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思想成果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哪些思想成果? (1)调动一切

13、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P91(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P92-93(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P97(4)其他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P100-10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102-105(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

14、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4.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P105-106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1.我国基本国情、基本矛盾 (选择、判断) 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119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简答、容易出辨析) P113下-114两层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

15、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二者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基本特征:九个方面P115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相似和区别有哪些?(概率小)相似之处:都存在多种所有经济成分区别:1】从经济基础方面看,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2】从上层建筑方面看,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否得到基本确立。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选、判断)P115(中间一段,共九条)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简答、辨析?) P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