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5篇材料]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299035641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5篇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5篇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5篇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5篇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5篇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5篇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5篇材料](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5篇材料第一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能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懂诗,理解诗意思,体会诗人独特的写作技巧,感受诗的美感。 3、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2、能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懂诗,理解诗意思,体会诗人独特的写作技巧,感受诗的美感。 3、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揭题 1、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很多写雨的诗,你能说上来吗? 2、简介 苏轼: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弟苏

2、辙合称“三苏”,都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这首诗的题目很长,谁来读好它? 这长长的题目同样告诉了我们不少信息,你看出什么了? (六月二十七日,同样是农历六月,盛夏时节;望湖楼,是西湖边上的一座观景楼,地点也在西湖边,看来描写的也是西湖的景色;醉:似醉非醉,带着醉意;书:书写,写。) 能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吗?(六月二十七日这天,诗人在望湖楼上趁着醉意写下了这首诗) (二)通过朗诵,整体感知(读 诗) 1、自由读诗,要求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一点韵味。 2、能把这首诗读好吗?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有板有眼,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3、你最想欣赏谁的朗读?及时评点、表扬

3、。 4、全班齐读;分男女生读(注意节奏划分,一句前四个字男生读,后三个字女生读,课件出示节奏)。 (三)初步探究,研读文本(悟 诗) 1、根据解释圈点批注,小组互相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翻:打翻。 未:没来得及。 遮:遮挡,遮住。 白雨:白茫茫的雨点。 跳珠:跳动的珠子(珍珠)。 乱:杂乱无序。 忽:忽然。 散:分散,散开。 水如天: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水天一色,茫茫一片。如:好像。 2、同学们我们现在是1072年,在望湖楼上小酌,突然上空乌云密布,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黑云像打翻的墨汁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

4、,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一片汪洋。】 3、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夏雨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诗,并说说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集体朗读,注意读出雨的快与急。 5、除了雨,诗人还写了那些景象?是什么样的云?是什么样的雨? 6、顽皮的雨来得快去得快,风云变幻,最终雨过天晴,归于平静,让我们带着这种体验,节奏由迅疾到平缓,朗读这首诗。 7、短短的四句诗人描写了雨前、雨中、雨后风云变化的迅猛,诗人是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比喻)恰当的动词与色彩名词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风云滚滚,雨

5、珠杂乱,风平浪静的画面,你们还看到了什么?请选择风、雨、云其中一种写几句话。展示。 (四)感受诗意,走进。 1、也如同文章一样,文如其人,每一段诗文都有的情感在其中,请看诗题,说一说那个字表现了的情感,为什么?对啊,苏轼被望湖楼的雨陶醉了,我们也被他的诗文陶醉了。 2、现在你就是苏轼,喝酒喝得迷迷糊糊,欣赏着楼外的风云变幻,陶醉着白雨茫茫,感叹着水天一色。再次吟诵这首诗。 3、每一段文字后面,都站着一个具体的人。有的人如果在外出游玩时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往往会觉得扫兴,会悻悻而归;而苏轼却兴致勃勃,带着惊喜之情来欣赏这场雨,并为大自然壮美的景象深深陶醉。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6、 其实这个时候的苏轼在遭受了人生一次巨大的打击。苏轼因为才华横溢,很受当朝皇帝的欣赏,在朝廷里官居要职。正当他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国家实施改革,苏轼因为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被贬到了杭州,做了一个小小的通判。这首诗就是他被贬第二年写下的。但是他依然不论风雨,保持自我。 对比阅读 (1)在之前苏轼好不容易进京入仕做官,但母亲不幸逝世,他只能回家服丧三年,想起了自己已故十年的亡妻,吟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 苏轼在杭州做知州时,思念自己的弟弟,也是在感叹人生的阴晴圆缺,这时他吟道: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7、共婵娟。水调歌头 但是,他却仍记着令他陶醉的那一场雨,一切终会平静。读诗 (2)在公元1079年苏轼因一首诗被误认为讽刺朝廷,史称乌台诗案,期间坐牢103天,几次与死神接触,最后被贬黄州,这时他吟道: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但是,他仍未忘记那一场令他陶醉的一场雨,一切风雨都会过去,都将平静。读诗。 因此,在乌台诗案三年后又吟道: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3)历经十五年的风波,十五年的沧桑,十五年的沉浮,苏轼再次入京被朝廷重用,这

8、时的他依然是那个陶醉在当年望湖楼外顽皮跳动的雨的苏轼,因此又吟出了: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那时的苏轼已经白发苍苍,历经艰辛,却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请全班再次把你们的感受带进诗里,一起读一读。 4、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还想问一个问题:一场写夏天暴雨的诗,与你何干?你能把它与我们的人生联系起来吗? (人的一生,难免遭遇突如其来的风暴,应当以洒脱的姿态,欣赏黑云白雨以及雨后的湖水如天。)一首好诗就是这样意蕴丰富,读他的诗就正是在读他的人。 5、最后,让我们和伟大的苏轼一起,站在风云变幻的雨中西湖边,合上书再次吟诵这首诗吧! 五、板书

9、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喝醉酒;陶醉 乐观豁达 雨前 黑云 翻墨 雨中 白雨 跳珠 雨后 风 忽吹散 有色有声 水 如天 第二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能用“知诗人,解诗题,明词意,悟诗境”的方法读懂诗。 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感觉诗人苏轼豪迈奔放的作品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首歌的歌名是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是由王菲演唱的,歌声十分优美动听,可惜。我们知道古诗古词原本就可以配合音乐用来歌唱,古诗词的韵律十分优美,而现代音乐与它完美的结合起来就更能把古诗词的意境以及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但愿人长久这首歌的曲调

10、比较-你知道为什么吗? 除此以外你对苏轼还了解多少?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苏洵之子。嘉佑进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今天我们就穿过时光隧道,跨越900年的历史与宋朝这位大文豪苏老先生相会,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这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初学古诗,自己理解 1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个醉该如何解释(似醉非醉)是不是这样解释呢?学完这首诗后我们就能知道了,谁来把这首诗读一下。(读)接下去

11、应该做什么呀?(理解诗意) 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好手中的工具书,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诗意)(方法多多,渠道也多多,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首诗读懂了。) 三、师生交流,理解诗意。 学生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说出大体意思即可。(悟诗境) 四、咬文嚼字,感悟诗的意境美,文字美 1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猜猜这场雨下了多长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个特点能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未遮山,忽吹散,水如天等)师:你们一直都是这么聪明,真正的聪明人要能说出它好在哪? 2师: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学生之间相互讨论

12、:比喻恰当,有声,有色,有形象,有动感,逼真可感) 3对仗工整。讲究押韵。 五、激发兴趣,吟读成诵.1师:你们能不能把它读好了呢?自己练读。(老师出示第一句范例:黑云/翻墨/未/遮山),你能把2,3,4句的节奏感标出来吗(学生标节奏) 2品读。 3再回头看题目,这个醉字又作何解释(陶醉) 六、引入诗歌概念,感情得到升华. 1师:于老师刚才已经说过了古人写诗写词是用来吟唱的,现在我们就来练习一下,把这首诗谱上曲子,比如套用天地之间的歌的曲子就很妥切.(学生练习) 2师生吟唱.3总结学习方法。(读诗解诗赏诗唱诗) 七、师生总结,扩展延伸. 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读苏轼写的另一首诗饮湖上初睛后雨,比

13、较一下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点。有什么学生自读。教师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板书:读诗解诗赏诗唱诗 第三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诗。此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表现出诗人明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

14、借助解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但有时,会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领悟、体会。因而要着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古诗。 【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各种手段,图片、音乐,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 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学法: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自读、齐读、配乐朗读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自读 质疑 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 多种展示”这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古诗多媒体课件 课前收集含“雨”的诗句,搜集苏轼的相关资料信息及其诗词等文学作品。 【教学时数】 1课时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古诗的教学目标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古诗教学应注重战略,关键之处要体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累于胸。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巧妙地运用比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