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关于广西边境贸易升级发展的思考 关于广西边境贸易升级进展的斟酌 广西是全国8个边境省区之一,有8个县(市、区)与越南接壤,696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分布有国家一、二类口岸12个,边民互市贸易点26个(占全国总数的35%),海上边地贸口岸4个边境贸易既是广西等沿边省区特有的贸易方式,也是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方式之一边境贸易分为边境小额贸易(纳入海关统计)和边民互市贸易(以互通有无、边民自用为主,不纳入海关统计) 一、 广西边境贸易总体处境和主要特点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关切指导下,广西积极落实沿边开放战略,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边境贸易蓬勃进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边境贸易是广西外贸的主力军2022年,广西边境小额贸易11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9%,占全区外贸总额的35%,其中出口104.7亿美元,增长44.5%,占全区出口的56%广西边境小额贸易在全国边境省区中排第2位,占全国总额的25.6%今年一季度,边境小额贸易34.7亿美元、同比增长65.2%,其中出口13.2亿美元、增长80.6%2022年,边民互市贸易227.6亿元人民币,增长94.4%;今年一季度,边民互市贸易50.4亿元人民币、增长47.6%。
(二)机电、纺织品、矿产品和农产品是主要品种2022年,上述三类产品占边境小额贸易出口的88.5%,其中以摩托车、汽车零件、小五金为主的机电产品占31.2%,以男女上衣为主的纺织品占51.4%边境小额贸易进口以矿产品和农产品为主,其 1 中以无烟煤和铁、钛、锌、铬等矿砂为主的矿产品占54.1%,以火龙果、龙眼、荔枝等热带水果为主的农产品占31.6%,红木及各种木制品进口额也较大边境贸易的商品布局充分表达了中越两国产业布局的互补性 (三)广西边境贸易促进国内和东盟货物双向流通独特的地理区位、生动的贸易政策和便捷的交通物流,吸引国内多个省区货源通过广西边境贸易出口到越南或转口到其他东盟国家,同时越南产品也大量进入中国或销往更远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省外货源占广西边境小额贸易出口总量7成以上,其中机电和纺织品以广东和浙江为主,农产品以新疆、陕西、山东为主通过边境贸易,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消费的苹果、哈密瓜好多来自中国西北,从越南进口的西瓜最远可卖到俄国、日本和韩国 (四)边境贸易是兴边富民的重要途径边境贸易不仅直接增加地方财税收入,还拉动了交通物流、餐饮住宿、商贸旅游、金融结算等第三产业进展,促进了边境特色经济增长,带动边民脱贫致富。
例如,2022年凭祥市参与边境贸易的人数超过60万人次,直接和间接财政收入占全市近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19元,其中25.7%来自边境贸易收入凭祥的浦寨互市贸易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水果交易市场和红木家具交易市场 二、广西边境贸易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边境贸易急需落地加工转型升级产业是贸易的根本,产业与贸易互为支撑、互动进展然而,由于战役等历史理由,边境地区自身产业根基薄弱,而边境贸易“穿岸而过” 2 很少落地加工,边境贸易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例如,2022年全国坚果炒货行业年销售额粗略测算超过2500亿元,其中从广西边境口岸进口(含边民互市)的腰果、巴达木果、开心果、花生仁、核桃等坚果44.3亿元人民币,但在广西边境市县加工产值不到1亿元,绝大片面坚果从广西入境后直接运到广东、山东等省份举行深加工此外,边境贸易轻易受到中越两国贸易管理政策调整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其可持续进展需另辟蹊径 (二)边境贸易政策有待改革创新一方面,相比于边境小额贸易出口生动的“不征不退”管理模式,边境小额贸易进口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为加大对边境贸易进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国家自2022年11月1日起采取专项转移支付的手段替代边境小额贸易进口“双减半”政策。
由于转移资金不与企业进口额直接挂钩且一年转一次,边贸进口企业难以从新政策中直采纳益而积极性锐减,边境小额贸易进口由2022年比上年增长32.4%萎缩为2022年下降11.2%另一方面,边民互市贸易根本延续1996年出台的管理手段,对互市商品额度、品种、来源地等限制较多同时,现行管理手段不允许互市商品直接进入加工或流通环节,受经商意识、营销才能等限制,广西多数边民不能自己消化每人每日8000元人民币的免税额度,而向一些贸易公司出租边民证或受雇搬运、带进互市商品来赚取少量辛苦费,互市贸易政策优待更多被贸易公司拿走 (三)口岸创办和开放水平相对滞后多数边境口岸道路、货场、查验设施等根基条件落后,对越互联互通亟需改善;12个边境口岸中只有3个国际性口岸,开放程度不高;各类口岸和互市点普遍存在人员编制和经费缺乏问题 3 三、广西边境贸易升级进展思路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若干观法》(国发?2022?50号),明确要全力构建我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布局,不断巩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功能广西应积极贯彻落实,进一步发挥沿边优势,推动边境贸易向综合性多元化贸易升级进展,加快培育沿边经济带,打造边境经济新增长点,为兴边富民做出新的付出。
(一)培育进展边境特色经济带积极争取国家出台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概括优待政策,批准设立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批复实施中越东兴-芒街、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总体方案,激励企业“走出去”开展以越南为主的对东盟经贸合作,培育进展特色加工、特色市场、特色旅游等,从单一的通道经济变为落地加工、多元进展的口岸经济,形成前岸后厂、前岸后市、前岸后镇,打造边境线上串状经济带 (二)构建沿边开放型产业体系立足于中越两国产业互补优势和沿边贸易优势,重点进展具有边境进出口特色的优势产业,激励和支持引进以面向东盟市场为主的汽车组装、农用机械、农产品加工等出口型制造业和加工装配业,创办铝、锰等资源进口加工基地,同时积极进展承接和进展农产品、纺织服装、电子、矿产品等加工贸易产业,促进边境加工业落地扎根,成为边境贸易进展的产业支撑 (三)促进边境地区市场进展根据边境地区进出口商品的特点和优势,重点创办一批内外贸一体化、面向东盟的边贸专业市场和商贸平台,形成以凭祥、东兴市为中心,宁明、龙 4 州、大新、靖西、那坡、江山港、企沙港、石头埠港、果子山港等地为节点,布局合理、功能明确、布局优化、分工明晰的边贸市场体系,构建边境地区“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的新格局,进一步促进边境贸易商品的流通。
(四)探索边民互市贸易改革创新在凭祥弄尧(含浦寨)边民互市贸易区、东兴边民互市贸易区积极开展改革试验工作在贸易主体上,通过组建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让边民充分参与、广泛受益在交易形式上,边民互市贸易商品主要进入边民互市贸易区(点)表示交易,便于海关等联检部门监管在后续加工上,激励引导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就地精深加工,使边民互市贸易政策更大程度上让边民和边境地区受益 (五)促进边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互联互通创办,重点推进广西与越南的“两高、两铁、两桥”工程进一步加快边境口岸根基设施升级改造,完善配套仓库、贸易市场等设施,全面提升边境口岸功能争取国家对沿边重点口岸的开放升格、新增编制和经费、设备配备等赋予倾斜在边境重点口岸试行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交通运输四部门“三个一”合作模式,并推动中越口岸查验单位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和信息互换,实现安好、便利、高效管理 (六)争取国家支持边境贸易政策创新一是争取国家出台边境小额贸易进口促进政策,将现行的转移支付调整为即征即返,把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税直接全额返还给地方和企业,充分调动企业扩大边境小额贸易进口的积极性二是争取国家出台新的边民互市贸易管理手段,把政策的导向从解决边民温饱向激励边民就地致富转变。
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提高免税 5 额度;将互市品种从边民自用生活用品拓展到片面生产资料;将原产地由越南拓展到即将实现一体化的东盟国家;允许边民以互助组织形式模范化开展互市贸易,统一购买、统一加工、统一销售;通过参照农产品收购进项税抵扣的手段解决互市贸易产品模范进入生产领域的问题,促进互市贸易产品就地加工,使边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致富,就能安边固边,真正实现兴边富民 6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