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赤壁赋》教学设计 2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9205569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赤壁赋》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赤壁赋》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赤壁赋》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赤壁赋》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赤壁赋》教学设计 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赤壁赋》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赤壁赋》教学设计 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设计(设计教师:云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李正保)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 课赤壁赋 苏轼一、 【教学内容及其解析】1、课题内容:赤壁赋 。2、课题内容基本情况:赤壁赋是苏轼于 “ 乌台诗案 ” 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 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 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 。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 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3、教学

2、内容解析: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承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这三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它们与第一单元的现代抒情散文遥相呼应,互为补充,共同为“表达交流”部分的“写景要抓住特征” “学习描写”“学习抒情”提供基础和范例。这三篇虽都是山水游记类散文但作者却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真正做到了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 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一

3、个重点。因此,在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 “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4、教学内容选取:苏轼其人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赋”这一文体的“主客问答”的形式。中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基本特征:对自然山水风物的描绘(意境)、个人情感志趣的生发与表达、 对世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三者的完美结合。亦即意境、 情感和理趣的完美结合。对这类山水游记散文做整体上的基本规律的总结,赤壁赋正可以作为一个典范,可以充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对课文的整体鉴赏学习: 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

4、通文意的基础上,对文本做深入细致的鉴赏学习,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二、 【教学目标及其解析】1、知识与技能(1) 了解苏轼其人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黄州时期的苏轼的经历和思想特点等相关背景史实。解析:苏轼是中国古代少见的全才, 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诗人、画家、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书法家、美食家。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苏东坡”这三个字在

5、中国普通百姓中的知名度极高, 而“东坡居士” 这个著名的字号和黄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黄州时期既是苏轼仕途事业的低谷,又是他思想和文化事业上的一座高峰,文学上创作了流传百代的“赤壁三咏” ,书法上创作出来了楷书赤壁赋 ,行书黄州寒食诗被后人尊为“天下第三行书”。学生对苏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都不够全面,更不够深入。在此,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去了解和探究。(2)了解“赋”这一文体的“主客问答”的形式。解析: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有汉代大赋,抒情小赋,律赋,文赋等。学生只需要明确: “赋者,铺也”,语言上多使用骈句和对偶,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主客问

6、答是其标志性特点。(3)积累本文相关的文言字词句知识。解析:学生已经经过必修一文言文的学习,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 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现阶段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仍然需要引导学生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但是应该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同时应该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 由于本次教学为一个课时, 所以本文相关的文言字词句的知识主要放在课前自主学习完成,教师注意检查和让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效果,并根据相关教学内容适当讲解,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2、过程与方法(1)反复品读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语言特点,提高

7、语言审美能力。解析: 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因而本文特别适合诵读,在诵读中更好地体味文章意境和情感。(2)知人论世,比较鉴赏。解析:可以介绍作者相关思想和背景,比较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王羲之兰亭集序来进一步把握本文中景、情、理三者的完美融合。3、情感态度价值观解析:通过了解本文中体现出来的苏轼的思想,学习苏轼豁达乐观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学习苏轼辩证地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把问题绝对化的洒脱胸襟。以及面对苦难和不幸时应该具有的积极乐观,随缘自适的乐观主义精神

8、。三、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由于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本文的教学,丰富的内容如何处理是一个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是很重要的解决之道,作者情况、背景史实、文言文字词句知识的积累、 文章内容大意的疏通, 这几个问题学生基本能够自主完成,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展示其学习成果。2、本文内容中有古人对世界和人生的哲理性思考,这是很有深度和难度的,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也是不现实的,只能通过引导学生对此展开思考和讨论,有了思考和讨论就算是走上了正确的思维发展之路了。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

9、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重点: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景、情、理交融生发的特点,赏析本文典雅精美的语言。2、难点:课文通过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标志性手法来表达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五、 【学生活动设计】1、展示自主学习成果2、诵读课文3、找出课文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夜游赤壁的画面,训练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和语言感悟力五、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可借助多媒体充分展现作者。六、 【教学过程】(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景1、导入课文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 ?序中写

10、得十分明确而详尽:“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一提到苏东坡, 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2、教学过程(1)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情况请一位学生说一说对苏轼的了解情况,可有另一位作补充。请两位同学说说学习目标思考题中设计的课文句子翻译情况。(2)师生读课文 ,注意订

11、正字音、明确朗读重音和节奏、初步感知作者情绪。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读出重音。读出气势。读出情感。为背诵作好准备。(3)问题探究导入课 文师 生朗读全文学生展 示自主学习情况问 题探 究介绍目 标检测课堂小结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问题 1、在苏轼眼中看到的赤壁之景是怎样的画面?请找出课文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绘这幅苏

12、子秋夜游赤壁的画面?明确:作者于秋夜月下泛舟江上所看到的月白风清、水天相连的景象,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万顷之茫然。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辽阔而朦胧。“诵”、“歌”,表现出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纵”有听凭、随意的意思。主人公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于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 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 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 令人陶醉其中。设计意图 :完成本文写景内容的学习。 主要是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解读文章所写之景

13、的具体内容,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师生活动:学生自由勾画、朗读。问题 2 、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面对江上的风光和赤壁故地,苏子和客人分别产生了哪些感情?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多少年来赤壁见证了历史,见证了诸多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置身“赤壁”,很容易让人自然地会想起在这里留下印记的历史人物。文章由景生情,缘情入理,由景而生乐情,乐极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达胸襟的展示,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设计意图 :完成本文情感内容的学习。 体会文中的情感线索。 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 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14、,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问题 3、在第四段中作者写到了哪些事物?苏轼说了什么道理?请填写下表,可使用原文的词句,请思考:这个“变与不变”的道理是针对第三段的哪一点来说的?事物变不变水逝者如斯未尝往也月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人(我)时刻在变无尽结论水、月、人都是既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的。明确:提示从“而又何羡乎”一词入手,针对上文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阐发论述的。设计意图: 完成本文议论部分的内容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作者的观点,以及议论的根据。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15、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问题 3、中国古代的山水游记散文大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相互生发,请说说本文哪些段落是写景,哪些是抒情,哪些是议论?本文写景抒情议论都和哪里有关?明确: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可以明确看出文章是从眼前之景写起,眼前所见之景出发心中之情,然后又对心中之情做出理性思考, 这就是中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景、情、理紧密融合的一般写法特点,有着很强的规律性,请同学注意总结和体会。本文具体表现:第一段写苏子的乐,乐由何来?月夜泛舟的陶醉- 山水之乐第二段苏子愀然,缘何而然?悲

16、凉箫声的伤感第三段客诉悲情,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段以水月做比,讲何道理?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段杯盘狼藉,为何如此?忘情尘世的洒脱- 旷达超脱之乐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 1 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 议论奠定了基础。 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基本特征:对自然山水风物的描绘(意境)、个人情感志趣的生发与表达、对世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三者的完美结合。亦即意境、情感和理趣的完美结合。很具有规律性,应该让学生在本文的学习中学到一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4)目标检测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选择题1、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答案:(此时,苏轼被贬谪居于黄州,心情压抑,但又能豁然释怀,希望朝廷能重新起用自己,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