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带解析)

上传人:天****步 文档编号:299206129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带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古诗(带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古诗(带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古诗(带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古诗(带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带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带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学古诗(带解析)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自身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解释 1凌寒:冒着酷寒。2遥:远远的。3为:由于。4暗香:指梅花的清香。 阐明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酷寒自身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纯净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由于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出名,那就是在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

2、想。此诗那么不同,他高明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纯净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幽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酷寒的高洁品性的赞美,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固执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宏伟的魅力。在北宋极端繁杂和艰苦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苦情况,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特别简朴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3啼

3、:叫。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加入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特别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诞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中断,可那轻快的小船已

4、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特别高明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成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愿过江东 解释 1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歼灭秦军主力,自主为

5、西楚霸王。后被刘邦击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阐明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由于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大气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

6、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解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宝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阐明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促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其次句写大 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急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秘。 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 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

7、醉书(其二) 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四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解释 1.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美好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 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外观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犹如“无情”,又犹如“有情”,难以捉摸。 简析 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繁杂心情。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这

8、是一个春风和善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 2 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猛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宁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

9、关的事物高明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担心的微妙感情。 这首诗语言平易,诗意新颖,情调淳朴,历来受到读者爱好。 竹里馆 王维 独 坐 幽 篁 里, 弹 琴 复 长 啸。 深 林 人 不 知, 明 月 来 相 照。 解释 1. 幽篁hung :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2. 长啸:撮口出声叫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今译 自身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阐明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自身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管“弹琴”还是“长啸”,都表达出诗人高雅闲

10、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轻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由于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映照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挚友,显示出诗人别致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作风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挚友,性格分外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

11、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遍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可能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其次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冲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邻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比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

12、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3 确实,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义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义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宏伟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赠花卿 杜甫 锦

13、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闻? 解释: 1. 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卿:尊称。 2. 锦城:四川省成都市。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纷纷:繁多而纷乱。此处应是“繁盛”意。 3. 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半入”并非各半。 4. 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5. 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阐明 这首诗前二句写成都音乐繁盛,日日奏个不停,乐声四处飘传。后二句一转,说此种音乐只有天上才有,人间难以听到,从而赞美了成都音乐的高明美好。对于音

14、乐名曲,后人常引用此二句加以称赞。小说彩云归中,当秀兰唱了他丈夫入选的曲子后,陶冶之说:“今夜是珠联璧合,叫人一曲难忘!咳!难怪古人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了!”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解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其次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终究。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阐明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心地呼叫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心地呼叫: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4 解释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鹭:一种水鸟。 3. 桃花流水:桃花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