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哲学流派实证主义

拖***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98KB
约10页
文档ID:299145058
哲学流派实证主义_第1页
1/10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哲学流派实证主义 哲学流派——实证主义 论实证主义哲学流派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阅历、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产生时间于19世纪30~40年头的法国和英国 实证主义创始人是奥古斯特.孔德,主要代表人物有穆勒、斯宾塞以1830年开头不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为形成标志实证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启程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实证主义思想从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阅历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狭义而言,实证主义那么指法国哲学家孔德( Auguste comte)的哲学 实证主义中心论点是事实务必是透过查看或感觉阅历,去熟悉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采纳的教导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阅历的原那么,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目的,在梦想建立学识的客观性 什么是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中的重要传统。

但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实证主义萌芽于17世纪的欧洲,18世纪后逐步形成的所谓唯理论与阅历论之间外观对立的背后,暗藏着一种深刻的一致,即对关于世界的偶然学识与关于永恒之物的必然学识的严格区分在法国,由于受到18世纪启蒙运动的深刻影响,19世纪的法国哲学从一开头就带有明显的社会政治色调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与法国哲学的浪漫主义的思想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 作为西方哲学中的一种传统,“实证主义”通常是指关于人类学识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态度它不是去预先假设人类是如何得到学识的,也不供给关于学识的心理学或历史学的根基实证主义是关于人类熟悉活动的一套规矩或评价标准:它报告我们关于世界陈述中的哪些内容是属于学识的范围,并为我们供给可以用来区分能够与不能合理地提出问题的准那么因而,实证主义是一种模范的态度,关涉我们如何使用“学识”、“科学”、“熟悉”、“信息”等术语同样,实证主义的原那么也区分了哲学和科学的讨论中哪些属于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哪些又属于不成能得到解决或不值得考虑的问题 哲学流派——实证主义 现代实证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哲学思想: 奥古斯特.孔德 奥古斯特.孔德 ( Auguste Comte,1798~1857)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现代社会学的始祖。

他生于法国南部的蒙彼利埃的一个笃信天主教的地方税务官家庭自幼身体孱弱,却勤奋好学他智力超群,学习劳绩一向在班上名列前茅1814年,16岁的孔德被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入选孔德入学后,重点攻读数学和工程学,并阅读了大量的自然科学和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根基由于经常有意违犯学校纪律而被学校开除后来结识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并承担了圣西门的秘书他的思想深受圣西门的影响7年之后,因政治观点分歧,与圣西门分道扬镳1826年至1830年,孔德设堂讲学,着手建立和宣传自己的实证哲学他的《实证哲学教程》的出版,标志了实证主义哲学的建立 后期的孔德致力于在工人运动中举行科学教导和实证哲学的宣传他可怜工人的情况和要求,但反对工人举行暴力斗争,看法阶级调和和革新主义晚年的孔德完全沉浸在狂热的宗教情感和宗教活动之中,创立了人道教,致力宣传人道教1857年,孔德患癌症在巴黎逝世 孔德生前一向生活在贫困和痛楚之中,其思想也备受冷落他的主要著作有:《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实证哲学概论》(1848)、《实证政治体系》(1847~1850)和《主观的综合》(1856)等。

一、实证主义哲学思想 (一)实证主义原那么 孔德实证哲学的核心就是实证原那么他认为实证哲学的一切本质属性都概括在“实证”这个词中实证(Positive)一词在孔德看来应包含有六种含义:(1)现实的与空想的对立;(2)有用的与无用的对立;(3)切实的与虚构的对立;(4)正确的与暧昧错误的对立;(5)创办的、断定的与破坏的、否决的对立;(6)相对的与十足的对立孔德认为科学学识就理应是这种实证的学识,实证哲学就是要找到达成实证学识的原那么孔德的实证原那么概括起来有: (二)规律来自阅历 孔德强调学识来自阅历,他认为在阅历现象之间还存在一些规律,科学就是要正确地察觉它们在孔德看来,规律就是阅历现象之间的不变的先后关系和好像关系,而决不是事物的本质这些关系是在同等条件下的不变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诸如,摩擦生热、化合和分解、繁衍和进化等,这些都是规律,科学就是对这些规律的查看和描述孔德认为察觉规律的目的是为了简便,也就是把繁杂纷繁的现象简化为规律,像把多种多样的引力现象简化为引力定律一样 孔德还指出,科学是对规律的熟悉,但科学只说明规律的存在,而不能说明为什么会展现这些规律。

由于“为什么”的问题是属于超阅历的东西,人们是无法知道的所以他认为科学只研究怎样(how),而不研究为什么(why);科学只描述阅历现象,而不能说明理由 (三)科学分类 孔德认为科学本身是一个“有机体”,各门概括科学不过是这个有机体进化过程中分化出来的部门从横向看,各门科学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从纵向看, 哲学流派——实证主义 各门科学又是有时序的进化,相互之间具有因果依存关系所以孔德认为科学学识不是各门学科的杂乱聚积,而是由各门学科纵横相通、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而这一科学整体的根本精神就是实证精神实证精神是统一各门学科的根基 孔德认为科学不仅是统一整体,而且还可以把这一整体划分为几个根本学科他认为科学可以分为五类:(1)天文学2)物理学3)化学4)生物学5)社会学至于数学,它是一种工具,可运用在各门学科中,它在科学分类中可以排在第一位或者结果一位 孔德认为这五门科学的排列是由简朴到繁杂、由抽象到概括的排列前面的学科是后面学科的根基和前提,愈是在前面的学科,进展的愈早;在前面的学科对比简朴,在后面的学科那么对比繁杂他认为自己的这种分类是与科学进展是相一致的。

孔德认为社会学进展最晚,最为繁杂、概括,一向到他那个时代社会学照旧还不完善他梦想能像建立物理学那样来建立一个实证的社会学 孔德认为这些科学分类是主观的,但不是任意的它是在阅历范围内的划分这种划分是以研究的便当为标准的孔德的科学分类思想是19世纪的人们对当时科学状况的普遍看法 二、人类理智进展三阶段 孔德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就是他的“理智进展三阶段”的理论他认为这是他所察觉的“一条宏伟的根本规律”理智进展三阶段”的规律就是要报告人们:每一种主要观点、每一个学识部门,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人类都不成制止地先后体验三种不同的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它们也可分别被叫做虚构阶段、抽象阶段和实证阶段孔德试图用这一理论去解释理智、学识、社会乃至个人的历史进展现象 孔德认为人类理智进展的第一个阶段是神学阶段这个阶段人类理智处于刚起步阶段,但是人们却本能地用自己的理智去解释那些最不成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去探求万物本原、现象背后的最终理由等问题,试图得到关于世界的十足学识这当然是不成能实现的于是,人们只能发挥自己的想像才能去说明世界上的各种现象宗教神学就是这个阶段上的产物。

但是人们不会一向得志于神学的解释,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学识的积累,人的理智逐步进人形而上学阶段 形而上学阶段是理智进展的其次个阶段,这是一个过渡阶段,是改头换面的神学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人们的理智照旧在追求万物本原和现象背后的本质、理由,追求十足学识;不过人们是用超阅历的抽象概念(实体)代替了超自然的神灵,采用抽象的规律推理和空洞的思辨代替了想像这个阶段上形成了一些独断论的哲学体系和理论,这些理论摧毁了人们对神学的坚强信念但这些理论只有破坏作用,而无创办作用,只能带来人们的思想混乱这个阶段很快就由新的阶段所代替 实证阶段是理智进展的第三阶段,也是最高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人的理智成熟了人们完全放弃了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放弃了对十足学识的追求这一阶段上,人们以科学研究为根本特征,崇敬阅历事实,依靠查看和理性的气力去说明、解释现象,察觉规律;人们把一切学识都看成是关于阅历现象的学识,并且都是通过阅历加以表明的断定的稳当的学识;人们也意识到了学识是与人的身体布局和状况息息相关,因而是相对的 哲学流派——实证主义 孔德认为这个规律是自己第一个察觉的,并指出:理智进展三个阶段的规律可以由人类理智进展的历史和个体理智进展的历史得到证明。

他认为从整个人类思想进展史上可以察觉神话产生于远古时代的人类理智的想像,宗教也是古代社会的产物;后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取代神学思维方式,展现了众说纷纭的抽象的哲学理论体系;近代以来的实证科学的进展,显示了人的理智进入实证阶段人类理智的进展历史正是遵循了这样的一条规律 从人类个体理智进展的历程来看,也同样遵循了三个阶段规律:每个人在童年时期是处在神学阶段,热爱听神话故事,还会创造神话,好想像到了青年时期,个人那么处在形而上学阶段这时,青年人已不相信神话而转向爱好抽象思维,对任何事情都热爱刨根问底,问一个为什么,追问现象背后的本质和抉择气力,而且好高鹜远到了中年时期的人,经过生活磨难,生活阅历的积累,人们不再崇尚空谈和好高鹜远而热爱实实在在地干些概括事,重阅历、重查看,处于实证阶段孔德认为每个人只要回想一下自己的历史就可以领会地体验到这一根本规律 在孔德看来,各门科学理论的进展也要大体体验这三个阶段:科学进展的早期,受神学的统治,天文学表现为占星术,化学表现为炼金术而到中期那么受形而上学思维的支配,力求在阅历的自然现象背后探索抽象的物质或精神实体或动因现代科学均已进入实证阶段,并取得一系列实际的成果。

孔德还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展也同样体验了上述三个阶段:古代是神学阶段在这个社会里学识受到神学统治,在政治上是“君权神授”的君主专制的神学政治中期是形而上学阶段,这个阶段上的科学学识被形而上学化政治上空谈“民主、对等、自由”等抽象原那么,是民主契约政治现代社会应是实证社会,科学是实证科学,哲学也是实证哲学社会那么是工业社会,社会施行实证政治统治人们处理社会问题时,提防查看和务实,借助自然科学规律调理社会秩序,人类社会已达成了高级阶段所以这个规律又是一条社会进展的规律 孔德的“理智进展三阶段”理论从历史的角度去考察人类思想和社会的进展,断定规律在其中的作用,是合理的但是他用人的思想理智去解释思想、学说乃至社会进展的理由,完全是唯心主义的他试图用一个不变的“公式”去解释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进展历史,必然会展现生搬硬套,主观杜撰,而陷人形而上学的抽象思辨的错误之中 三、社会学 孔德用实证哲学的观点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现象,并提出一套相应的理论,他称之为社会学正因如此,他被公认为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 孔德的社会学是在批判18世纪启蒙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根基上形成的他认为这些社会学说都只是处于形而上学阶段上,都是普遍带有思辨的抽象学说。

这些学说只是从“自由、对等、博爱”和“民主、解放”的抽象原那么启程;这些学说对于批判封建社会,动摇人们的旧有观念是有功勋的,但是它只起到破坏作用,只能给人们思想带来混乱,而不能起到创办社会、建立社会新秩序的作用所以务必要有新的社会学理论取而代之 孔德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