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教版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科教版物理全册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上传人:啧**** 文档编号:299206362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科教版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科教版物理全册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理科教版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科教版物理全册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理科教版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科教版物理全册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物理科教版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科教版物理全册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物理科教版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科教版物理全册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科教版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科教版物理全册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科教版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科教版物理全册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版本)物理科教版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科教版物理全册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1.八班级上科教版物理全册需要把握哪些学问点一、测量 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时候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试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试验室用托盘天平.二、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参照物:推断单个物体运动必需选取另单个物体作标准,这一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候里通过的路

2、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候.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三、力 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试验室使用弹簧秤.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转变.物体运动状态转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转变.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章

3、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始终线上.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同始终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肯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

4、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四、密度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公式: m=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水=1*103千克/米3;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面积单位换算: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五、压强 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压强单位:牛

5、/米2;特地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转变压强大小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缘由: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淌性,对器壁产生压强.规律: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gh h:单位:米;:千克/米3; g=9.8牛/千克.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

6、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试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缘由: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缘由: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即F浮=G液排=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

7、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液gV排=F上、下压力差。2.科教版高一物理学问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 派/20;反向则

8、a8.试验用推论s=aT2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候(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候(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肯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打算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候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

9、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四周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来回时候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候)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

10、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候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

11、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候由下落高度h(y)打算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与的关系为tg=2tg;(4)在平抛运动中时候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始终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r/T 2.角速度=/t=2/T=2f更多学问点尽在我的博客:4.初二物理学问点总结I=U/R U=IR R=U/I P=W/T P=UI P=U/R P=IR Q=UIt 物理量 物理公式 电流 定义式I=Q/t 欧姆定律I=U/R 串联电路I=I1=I2 并联电路I=I1+I2 电

12、压 串联电路U=U1+U2 并联电路U=U1=U2 电阻 串联R总=R1+R2 并联R总=R1R2/(R1+R2) 电功率 定义式P=W/t 普适公式P=UI 电功 定义式W=UIt 已知电功率W=Pt 已知电量W=UQ 导体热量 焦耳定律Q=I2Rt 面积 正方形S=a2 长方形S=ab 圆S=(D/2)2 体积 柱体V=Sh 排液法V固=V2-V1 正方体V=a3 浸没时V排=V物 速度 定义式v=s/t 平均速度v=s总/t总 密度 定义式=m/V 重力 G=mg 浮力 公式法F浮=液gV排 称重法F浮=G-F 漂移和悬浮F浮=G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欧姆定律公式: I=U/R 符号

13、的意义及单位: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 I-电流-安培(A) 电功率公式: P=W/t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消耗的电能-焦耳(J) t-所用时候-秒(s) P-用电器功率-瓦特(W) 1KW(千瓦)=1000w 电功率导出式: P=W/t=UIt/t=UI P=UI=IRI=I*IR(只适用于发热电路) P=UI=U*(U/R)=U*U/R 焦耳定律: Q=I*IRt (I*I表示I的二次幂)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Q-热量-焦耳(J) I-电流-安培(A) t-所用时候-秒(s) R-电阻-欧姆() 电磁波频率: C=f (读:兰不特)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C-波速-单位

14、不限 (电磁波波速为光速 3*10八次方/秒) -波长-与波速统一 f-频率-赫兹(HZ)。5.求教科版九班级上物理学问清单不用担忧,会考题不会很难,把学过的典型题记住就可以了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试验用推

15、论S=aT2 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候(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候(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肯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打算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四周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来回时候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候) 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